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英语试卷核心考点及答题思维
(2012-09-15 16:16:25)
标签:
2013高考英语高三英语高考英语教育 |
分类: 高三资料 |
考生在紧张的高考备考期间,面对众多繁杂的各学科大量试题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哪些是核心考点、哪些是高频考点,哪些是常考点。本章将根据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卷核心考点的命题特点、备考策略和解题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核心考点的讲解依据高考英语试题卷的题型排列的顺序进行(语言知识运用、阅读、写作),对于其他一些非主流题型不再多做赘述。
一、语言知识运用核心考点详解
(一)单项填空核心考点详解
核心考点1:时态测试题
【考情分析】
这类题是高考英语试题卷核心考题,又是每年高考英语试题卷的必考题,且不少于1题,有的省市试题卷多达2~3题。涉及到时态多为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有时也会考查现在时和将来时。这类题难度为中等,旨在考查考生对时态的正确把握和动作行为先后交互的判断。对时态的应用英语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考生在解题时不能陷入汉语句式的思维套路上去,而应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抉择。
【考点点津】
时态考点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题干的句子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状语;
二是题干的句子给出了明确的时间状语;
【应试策略】
考生碰到时态题时首先要确定有无明确时间状语,这点非常重要。
A.题干句子没出现明确时间状语,所填空格的时态一般提前。如:
1)若句子前后是现在时或将来时,所填空一般多为现在完成时或过去时;
2)若句子前后是一般过去式,所填空格为过去完成时。
B.若题干句子出现明确时间状语,依据英语时态规则进行填空。
1)若从句是一般时,主句通常填将来时或将来进行时;
2)若从句是一般过去时,主句通常填过去将来时。
注:若句子含有表示引导时间状语的介词for或连词since时,遵循英语时态使用规则。
请看经典例题
【经典题例1】
If you don't like the drink you______ just leave it and try a different one. (2011-全国)
【题例精讲】
考查时态。该句难点就在于句子前半句是条件从句,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后半句祈使句(也称之为无主句)是主句,但是大部分考生会误选B项。其实句中you ordered是定语从句,修饰the drink,意思是“你刚才点的饮料”。英语表述可通过过去时就可以表述行为是以前发生的,而汉语恰恰没这个功能。这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理解误差所在。这题最佳答案是A。
【经典题例2】
— Guess what, we’ve got our visas for a short-term visit to the UK this summer. 高考资源网
—
How nice! You
A. will
be experiencing
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
考查时态。本题第一句已给出明确时间状语this summer,且第二句的then指的是上一句this summer。此题考查将来进行时,因为句中then等于just at that time的意思。此句汉语意思为“多好啊,你那个时候就可体验另外一种文化啦。”故这题最佳答案是A。
【经典题例3】
A.
was realizing
【题例精讲】
此题考查时态。前半句“when I got on the bus”为明确的过去时间状语,因此后面的主句应用一般过去时搭配,因为when引导的主从句多表示两个行为动作是在一瞬间交互完成的,而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合题意。故该题最佳答案为B。
考点2:非谓语测试题
【考情分析】
非谓语测试题是各省市高考英语试题卷的核心考题,是每年各省市高考英语试题卷的必考题,且不少于2题,这类题难度为中等和中等偏难,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非谓语形式的用途能准确把握和运用。非谓语形式在英语语言结构中功能强大,且可从多角度层面去进行命制,考生对非谓语的用法感到比较棘手难以应付。因此,每年考生在非谓语测试点丢份比较多。
【考点点津】
非谓语考点分四个角度:
1. 过去分词 2. 现在分词 3.不定式 4. 动名词
高考试题命制就是取决于各自语言修饰功能。相对而言,过去分词和不定式的难度较大,考生不易把握。非谓语形式除了不能作句子谓语成分之外,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在句中可做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状语或宾语补足语。
【应试策略】
碰到非谓语测试题时,考生必须从非谓语不同形式的用法和在句中的修饰功能去考虑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
1.过去分词:表示已发生过的行为或既存事实/状态,句中被修饰词语或句子的主语无法充当其动作执行者,为被动语态;
2.现在分词: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或行为,也表示当时情景或状态,被修饰词语或句子主语可做该分词的动作执行者,为主动态;
3.不定式:表示即将要做的行为,多用作计划、打算或目的状语,根据其语义功能和被修饰词的特征,确定使用不定式的主动式还是被动式。
4. 动名词:表示事物的功能、用途和特征,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
【经典题例1】
The next thing he saw was smoke
A.
