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金银币上的中国名画之二十二:一轮生肖上的名人画作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首轮“生肖”系列金银纪念币,始于1981年的“辛酉鸡金银纪念币”,终于1992年的“壬申猴”,历时12年。首轮“生肖”系列金银纪念币,设计思路一致,都是以名人画作为图稿。其中涉及到的名人共14位,涉及到的画稿共24幅
http://s9/middle/7450885dhb390885c27f8&690
1981中国辛酉(鸡)年8克金币背面图案——徐悲鸿所绘《雄鸡图》
取用画稿最多的画家,首先是徐悲鸿,虽然他只三上币面,但却有6款画稿入选,其中《雄鸡图》与《双猪图》为单图,而《奔马》则截取了4个画面,分别为“双奔马”、“饮马图”和两个不同角度的“单奔马”。这倒有些像摄影中的微距拍摄,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就能看到马行千里的恢宏气势。 http://s9/middle/7450885dhf03a5bd9c118&690
1982中国壬戌(狗)年8克金币背面图案——刘继卣所绘《立犬图》
三上币面的另两位画家,一是刘继卣,一是齐白石。刘继卣的名气小于齐白石,但他的一幅《立犬图》,1982年就为“壬戌狗”所看中,而齐白石的《鼠与秋实》,直到1984年才在“甲子鼠”上亮相。刘继卣能抢占先机在于他的邮票设计,早在1963年,他就因“金丝猴”入选方寸而名天下。 http://s10/middle/7450885dh785b43e27ee9&690
1991中国辛未(羊)年5盎司金币背面图案——张大千、张善孖合绘《孝道可风图》
首轮生肖共12款,涉及画家最多的,是1991年的“辛未羊”,虽只有5件画作,却涉及到6位画家。合作的两位画家,分别是张大千与张善孖兄弟。有趣的是,虽说是合作,但画马者是张善孖,张大千只是题了个款而已。更有趣的是,币面上只有题款者的印,却没有绘画者的章,虽无大碍,但对张善孖,多少还是有些委曲. 张大千虽两上币面,却只有一画一字,算不得名符其实。同样两上币面,马晋也不能算名正言顺,因为它的两幅画作,均选自他的《十二生肖图》,也就是说,是同一幅画作的两个截面,与徐悲鸿的《奔马》异曲同工。 http://s8/middle/7450885dhf03a70f91657&690
1986中国丙寅(虎)年8克金币背面图案——何香凝所绘《猛虎图》
画家中唯一的女性,是何香凝。而身为女性的何香凝,1986年的“丙寅虎”,却以一幅《猛虎图》入选。十二生肖,虎是最凶猛的动物,也是最具阳刚之气的烈性动物。中国人民银行偏偏选用女性作品,多少有些出乎意外,好在何香凝的《猛虎图》够威够猛,这才没让众人失望。
http://s6/middle/7450885dh785b47d279b5&690
1988中国戊辰(龙)年5盎司金币背面图案——三龙抢珠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首轮生肖12款中,只有一款没有选用名人画作为图稿,这就是1988年的“戊辰龙”。不是设计方不想采用名人画作,而是实在没有画家画有过“龙”的作品。这也是个奇特现象,中国画虽有大写意,但仍以现实生活原型为基础,画家不愿凭空想象创作。而12生肖中,也只有龙,才是先祖幻想出来的神化动物。
首轮生肖经过“戊辰龙”后,创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7款“生肖”金银纪念币的选题,虽材质不同,规格不同,但币面图稿,都是同一位名人的画作,而经过1988年的真空期,到1989年的“己巳蛇”,变一为二,采用两位名人画作为图稿。到1991年的“辛未羊”,这种变化则更进了一步,分别有5件不同画家的作品入选。
回看首轮生肖金银纪念币发行的12年里,从徐悲鸿的“雄鸡”独立,到高其峰的“七世封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生肖”家族日益扩大,加入“生肖”选题的画家也不断增加,币面上的生肖动物,也逐步增多,形成浩浩荡荡气势。
附:一轮生肖名人画作资料:
1981 徐悲鸿《雄鸡图》
1982 刘继卣《立犬图》
1983 徐悲鸿《双猪图》
1984 齐白石《鼠与秋实》
1985 韩滉《五牛图》
1986 何香凝《猛虎图》
1987 刘继卣《双兔图》
1988
1989 齐白石《蛇行图》
马晋《十二生肖图·蛇》
1990 徐悲鸿《奔马》
张大千《唐马》
1991 任伯年《三羊图》
张大千、张善孖《孝道可风》
赵少昂《卧羊图》
陈居中《开泰图》
吴作人《母子羊》
1992 齐白石《白猿献桃》
黄君壁《大寿图》
高其峰《七世封猴》
刘继卣《一猴攀树》
马晋《十二生肖图·猴》
(供稿:广东泉友阁金币有限公司)
|
作者:徐龙辉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