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学者李世瑜

(2012-03-24 15:26:24)
标签:

转载

分类: 天津卫
非常崇拜李老.但是无缘得见.甚是遗憾
原文地址:学者李世瑜作者:井泉水

201116日《今晚报》副刊李世瑜文章《什么是社会历史学》,忽见作者后面被编者着意添加了“遗作”字样,不由登时惊呆了:前不久还读到他在晚报发表的文章,怎么突然就有旦夕祸福发生?况且,我有些学术问题还准备向他请教,可他已乘鹤西去了……

与李世瑜先生相识多年,他从不以学者自居,每每造访,夏待冷饮,冬款热茶,待人以诚。对后学谆谆教诲,知无不言。谈的兴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恍如青年。

记得,他年近八旬时,在佟楼邮电局的一个售货柜台上,曾抱着病躯为我补写了一段有关天后宫出版《玉皇经》难得的文字资料;尔后,又在手术出院不久,为我送来亲手拍摄的《玉皇经》珍贵历史照片;并为我介绍、联系相关的历史知情人;校正美国博士生为我的专著翻译的英文目录;推荐我到电台去连续介绍天后宫……其提携、奖掖后学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

我在2002年出版的《天津文化通览(第一集):天后宫写真》后记中写道:“倘若没有他们的智慧与扶持,光凭我个人焚膏继晷的孤军奋战,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艰难的科研课题的。因此,可以说我是站在前辈们以及当代同仁搭起的‘叠罗汉’顶尖上来了望历史的,进而分析、研究、总结、概括和表述天后宫诞生数百年来的历史进程。我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捉刀代笔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的最后完成,也是我对智者进行‘焦点访谈’的结果。”这其中,就包括李世瑜先生的心血和栽培。

作为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李世瑜先生学识渊博,集历史、宗教、方言、考古、民俗研究于一身,研究成果颇多。他厌恶学术腐败,不齿专拉名人为自己造势的趋炎附势者。老年时,他几次封笔而不能,不但出版文集,为出版社审阅书稿,为市内人文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进行推荐及鉴定,数次到国内外讲学,还常用英文为美国的一些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评判。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不耻下问。他曾打电话给我,核查牵扯到天后宫的某些问题。年届八十之际,他开始学习电脑,竭力追赶时代的步伐,且付诸行动。我在他的家里,就给他讲解过电脑的使用及如何上网。假如不是因为其眼睛后来患病,我相信他即便高龄,也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追求。

作为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者,李世瑜先生回首往事时,常反躬自问,探寻自己的人生得失。有一次,李先生和我谈及,有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20世纪50年代曾因某种过失被劳教,期间请求为其发现的某件“文物”鉴定,声称只要李先生肯给写证明,自己即可减少羁押之日。李先生经鉴别,这物品算不上文物,但出于恻隐之心,还是给这位其情切切的年轻人写出了违背自己意愿的假证。李先生告诉我,这是他人生历史上开出的唯一的一张假证明,为此,几十年来念及此事,心灵常常受到煎熬……我也由此看到了他的一颗透明的心。

李世瑜先生性情豪爽、乐观豁达,高龄之际,仍然骑自行车外出,积极参与母校辅仁大学的校友会活动,身体力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传承。

李世瑜先生远行了,祝他一路走好。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