rose
【题例精讲】
考查非谓语的现在分词形式的用法。依据应试策略2可知,句中smoke可做rise的动作执行者,如:Smoke rose from behind the house.或Smoke was rising from behind the house.已给出明确时间状语this summer,且第二句的then指的是上一句this summer。这句汉语意思为“他看到的第二件事就是浓烟从房子的后面升起。”表示当时的情景,且smoke可充当rise的动作执行者,故这题最佳答案是B。
【经典题例2】
More TV programs, according to government
officials, will be produced
A. to
raise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非谓语的不定式用法。根据句意和语义功能分析,此处应填不定式,表示事情的目的。此句汉语意思为“根据政府官员的话语的意思,应制作更多电视节目已引起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从句子分析看,will be produced表示一种意图或打算,实际行为并没有产生,to raise people’s concern over food safety在句中充当目的状语,故这题最佳答案是A。
【经典题例3】
Michael put up a picture of Yao Ming beside the bed to keep himself ________ of his own dreams. (2011-重庆)
A.
reminding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非谓语的过去分词形式。从句意和搭配看,此处应填过去分词形式,过去分词与后面的介词短语作科尔皮himself的宾语补足语。再则,keep oneself done是固定搭配,keep oneself结构后面须跟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此句意思为“麦考尔把姚明的画像贴在床头,不断提醒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句子语言结构分析看,to keep himself reminded of his own dreams在句中做目的状语,但是reminded of his own dreams在句中却是keep himself 的宾语补足语。类似结构还有,如keep ourselves informed(随时保持联系)。故这题最佳答案是B。
【经典题例4】
Look over there-there’s a very long, winding path_____ up to the house.(2011-山东)
A. leading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lead。从句意看“leading up to”做定语修饰“path”,意为“通向房子的路”。且path与leading up
to the house
核心考点 5
【考情分析】
【考点点津】
情态动词在高考英语中出现率很高,因其考点较多。如:
can可以表示能力,表示客观的可能性,表示请示和允许,表示惊异、怀疑、不相信的态度。主要用于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中。用于肯定句中表推测时,指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涉及是否真的发生。
may/might表示“允许”,含“可以”的意思;用于表示可能性的推测,含有“或许”、“大概”或“可能”之意(不用于一般疑问句);还可表示期望或祝愿(但不用might)。
must表示“必须”、“应该”时,强调主观看法,并有表示“义务“的功能;还可表示必然的结果;也可表示推测,但暗含很大可能性。不过用于推测语气时,must只用于肯定句,不能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shall用于第二、三人称表示“允许,命令,警告,威胁”等;用于第一、第三人称作“能”或“可以”解,在疑问句中表示征求意见或提出请求的意思;当用shall表示决定或决心时,只限于第一人称
should表示劝告、建议、命令,意思为“应该”,与ought to同义,但语气较ought to弱些;可表示推测,意思为“可能”或“该”。
will/would用于表示意志或意愿; 但在向对方提出请求时, would比will的语气更客气,更婉转;还可表示习惯性动作,意思是“总是”或“惯于”。
【应试策略】
【经典题例】
— Shall I inform him of the change of the schedule right now? (2011-福建)
— I am afraid you ___________, in case he comes late for the meeting.
