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12-10-22 18:48:52)
标签:

六年级

语文

单元

教学设计

杂谈

分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http://s13/mw690/74626c08tcca3a44aaa2c&690



 

 

 

 

 

 

 

                                          .穷人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交流收集的材料。
  1、简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简介时代背景。
  二、自选方式,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读书后,要求他们提出课文中易读错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仅以易读错的字音为例,学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几个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旧模样勉强倾听
  可采用教师带读、轮读、个别读等方式练习读准字音。
  三、检查朗读,从正确、流利两个方面评价。
  四、交流初读收获。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写作特色,以及对渔夫夫妇的悲惨生活和优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几个方面谈谈初读的收获。
  五、置疑,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提出小组内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穷人为题,而不以桑娜和渔夫为题?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当桑娜拉开帐子,渔夫看到邻居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有什么表现?
  4、文章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其中,第一个问题学生较易理解,因此当堂课就可以解决。而后三个问题比较有深度,初读课文后便回答比较困难。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时再给予解决。
  六、学写生字。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难写的字,并自己想办法识记。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忆上节课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尚未解决,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方式,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省略号处桑娜的心理活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二、分组自学,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同学喜欢的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汇报、指导朗读。
  以小组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进行朗读汇报,中间穿插评读和教师范读。使学生在评读和教师范读中进一步体会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评读: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来,为什么?这样以读促理解,既练习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又能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人物善良的品质,一举两得。
  2、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设计此项练习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将此项训练和朗读训练相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动指导自己的朗读。
  其中,课文第9自然段可作为重点段研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想象。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想象桑娜此时会想到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这样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鱼,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险,可即使这样,孩子们还穿不暖,吃不饱。丈夫为了这个家已经付出了许多,自己的五个孩子已够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丈夫能负担的起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这项训练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而要让学生尽其所能,能体会出什么来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来就是多少。无论学生完成的如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同样,课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来作此项练习。这几个自然段可由学生自己分析、填写、朗读、交流。师生应及时给予评价。学习完后,教师可相机点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式。
  3、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桑娜以及渔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不偏离中心,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师小结,布置扩展练习
  教师可使用这样的结束语: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那么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下节课学习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第三课时

 

  一、提出续写要求。
  1、先要清楚整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2、掌握故事的主线。
  3、情节发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都不能有本质上的变化。
  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续写思路。
  三、当堂练习续写。
  四、让学生读自己写的文章,大家点评。
  五、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将它们积累下来,进行全班交流。师生给予评价。
  板书:             穷人
         桑娜          渔夫
 非这样做 不可 揍我一顿也好 皱起眉 脸变的严肃 总能熬过去
        (心理活动)    (动作、神态、语言)
              善良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分别出自两人之  口的不同含义。
   2、掌握自学方法,能做到有效率地进行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自学,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扫除字词障碍。
   2、再读,思考。
  (1)找出有关提示时间的词句,并根据这些给课文分段。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从此;有一次;这天傍晚;很久之后的一天。)(分段:112-34-78-14
  (2)课文为何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为题?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意思一样吗?
  (课文以这个善意的谎言为题,寓意深刻,串起全文,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觉得文中的残疾青年和各是什么样的性格?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自由讨论,答案不强求统一。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忘返   身无( )( )   ( )流不息   ( )武扬威

( )( )大吉    来之( )( )   理直气( ) 同心( )力
片甲( )( )   废( )忘食   千( )一发 调兵( )将
  五、板书设计:

残疾青年       


           
                                           11
 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 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让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不管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的听众,目的是让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进行肯定,鼓励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时和看到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教授  真诚无私   

     敬佩感激

 

 

                                         12、用心灵去倾听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了解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
.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
.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哪些帮助?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
.课文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
.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的实况录像片断。准备奖品。
学生:搜集与诚信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确立辩论双方
1
、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
、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二、观摩录像,了解辩论特点

   1、导语: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请看录像《大学生电视辩论大赛》。
     2
、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1
、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
、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
、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
、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
、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与讲评

 

 一、明确要求
请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二、交流习作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4)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1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2
、学生浏览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教师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长辈与长辈之间的,如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邻里乡亲之间的……
    
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从书上读来的事     五、独立拟题撰文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注意收集比较有创意的文题或题材。
   
六、组内品评习作
    1
、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
、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七、全班交流佳作
    1
、学生上台朗读佳作,朗读前先由组长读推荐词。
    2
、听佳作时学生做好优、缺点的速记。
    3
、师生共同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修改建议。
    4
、师生共同推荐范文,投影出示。
 
 5、教师根据学生点评,直接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文中作示范性批注。    八、修改习作
    1
、学生再读课文习作要求。
    2
、学生自改习作。教师作适当的帮助与指点,特别是习作困难生。
    3
、组内交流改前与改后的语句、语段,谈谈修改体会。
    4
、教师小结。
    
颁发奖品,共赏佳作
   
课堂组织一次简洁又隆重的颁奖仪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给获得进步最快奖”“最佳文题奖”“最佳环境描写奖”“最佳心理活动描写奖”“最佳创作奖等奖项的同学颁奖。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被推荐的佳作。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
、积累谚语。
3
、推荐课外读物。

课前准备
1
、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2
、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
3
、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

教学过程

  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
、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
、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
、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M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用心用情地读,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分享理由,还能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真是厉害!希望各位继续努力,各显神通,争取成为班级中真正的收藏家、朗诵家、演讲家。预祝本次大比拼,人人有所得!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几名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者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
  (2)自练。
  (3)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4)学生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6)鼓励学生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7)根据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产生新擂主。
  (8)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名单。
  (9)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比拼四: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通过一次一次紧张而快乐的比拼,同学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对同学的了解更全面了,对吗?我想如果把这一块一块分散的比拼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张一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让他们也获得知识。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强强合作或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
  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

 

 

             http://s7/mw690/74626c08tcca3aa8939c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