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岳 “玉冰烧”之鼻祖

标签:
陈如岳石湾玉冰烧豉香型翰林学士佛山历史名人 |
分类: 石湾玉冰烧 |
http://epaper.citygf.com/szb/images/2013-06/05/1370364458937B6004_b.jpg“玉冰烧”之鼻祖" TITLE="陈如岳 “玉冰烧”之鼻祖" />
制图/曾玉婷
上世纪50年代玉冰烧宣传画。
http://epaper.citygf.com/szb/images/2013-06/05/1370364458937B6005_b.jpg“玉冰烧”之鼻祖" TITLE="陈如岳 “玉冰烧”之鼻祖" />
“陈太吉酒庄”是广东地产酒中唯一现存百年的老字号。石湾酒厂的陶质缸埕都是从清朝、民国年间就开始使用的,最早一批缸埕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间陈屏贤创办“陈太吉酒庄”时期。而石湾玉冰烧酿制技艺的创始人是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光绪翰林陈如岳。陈如岳(1842-1914),清朝广东南海人。1883年中进士,后辞官归里,批注古籍,研究酿酒,终成广东名酒玉冰烧。
学:与康有为同窗
要了解陈如岳,必须要走进他的家乡——禅城张槎莲塘村。莲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村里的读书人就认为,读书习业考取功名才是“正途”。所以一些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的子弟从正途出身,都会全力以赴供他们读书,因此出现了不少科举家族。而陈太吉酒庄创始人陈屏贤的孙子陈如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莲塘,村民90%是陈氏的后人。60多岁的陈有杞回忆:“陈如岳聪明过人,考取翰林学士,官至贵州乡试主考。陈如岳是南海九江礼山草堂朱次琦先生的弟子,又是康有为的同窗,他在康有为影响下,追求维新思想。”
陈如岳自小在莲塘乡的陈氏祠堂读书,又是南海九江礼山草堂朱次琦先生的弟子,康有为先生的同窗。在莲塘乡陈族中,陈如岳是个满腹文墨的才子,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光绪九年(1883年)荣登二甲,光绪皇帝钦点翰林,赐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钦命为贵州省正主考官。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不惑之年的陈如岳,正是仕途亨通之时,陈如岳竟托词母病,辞官职返归故里。回到家乡,
他到南海西樵山西湖书院讲学,以新的教学理念,呕心沥血培育桃李。任教期间,他著书立说,除批注校订《西厢记》、《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等外,还有诗集传世,又擅书法,广州“莲香楼”的牌匾也是他所题写。
创
:石湾玉冰烧名闻遐迩
之后,陈如岳回到家乡,在祖父开设的太吉酒庄酿起酒来。当时的太吉米酒已经闻名南方各地,但如岳觉得酿酒的学问还多着哩,于是开始饱览群书,决定把太吉酒庄做出个好样子来。
陈如岳决心要在家传米酒酿制技艺的基础上,创新酿酒工艺。当时市面出售的米酒,包括太吉米酒在内,入口都有点苦味和辣味,且容易“上头(俗称醉酒)”。有人说:饮酒就是要辣、要醉才算是好酒,古人不是说
“借酒消愁”
、“一醉方休”么?但陈如岳却认为,好酒应该是用以品尝的,让人喝得顺喉,喝出滋味才算得上是好酒。他苦苦思索:酿造米酒除了好米好水之外,什么才能让米酒变得更醇更香呢?