A.
will
【题例精讲】
考点4:关联词测试题
【考情分析】
关联词考查也是高考英语试题卷的核心考题,是每年必考题,每年高考试题卷中一般不少于2题,这类题难度根据考点角度不同而不同,有的考查点难度为易,有的考查点难度为中等,考查考生能否准确辨别关联词在从句中的正确语法功能。关联词分为两种:关联代词和关联副词。考生在这类题上常常丢分。关联词在高考题中被考查的最多是引导定语从句和主语从句的关联词,而引导其他从句的关联词考查的较少。
【考点点津】
关联词分为两种:关联代词和关联副词
相对而言,考生对从属关联词用法和关联代词用法较为困惑,对关联副词的把握相对较好。
【应试策略】
碰到这类题时,考生须判别关联词在从句中的语言功能,所填关联词是作主语、宾语、表语、同位语,还是作定语或状语;状语又分为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等。
【经典题例1】
Ted came for the weekend wearing only some shorts
and a T-shirt,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关联代词。从句意看,此处关联词引导的是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依据非限制定语从句的规则,关联词若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只能用which,若作状语则只能用关联副词where或when。从这句的句式上看,此处的关联词应该是充当主语,四个选项中惟有which符合题意,故这题最佳答案是D。
考点5:状语从句连词测试题
【考情分析】
对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考查与上面几个考点一样也是高考英语试题卷的核心考题,也是每年必考题,一般不少于1题,这类题难度为中等略偏下,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有精准的判定不同连词的能力。考生常常在如何抉择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上犯难。因为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功能不尽相同,较难辨别,所以这类连词往往是考生掌握的重点。从这几年高考题看经常考查的状语从句连词的功能多为时间状语、条件状语、让步状语和目的状语,而引导其他状语从句的连词考查相对较少。
【考点点津】
连词分有两类:主从句连词和并列句连词,这儿主要讲述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短语)和引导并列句的连词。
1. 时间状语从句的常用连词和词组主要有:when, while,as, after, before, since, until, as soon as,instantly, the moment, directly, immediately,once, each time, every time。
2. 地点状语从句用连接副词where或wherever等引导。
3. 原因状语从句由连词because, as, since, now(that), seeing that等引导。
4. 条件状语从句由连词if, unless, as(so)long as, in case, on condition that, suppose, supposing that, provided, providing that等引导。
5. 方式状语从句常用as, just as, as if(as though)等连词引导。
6. 让步状语从句常用though, although, even if, even though, as, whether...or not;no matter who, no matter when, whenever, however, no matter how等引导。
7. 目的状语从句常用in order that, so that, for fear that, in case, lest等连词引导,在从句中常用may(might), can(could)等情态动词。
8. 结果状语从句常用so that, so...that, such...that,so等引导。
9. 比较状语从句常用as...as, not so...as(或not as...as),more...than, less...than, the more...the more 等引导。这种从句中常省略后半部分。
【应试策略】
这类题考生首先要利用主句与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判别,尤其是连词在从句中的功能,由于引导状语从句的连词功能有所分别,较为容易抉择,但有的连词的形式一样,但具有不同意思,这就需要考生仔细甄别,充分利用与之相关内容或与其搭配相关词语的意思。
【经典题例1】
Try
A.
if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连词。从句意分析,句中用了两个情态动词might和could,表明说话者是对Sue的能力不认可,所以此句是个让步状语从句,又是一个虚拟语气,是对现存事实的一种虚拟让步。句意为“就算苏怎么去尝试,他还是打不开这扇门。”再者,句中的情态动词might含有否定之意,if是一种假设之意,与原意不符,when表示时间,since表示原因,均不符题意,故这题最佳答案是D。
【经典题例2】
He had his camera ready_______ he saw something that would make a good picture.(2011-山东)
A.
