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论文征文获奖

(2018-05-30 12:44: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阅读

恭喜苏艺涵、吕宗承获得高新区小学数学论文一等奖,赵聆心、刘宇轩获得高新区小学数学论文二等奖。

http://s1/large/00289MBRzy7kRH26oqd89

引以为傲的中国数学
        合肥市高新区桂花园小学西区三(1)班      苏艺涵
     中国人的数学思维力一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快速心算方式及短暂的运算时间常常让外国人叹为观止,将数学思维与心算能力相结合,并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更是无限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数学运算经历!那次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去年暑假去泰国旅游时,我在那里的一个小店里买些特产,售货员是一个年轻漂亮的泰国女孩,她用那不太正宗的中文热情的招待我们说:“榴莲干500g装的买5送3哦!每袋30元!1000g装的买2送1,每袋56元!”我欣喜若狂,正准备下手,这时爸爸在一旁冷不丁地问我:“宝贝,你打算买哪种呢?买多少?”我有些尴尬了,对呀!买哪种好呢?我若有所思的盘算着,却有些懵,爸爸笑着问我:“你打算送给几个人呢?”我说:“10个小伙伴。500g的一人两袋,1000g的一人一袋!”爸爸说:“没问题!500g的和1000g的怎么买才是最经济实惠的呢?”
    于是我便绞尽脑汁开始计算:500g包装至少需要20袋,我只需买15袋,能送9袋,共有24袋,,15×30=450元。1000g包装至少需要10袋,我只需买8袋,能送4袋,共12袋,8×58=464元,24×500g=12×1000g,但是买1000g装的却花费多点!这样相比较而言,还是买500g包装的更加经济实惠!我如释重负的向爸爸报告了我的购买计划,爸爸欣慰地摸摸我的脑袋,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大手一挥“去买吧!老爸买单!”
    我欣喜若狂,箭一般冲过去拿了24袋500g装的榴莲干去结账,却迟迟不见售货员姐姐报价,只见她一筹莫展,拿着我那一篮榴莲干发懵呢,我暗自庆幸,幸亏计算好了,果断告诉她:“姐姐!共24袋,你只需要算15袋的价格,共450元!”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导游叔叔用英文解说了一遍,只见姐姐和一些外国游客一脸懵圈的看着我,而几个中国游客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七嘴八舌对着售货员说“没错啦,你只需要算15袋的价格就好了!”导游叔叔为她详细分析了一番,姐姐似乎有些“凌乱在风中”,尴尬的为我买了单!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而这次的经历,更加让我体会到,我们中国人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多么的迅速和敏捷,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摸索,不断练习,练就出来的本领!我为中国人拥有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引以为傲!(指导老师:周名云)

