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开展晨诵,午读

(2011-08-27 00:45:15)
标签:

关键词

精神

每一年

在一起

突破口

分类: 教学教法

 

一、晨诵——与黎明共舞

新教育实验追问:在儿童生命的黎明,应该让他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背诵英文单词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所以,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而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而已。晨诵的形式包括:晨间颂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及情景诵诗。

     晨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是一种更古老,也更与人性内在的因素相关联的生活方式。这种学习,是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美好及快乐。晨诵方式强调师生共同地吟诵玩味,直接用声音来感觉诗歌,品位诗歌。在这方面,教师往往做群鸟中的那只领唱的鸟,直接用自己的理解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与学生一遍遍地共同咀嚼玩味所晨诵的诗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不能置自身于诗歌之外,而且要更加地投入,惟有自己的投注才能带动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对黎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用一种感性的方式来感受诗歌。

     晨诵的形式包括:晨间颂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及情景诵诗。

     晨间颂诗需要教师千挑万选一首能经得起反复咀嚼的诗歌,在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用这首诗歌来“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适合的晨间颂诗数量有限,可供参考的诗歌有《千屈菜》、《睡美人》、《向着明亮那方》、《总得有人去擦星星》、《星星和蒲公英》、《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等等。

      日常诵诗则选择儿童以当下的生活经验能够感受到的一些诗歌。选择的诗歌可以是优美典雅的,天真纯净的,奋发向上的,感恩虔敬的,想象奇特的或者童趣盎然的。日常诵诗可采取的方法有角色互换、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集体读、师范读、唱读、问答读、改写读等等。不用太多的解释,在一次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让孩子用自己的声音,来唤醒每一首我们选择的诗歌。

     生日诵诗是指教师为生日的孩子选择一首最适合他(她)的诗歌,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新诗,并把诗歌改成属于这个孩子的诗歌。例如:“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你一定非常神气、伟大,你告诉男孩儿女孩儿们,别瞎弄你的布娃娃。勤劳的(学生名字)啊,聪明的(学生名字)啊,等你将来长大,你一定非常英俊、潇洒。”生日当天,请这个孩子站在讲台前,让个别学生、老师及全班同学把这首属于他(她)的诗诵给他(她)听。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日诵诗,可以为一个孩子的生日带来怎样的感动?他(她)成长中的生命,又因为这样的诗歌而添加多少诗意与坚强?师生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又会因这样的互相吟唱,而达到一个怎样的令人憧憬的境界?老师要注意的是,一首诗歌只能属于一个孩子,不得转送,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首诗歌只为一个孩子量身定做。

     情景诵诗包括过节时,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或教师节等,选择适合的诗歌进行朗诵,让孩子对加深对节日的理解,也让孩子懂得用诗歌来祝福身边过节的每一个人,让孩子学会从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真爱和赞美。情景诵诗还包括特殊场景的诵诗,如送别、新同学入班、秋游等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吟诵符合场景的诗歌,让孩子用诗歌表达此情此景的感受。

     晨诵的一般流程:晨间颂诗——复习上次诗歌——学习新诗。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自己设计流程。

我们的优秀实验教师兼任教学副校长的禹艳红老师在她的随笔中这样写道:每个孩子的生日诗,我会精心选择,一定是适合这个孩子的,一定是暗含了他的将来的。孩子们很喜欢,家长也很喜欢,因为这首生日诗之后,每个孩子也都会为过生日的孩子写一首生日诗。老师们就把送给孩子们生日诗通过书信的方式告知家长,这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印记。”“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幸福的孩子们啊,四(5)班的孩子们啊。”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开始晨诵——那些优美的诗歌,在音乐声中,在师生一遍又一遍的吟诵中,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幸福生活。而当孩子们开始阅读一本本美妙的童书,开始呼吸文字的芬芳,一个个故事又醒了过来,童年的岁月也因此变得丰富而美丽。实验班级的老师每一年都会给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生日诗,一年下来,每个孩子的生日都会给他留下特别的记忆,会成为他终生难忘的记忆。如给爱读书的孩子送的生日诗《爱读书的树叶》,给内向的孩子送上《星星和蒲公英》,给胆小的孩子送上《在雨中登山》,给做事慢的孩子送上《牵住时光的手》等等。在一首首特别的诗歌中,每个孩子的生日变的丰富而充盈起来。

二、午读——“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的研究者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二年级和四年级,不是相近的两个教室,而是隔了几重天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它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2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读写绘”这一为这个年龄儿童量身定做的实验项目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学校的尚老师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案例:

任教二年级的尚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入班一个月一句话也没说,一道题也没完成,测试成绩是个位数的女孩。同班的孩子们告诉尚老师:“她几乎没有说过话,平时极少和别的孩子交往。”这个女孩第一次做作业,抄写几个生字整整用了一节课,一道简单的乘法口算题也难以做准确。开始开展“儿童课程阅读”实验时,尚老师根本没注意她,也不存任何希望,只是一次次地把美丽的绘本、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童书带给孩子们。直到某一天,孩子上交了她的第一幅作品,从图片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她完全听懂了故事。她爸爸在作品上写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骑着三轮车接女儿回家的时候,女儿不但开口主动和我说话了,还有头有脑的给我讲了《逃家小兔》的故事……”半年过去了,她的改变越来越大,作业速度也越来越快,她不但能和孩子们交流,还能主动上台表演讲故事;不但能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帮老师做事,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多学期下来,她竟然能熟练地背出几十首古诗和儿童诗。现在她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们的好榜样,妹妹的好老师。,教一年级的曹淑霞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每个学期都要背诵了几百首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儿歌,阅读大量的绘本,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感受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她所教班级的孩子们人人都是小小故事能手,个个都是小画家,每个孩子都有好几本自己精心创编的写绘作品。