even if
【题例精讲】
本题考查状语从句连词。从句意判断这是一个目的状语从句的引导词。本句句意为“他准备好了相机以防看到可以拍摄的景物。”in case 为“以防;以免”even if为“即使”if only 为“如果…”,so that “为了,以便”。 故本题最佳答案为C。
(二)完形填空核心考点详解
核心考点1:同义复现题
【考情分析】
完形填空题中的同义复现现象是一个综合性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篇章意识和细节意识的融合观,所以同义复现作为高考英语试题卷中的核心考点之一,由于该考点属“综合能力应用”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且占完形填空的比例为10%~15%之间,也就是说不少于两题,这类题的难度为中等,但许多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解题过程中也没娴熟掌握这一现象的辨别技能,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考点点津】
若短文前半部分要考查的考点,往往在短文的下半部分会出现与其同义的词语;
若短文后半部分要考查的考点,短文的前面的句子中也会出现与其同义的词语。
【应试策略】
【经典题例】(2011-广东)
It has been argued by some that gifted children should be grouped in special classes, The
There can be little doubt that
I observed a number of
Many are concerned that gifted
children become
1. A.
principle
2. A.
designing
3. A.
smart
4. A.
regular
5. A.
children
6. A.
intelligent
7. A.
separate
8. A.
specially
9. A,
directly
10. A.
doubted
11. A.
concern
12. A.
students
13. A.
talented
14. A.
believe
15. A.
outstanding
【题例精讲】
第 1题最佳答案为C项,argued与arguments为同义异形的复现;
第3题最佳答案为D项,regular与average为异形近义词的复现;
第4题最佳答案为B项,含空格的这句与短文的第一句意思是相关的,属同义同形义词复现;
核心考点2:逻辑判断题
【考情分析】
完形填空题中的逻辑判断题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考点,旨在考查考生篇章整体意识和局部意识综合思维能力,无容置疑的是高考英语试题卷中的核心考点重中之重,该考点属“综合能力应用”题中一种,是每年高考必考点,占完形填空的比例为20%~30%之间,一般不少于4题,这类题难度为中等或偏难,这一考点是令诸多许多考生非常头疼的,所以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中要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尽量减少失分现象。这类题侧重考查考生对特殊语境下的动词词义的变异和语义延伸的判断能力,对人物的话语逻辑性的精准判断,以及对特殊语境下的情绪演变、行为程度和方式的转变的理解判断,尤其是对常用词的多义性的把握。
【考点点津】
【应试策略】
【经典题例】(2011-全国)
21.A. way
22.A. buying
23.A. acts
24.A. open
25.A. lying
26.A. Next
27.A. goes on
28.A. bravely
29.A. leave
30.A. size
31.A. cushion
32.A. action
33.A. memory
34.A. thinking
35.A. changes
36.A. up
37.A. lucky
38.A. in time
39.A. dust
40.A. tired
【题例精讲】
第21题的答案为A。从短语结构和语境暗示来看on the way home from work in the evening,可以知道这儿指的是“在晚上下班回家的路途上”的意思,从逻辑推理和语境上分析,此处唯有way符合题意。
第22题的答案是D。从逻辑上分析以及短文的第一句的语境暗示,这儿举例说明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应该是reading a newspaper而不可能去干其他事,其他三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不符逻辑常理。
第24题的答案为B。文章主要讲述疲惫与睡觉(打盹)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从本文这一主题入手分析和思考,人在疲惫时手里拿着报纸,不一会就会出现打瞌睡状态,而让你们打瞌睡时,头的位置是无法控制得住的,这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点头”状态,给人的感觉是“此人似乎在吃报纸”。
第25题的答案为D。从人的生理特征去进行逻辑推理,“一个人挨着别人的肩膀上打瞌睡时,通常情况是彼此挨着坐在一块”,而不是站在一起的(因为这有悖于常理)。所以选sitting。