http://s1/large/00289MBRzy7kRH2hupN2f

植树的学问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三(1)班  吕宗承  

植树节到了,我又像往年一样,来到姥爷家,央求姥爷带我去植树。这次,姥爷终于没有拗过我,答应带我去田里植树,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去植树了!”
姥爷扛起一捆小树苗,妈妈拿起一把铁锹,我拎起一个水桶蹦蹦跳跳的跟在后面。到了田里,只见姥爷早就已经挖好了坑,于是妈妈扶着树苗,姥爷填土,我浇水,不一会儿就把一捆小树苗栽完了。我好开心啊!
我观察了一下,突然发现了,这些坑都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是围着一个小树林的周围,栽了一个正方形的圈,仔细量了下,每棵小树的横向和竖向距离都是1米,我好奇的问姥爷:“这些小树栽种的有什么规律么?”姥爷笑眯眯的说:“这个小树林跟你还有关系呢!”我迫不及待的要姥爷解释给我听:原来,在我一岁那年的植树节,姥爷栽了四棵树,横竖距离都是一米,第二年,姥爷在外围又种了一圈树,依旧横竖间距都是一米,以后每年都按这个规律在这个正方形树林外围栽种一圈树苗。
姥爷说:“你算算看,到你几岁时候,我一共栽种了100棵树?”我仔细想了想,又在地上画了画,第一年栽4棵树,第二年,在四棵树往外围一米的距离,对应四个边一共要栽8棵树,再加上正方形的四个角,一共要栽12棵树;第三年,再往外围一米的距离对应四个边一共要栽16棵树,再加上四个角,一共要栽20棵树……12-4=8,20-12=8,我惊奇的叫出来:“我找到规律了,原来每年都要比上一年多栽8棵树呀?”姥爷笑眯眯的点了点头:“真棒!那你算算到你几岁时候,一共栽种了100棵树呢?”我苦思冥想:4+8+4+8+8+4+8+8+8……,这又是4又是8的,怎么好算呢?姥爷说:“试试看如何让它们变成一样呢?”我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一阵,突然发现了:8=4+4,这样算来,第一年是1个4;第二年4+8,是4+4+4,就是三个4;第三年4+8+8,就是5个4……,4的个数,原来是一组有规律的数字呀,这组数字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相差为2,而且都是奇数,100÷4=25,那么,当这一组数字的和等于25的时候,就是合计栽了100棵树了,我用最笨的方式来计算吧:把这组数一个一个往上加,1+3+5+7+9刚好等于25,25×4=100!因为9是第五个数,也就是在我5岁那年,姥爷一共栽种了100棵树了!
我开心的跳起来:“我算出来了,我5岁时候,就拥有了一个100棵树的小树林了呀!”
姥爷看到我兴奋的样子,也开心的笑了起来。(指导老师:周名云)

http://s1/large/00289MBRzy7kRH2jXx557

小π大妙用
                      ——  赵聆心   
表哥家最近在装修,他家有一块阳台是圆形的,姑姑让他帮忙算那块阳台有多大,好决定买多少瓷砖。他邀请我一起去帮忙,我们拿着尺子,比划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因为我们平时学习的长方形之类的测量方法,在这个地方根本用不上,这块阳台是圆形,几乎没有一点地方是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去找爸爸讨论。爸爸说:“你们自己上网查查圆周率吧,会有办法的。”
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原来圆形有这么有趣的特点,就是它的周长和半径有固定的关系,它的面积和半径也有固定的关系。具体来说,周长等于半径长度的2倍乘以一个数字π,面积等于半径长度乘以半径长度自己,再乘以数字π。这里的数字π正是爸爸说的圆周率,是数学家们很久前就发现的一个数字,它是个小数,大约等于3.14。也就是说,如果我知道了它的半径,就能直接利用这个关系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太神奇了。
原先束手无策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于是我们开始动手测量这个圆形区域,用卷尺从圆形区域的一边拉到另一边最远的地方,记录下长度为230厘米,再除以2得到半径115厘米。最后我们就能很快算出这块阳台的面积,就等于3.14×115×115 = 41526.5平方厘米,也就是4平方米多一点。大姑听到这个结果,高兴地说:“你们好棒,帮我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啊。”边上的师傅说:“具体买瓷砖时还要再多买一点防止不够,因为在实际贴瓷砖时要切掉一些边角,就会导致一些损耗。”能够利用数学知识成功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觉得很开心,师傅的话也让我们有了另外的收获。
后来爸爸跟我说:“3.14不是π的准确大小,后面还有很多很多小数位,严格来说是有无穷多个小数位,我自己能背出来100位。”说的我目瞪口呆:“怎么,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数字啊!”爸爸说:“也不是很奇怪啊,自然界中有不少无穷的事情呢,比如说宇宙就是无穷大的,再比如说未来的时间也是无穷无尽的,爸爸对你的爱也是无穷的。”哈哈,好有意思!
通过这个有趣的任务,我们了解到自然界中存在着神奇的数学规律,掌握它们就能更方便的解决很多问题。同时,在使用数学知识的时候,也不能过分僵化,也要考虑到实际场合的一些额外问题,才能把数学真正用的好。数学多么有趣啊,我一定要更努力的学好它,将来用好它,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指导老师:周名云)

