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邢云卿
营养师邢云卿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3
  • 关注人气:3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进入流感季,市民当如何防控?

(2016-02-16 21:59:32)
标签:

流感

防控要点

衣食住行

分类: 健康

【北京进入流感季,市民当如何防控?】

http://s6/mw690/00284gv5zy6Zq4plG0l25&690

 北京市疾控中心昨日发布:“根据最新流感样病例监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市流感病毒活动强度仍处于高发病水平,以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为主。从目前监测结果和流感病毒以往活动规律来看,本流行季流感病毒高水平活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由于流感传染性较强,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家庭和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仍将持续存在。且不排除出现由流感所导致的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的可能。”

 作为疾控人,自然不希望看到大面积暴发流行某种传染病,但我们深知,无论是哪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也好,还是病毒与人类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也好,都是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不必过于恐慌。但流感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只要提高防范意识,还是可防可控的,下面笔者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分别介绍一下流感的防控要点。

衣:流感一般好发于冬春季,这个季节气候多变,尤其立春过后常出现倒春寒,这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古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食: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倡饮食有节,即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流感季的饮食原则可参考以下几条:

 1.饮食宜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中医所说的膏粱厚味,一般指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自古医家就告诉我们,“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中医讲“过食肥甘厚味,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运输,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浊气不能下行,入里化热,表现为口中异味、胃痛、食欲下降、腹胀腹满等一系列症状。”从营养学角度考虑,这类食物高糖高脂,不仅影响其他营养素的正常吸收,而且易导致消化不良。这个时节宜多食用些叶菜类,采取凉拌、快炒、蒸涮等烹调方式,能极大程度的保留其营养素,人体摄取足够量的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对于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绿叶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C更是提高抵抗力的法宝。

 2.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1)菌藻类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真菌类食物以及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等海藻类食物。需要提醒的是:藻类含有大量的碘,所以,有甲状腺疾病的人应限制;菌类和藻类嘌呤含量较多,不适合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食用;

2)薯类,包括山药、芋头、红薯等含有具免疫促进活性的粘蛋白,对于提高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

3)十字花科类蔬菜,如西兰花、芥蓝、白菜、萝卜等;

4)优质蛋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免疫细胞也不例外,优质蛋白的食物来源有牛奶、鸡蛋、大豆、瘦肉。

5)富含锌的食物,锌元素能够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锌元素不足会出现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免疫球蛋白降低,临床常表现为肺炎、念珠球菌感染,伤风感冒等。富含锌的食物包括肉类、肝脏、海鲜、南瓜子、蛋类、乳制品等。

 3.大蒜

 大蒜中含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当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预防感冒,减轻发烧、咳嗽、喉痛及鼻塞等感冒症状。

住:所谓“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作息及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晒被褥,勤更换衣物;保持居住环境卫生,注意每天开窗通风至少半小时以上,雾霾天气可视情况而定,可选择中午霾浓度较轻时开窗通风。

: 对于老人和儿童而言,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出行建议佩戴口罩,尽量不直接用手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如门把手,门帘等,接触后公共物品注意及时洗手,使用抑菌洗手液或肥皂,按照六步搓洗法洗手40秒以上可加强清洁效果。

 最后,适度运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机能。运动能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增进和维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消化、睡眠、内分泌功能,有利于各器官功能的正常与协调。运动能保证将各种营养物质运送至肌肉、血管、脏器,保证身体各部分处于最佳状态。




新浪微博:邢小火火

qq、微信:6946888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