实验在中年级(3至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进行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阅读的老师们,她们怀着这两个朴素的愿望,开始了童书阅读。童书阅读,即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搜集名家名篇,认真细致地编排读书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引领学生亲近大师,对话经典。通过童书阅读活动,带领孩子走进汉语世界迷人的童话、绚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乃至民歌、童谣……在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对话和晤谈中,感悟母语重情境、重具象、重神韵、重意会、重诗趣、重虚实的特点,学习汉语极其灵活和高度自由的表达方式,渐渐积淀起民族的语言、民族的喜怒哀乐,民族的心理、民族的精神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形成超越生物机体禀性的学养和人格。教三年级的田老师在学校进行“儿童课程阶梯阅读”实验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带领本班的孩子阅读了近百本的优秀儿童书。如《苹果树上的外婆》《一百条裙子》《帅狗狄明尼克》《时代广场的蟋蟀》《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等。从优秀的童书中孩子受到思想启迪,从优秀的童书中领悟到做人处事的道理,童书的力量远远大于单纯枯燥的道德教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的收获还不止这些,通过师生、亲子、家校间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那些文化水平高的还是目不识丁的,那些文化水平低的还是忙于经商而忽视孩子学习的,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还是十分苛刻与挑剔的家长,本以为把孩子送进实验小学就万事大吉的家长,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们也开始拿起丢了很久的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谈论书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个话题,——甚至拿起丢了很久的笔,和孩子一起写读后感,和孩子一起写随笔,并将他们的建议和作品发在班级主题帖里。他们开始走近孩子,理解孩子,能有意识地利用书籍和孩子进行交流。而最初那一群曾经让教师痛苦的学生,则平心静气的坐在教室里静静地捧起了一本本优秀的童书。其中体会最深的是教六年级的赵老师,她在开学初所接的六一班是整个学校有名的闹将多、难管理的差班。起初,学校征求过好几个老师的意见,让他们接管这个班级,老师们都摇头叹气。赵老师临危受命,下定决心改变班级形象。刚开学,孩子们上课起哄,下课打架斗殴,在路队上胡作非为……在这样一群替天行道的孩子们心中如何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呢?赵老师领着这些孩子们走进了一本本优秀的童书中,倡导亲子共读,引导孩子们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了解人生的要义。就这样,一个个原本顽劣的孩子开始静静的坐下来捧起了书本;一个个原来调皮难以调教的孩子写下了好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他们写下了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自己对每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感悟。其中一个叫陈俊可的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赵老师,在这小学六年漫长而有短暂的学习生活中,我最留恋的是和您共处的这三百六十个日子!在和您相处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您给与我的最大财富是带领我走进了书的海洋,是您让我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做人;是您让我认识到生命的责任和可贵……读着孩子感人肺腑的话语,做老师的即使再苦再累也心满意足了。

儿童课程阅读实验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正如学校袁校长在书香校园现场会说的:“不论任何时候走到实验班级的教室,心里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宁静。这种宁静是孩子们送给我的。实验班级的孩子爱读书也会读书。那么多有意义有意思的书籍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把读书当作了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

这几个故事都表达了新教育实验那个源于杜威但又作了改进的核心观点:共同生活——源于共同阅读共同写作的共同生活。新教育实验提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所以,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验开展以来,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新教育实验是将共读传统的恢复,视作了改良基础教育、构筑和谐社会与文化大国的突破口。

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还认为:教育是唤醒,也是给予。实验者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同时他们还认为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在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质,以及汉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他们以二十余个人类文化母题和核心文明价值,来作为挑选共读的童书与故事的“关键词”的。可以说,尤其是共读中的每一本童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地体现了一个或若干个核心文明价值。儿童阶梯阅读研究,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合的童书;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童书。这些精心挑选的书籍,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它们将编织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

三、暮省——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实验初期,学生的随笔带有明显的作文倾向,实验教师是以作文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随笔,而没有将之视为共同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实验的改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觉地引导学生把随笔与日记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并提笔参与学生的成长,利用师生共写随笔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而学生随笔,也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班级共议日记、童话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而在低段儿童,这种写作则是与父母联合,并与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进行儿童课程实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参加实验的老师们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学校班级的一些活动及孩子在校情况及时和家长做了交流。不但如此,老师们还通过写信的方式唤醒家长参与到实验中来,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进行亲子共读。在每个学期实验老师平均给家长写5封信,有的甚至每周都和家长进行书信交流,共同探讨家教问题,针对每个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疏导,以期孩子取得最大程度的成长和进步。老师的苦心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回报。如一个学生家长在田老师的班级主题帖的留言:田老师您好:我是孟画忆的爸爸,非常感谢您给孩子和家长们提供的这个珍贵的平台,通过您在主题贴中的回复,久久感动于您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敏锐的眼光,感动于您的热情鼓励和谆谆无私的爱的教育,相信在您的教育下,我的孩子以及您所有的学生都会出类拔萃、大器早成! 再次谢谢您和您的敬业精神。孟志立 2008年11月27日夜。家长的鼓励,孩子的进步是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实验老师最好的礼物,也是实验老师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投入试验的最大动力!

“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的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通过一种整合的生活方式,并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