http://s1/large/00289MBRzy7kRH2qG3395

从一道算术题学到一种简单快速的算法
                               ——刘宇轩
   在我们小学数学里有大量计算题,有些计算题很繁,计算起来很耗时间,而且很容易出错,老师有时也教我们要学会巧算。快算,但是我们学到的巧算和快算的方法很少,当遇到比较难的计算题时,往往还是不知道怎么巧算。快算。有一天在学校,周老师给出了一道算术题,叫我不仅要做出来,而且要用最简单。快捷的方法。题目是下面的计算题:
1000-1-5-9-13-17-21-25-29-33-37-41-45-49-53
我思考了一会,然后对周老师说:“如果能快速准确地把上面被减的14个数字的和计算出来,那么就能简单快速地把这道题计算出来了。”周老师说:“你的想法很对,要按照这个想法做下去。”得到周老师的认可,我就把上面的计算题转变成下面的计算题:
1000-(1+5+9+13+17+21+25+29+33+37+41+45+49+53)
方法一:配对法
   在周老师的启发下,我首先发现了利用配对法可以快速计算出上面括号里14个数字的和。把括号里14个数配成7对,使每对数的和都是54,配对如下:
1+53,5+49,9+45,13+41,17+37,21+33,25+29
因此括号里14个数的和是54*7=378。上面计算题结果应是
1000-378=622
方法二:行列法
用配对法计算这道题的确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而且不容易出错,周老师看了我用的方法后,鼓励我说:“你很聪明,方法选用的好,计算结果也很正确。”随后她又给我提出问题,她说:“上面用配对法是碰巧了,因为14个数正好配成7对,如果括号里的数字的个数是单数怎么配呢?”于是她叫我再找别的简单、快捷的算法。我思考了七、八分钟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随后周老师启发我,叫我把括号里14个数按原来顺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再把这14个数倒过来(从大到小)排一行,这样就把这14个数排成2行14列,也就是下面排列的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3  49  45 41  37  33  29  25  21  17  13         1
这样排列好数字后,周老师叫我从上面2行14列排列的数中找出一个规律来。我对上面两行数进行反复思考,认真查找规律,很快我就找到了一个规律。我对周老师说:“上面2行数每一列中的两个数的和都是54。”随后我很快算得上面2行数相加的和是54*14=756。很容易知道756是第一行中所有数和的两倍,也就是说原来括号里14个数的和是756/2=378
因此原来计算题的结果是
1000-378=622
方法三:进一步思考的方法
我用行列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周老师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并指出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了上面括号里的14个数相加的简单快速算法。紧接她又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一行数相加都能用行列法简单快速计算呢?”随后她便出了一行相加让我用行列法试一试,题目是这样的:
3+5+7+10+15+16+20+24+27+29+35+40
我用行列法试了一下不行。周老师提出不是任何一行数相加都可以用行列法简单快捷去计算。我好奇地问周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用行列式去快速计算一行数相加呢?”周老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反倒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观察一下上面括号里的一行数有什么特点?观察出来给我讲。”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会,突然发现一个特点,就是这一行数中后一个比前一个大4,我立刻给周老师说了。周老师说:“你观察的很对,具有这样特点的加法算术题很多,能不能都用行列法简单快速计算呢?你自己出几道题试一试。”
我自己独自思考了一会,首先给自己出了这样一道题2+9+16+23+30+37+44+51+59+65+72
上面式子里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它前一个数大7。我用行列法很快算出结果是407。
   
随后我又给自己出了两道题具有这样特点的50多个数相加的算术题,结果很快用行列法就算出来了。周老师最后说“今后你只要遇到具有这样特点的一组数相加,都可以用行列法快速计算出来。”今天我真的十分高兴,感到收获很大,也特别感谢周老师指导启发我。我想我今天只是从一道算术题开始,却从中观察到规律,学到了一种能简单快速计算一类加法的方法。我感到学数学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指导老师:周名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