他看到广东人喜欢用蛇或毛鸡之类浸酒,他开始留意用肉食类浸泡酒的技艺。
那一年,莲塘乡陈族举行敬老乡饮酒礼,陈氏祠堂大排筵席,给老叟们分派一份猪肉。当晚,乡绅和年逾古稀的长者以及有功名者饮宴。席间,如岳注意到那些古稀老叟们特别爱吃肥猪肉,自己也夹了一块细心品味,发觉肥猪肉不但入口香润,而且滑腻甘和。如岳想到,何不用太吉米酒添加肥猪肉,用石湾陶埕浸泡陈酿,创制新的米酒酿造工艺呢?经过反复试验,肥猪肉在米酒中经过一段时间酝浸,原来混浊的米酒变得更加清纯,酒中浸泡的猪肉如晶莹剔透的冰块,酒液清澈,入口细细品尝,口感甘滑,去除了白酒的苦味和辣味,酒味绵甜柔和,顺喉多了,而且还有一种与常见米酒不同的独特浓郁的香味。
他顺应民众把米酒称作“烧酒”的习惯,更因加了猪肉酿制的米酒,酒体清澈如玉,于是取名为“肉冰烧”。
对于这种在酒中泡肥猪肉的技法,石湾酒厂市场推广总监蔡壮筠解释道:“猪肉能吸附杂质,泡在酒中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酒香,并醇化酒体,这也成了‘陈太吉酒庄’独有的工艺,这很像威士忌、白兰地的蒸馏原酒,需要经过橡木桶储存。”
自此,石湾玉冰烧名闻遐迩。
新
:更新产业发展观念
作家任流的小说《陶醉天下》就是围绕主人公陈如岳而写,他认为:“陈如岳有学识、做过官、见过世面,其处事能力、经济头脑有过人之处。”
陈如岳凭朝廷赏赐的俸禄在石湾至海口一带俗称“水浸地”的地方,买屋、买田、买地,然后开了两间“米基”,类似现在的粮食加工厂,一间叫“陈广兴”,一间叫“陈义利”,进行“收谷绞米”的生意,囤积了大量的大米。
怎样才能更好利用石湾酿酒产业的资源呢?陈如岳改造了家乡的桑基鱼塘,将碾出来的谷壳和稷米运回乡下混合草料作为饲料,同时又以酒糟养猪,落塘的猪粪培养微生物喂鱼;在塘泥覆盖基面培肥土壤,将江西庐山的“大矛竹”和本地的“象竹”杂交,培育出喜欢大肥的岭南著名竹笋品种——大头扁,布种在鱼塘基,称为“竹基鱼塘”。
这种基塘系统模式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沿用,海口草鲩鱼非常有名,以前专供省城广州享用,而莲塘的这种大头扁竹笋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被国家指定为唯一的出口笋。
石湾酒厂市场推广总监蔡壮筠认为,“陈如岳在发展陈太吉酒庄的事业上颇有新意,整合各种资源,与其自身渊博的学识、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和得风气之先的视野有很大关系。”
180多年过去,石湾酒厂一直在创新变革的发展中引领着时代风向标。
誉:深挖玉冰烧文化内涵
陈如岳入选佛山历史名人评选活动的消息传 到莲塘村后,村民们奔走相告。莲塘村的陈氏祠堂是村民聚集的地方,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陈如岳是读书人,一个读书人发展了一个品牌,非常了不起,他是佛山的历史名人,是莲塘村的骄傲,也是佛山人的骄傲。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说,陈如岳入选佛山历史名人候选人,可是说是实至名归。当年陈如岳创制玉冰烧工艺时,他只知道用猪肉酿米酒香醇好喝,却不懂得其中奥妙。现代科学技术使石湾玉冰烧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大的进步。
科学研究证明,石湾玉冰烧是最传统、最纯正、最敢于创新的酿酒工艺的结晶。太吉米酒添加了猪肉,可吸附酒中的杂质,脂肪缓慢降解,生成的脂肪酸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的酒香和醇化酒体作用,增加了酒的甜味,并使酒体柔和,入口柔绵,有效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和酒液的澄清度。
石湾酒厂为陈如岳位列佛山历史名人评选活动候选人感到非常高兴。进士可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位之一,国内恐怕还没有哪个品牌的酒和进士有关。玉冰烧是进士发明的,可谓进士酒,这可能是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品牌
,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值得后人好好保护和挖掘其文化内涵。
蔡壮筠说,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已被批准列入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这是对其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如今石湾酒厂已有了三代人的储备,从企业经营来说,这是最核心的产品,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需要进行保护和发展,永久传承。
他认为,通过历史名人的评选,更好挖掘先人前辈的核心思想,让世人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这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非常重要,这种方式非常好,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佛山历史名人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投票截止时间为本月30日。官方投票网站:http://www.citygf.com/
网友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和主办方联系投票。
联系电话:0757—83808380
QQ:1092984638、471944840
邮箱:redlinn@qq.com、
471944840@qq.com
前一篇:文化撷英:时时尝鲜酒香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