第28题的答案为C。根据常理进行逻辑判断,“当一个人在课堂上睡着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呼噜声,让后被人叫醒那是一件非常令人尴尬的事情”从上下文看,正因为“呼噜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教授就会喊另一位学生叫醒“上课打呼噜的学生”。
短文中的第29,30,31,32,34,35,36,37和39题均属于语境暗示、因果暗示的逻辑的题。实际上,第40题既属于同义复现有属于因果暗示的题。
核心考点3:固定搭配题
【考情分析】
这类考点虽然是核心考点,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这类题看似是语法结构题,实质不然,其侧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短语搭配和其同义词的差别了解程度如何,这类考点多以惯用搭配为主,涉及到关联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名词和短语等。这类考点在每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卷中一般而言只有1~2题,难度中等。
【考点点津】
这类考点主要侧重动词与不同副词或介词的搭配所构成不同的意义,尤其是具有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与短语。多以常用词的固定搭配考查为主。
【应试策略】
复习备考时,考生应该多关注常用动词和一些常用词的用法,注意搭配上的差异,掌握一些常用词语在特殊语境下的偶涵义以及与一些特殊词语搭配的一些变化等。如动词具有延续性和终止性的功能差异,有些形容词不能与表示人的主语连用等现象。
【经典题例1】
Telling him that he no longer needed to enjoy them but I still needed to write them, I __28__ until the day he graduated. [08-全国卷II]
28. A. held up
【题例精讲】
最佳答案为D项。由句意可知,“尽管儿子不愿意再收到我的字条,但是我依然坚持写到他毕业为止。”这道题实际上是一道固定搭配题,其结构为not…until,但句中没有否定副词not,再则,若A、B两项短语用于这一结构中须与not连用,故不合题意;C项的followed应为及物动词,后面需加宾语方可,再则followed在此有歧义,也不合题意,由于continue是延续性动词,所以,无需否定副词,在这一固定搭配中只有瞬间动词才与not连用。
三、阅读核心考点详解
核心考点1:综合细节判断题
【考情分析】
【考点点津】
【应试策略】
如何做到准确地判断这类综合细节判断考点题呢?考生在阅读时须做到细辨信息比较甄别和整体局部相互融合的阅读思考手段。
具体应试策略技巧如下:
① 首先快速确定短文主题以及不同信息间的差异;
② 再先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通过略读和寻读技巧找到考点所在细节出处,然后将该部分内容研读一遍,细心甄别彼此差异,力求精准理解后作出抉择。
③ 确定答案后,须回读原文,再次甄别有效和无效信息,细辨动作先后,因果和目的关系,对一些数据进行必要的推算,或对文章一些信息进行重组推断,惟此,答案将会一目了然
简言之,综合细节判断题的解题关键是关注于细节有关联的本段内容。也就是说,关注与本段内容有关的内容或细节出处的前后相关句子的真正含义。
【经典题例】(2011-山东)
&考56. Why did Arthur Miller' s father move to the USA?
D. His family business failed.
B. discusses the ways to get
promoted in a company
C. talks about the business career
of Arthur Miller
D. focuses on the skills in doing business
59. After it was first staged, Death of a Salesman
【题例精讲】
本文是讲述了阿瑟.密勒的生平经历及他的代表作Death of a Salesman的内容及评价。
56.最佳答案为B。细节判断题。从第一段第二句话可知米勒的父亲已经从奥地利迁往美国,是和许多其他人一样受“伟大的美国梦”的驱使。
57.最佳答案为A。细节推断题。从第二段第一句话可知米勒写《推销员之死》的目的是对美国制度的攻击,因为美国商业制度的侵犯性和坚持将金钱和社会地位作为价值的显示。A项的叙述指出了美国商业世界的残酷。且下文也提到了这种残酷性也体现残酷的世界商界中(in the cruel world of business)。
59.A.细节推断题。从第三段得知一上映便赢得许多奖项,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考点2:主旨要义测试题
【考情分析】
【考点点津】
【应试策略】
1)段落大意和篇章大意常常由主题句来表达。而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首,约占(80~90%)或段尾处, 偶尔也会落在段落中间。
2) 最佳标题是大多数考生非常头疼的核心考点,尤其是文科考生对这类考点把握不住要领。实际上,在平时高考复习阶段考生应逐步掌握解决这类考点试题所必须的三个解题技巧。这三个技巧是:
A.善于把握把握文体特征和行文规律(这类短文多为议论文、说明文和新闻报道)。这类文体的短文布局为:呈现→论证→结论/观点;
B.阅读短文时应依据主题句特征及其呈现规律,迅速准确地确定主题句的位置,因为主题句的句意有明显的概括性和目的性。一般来说,主题句的句式结构比较简单,言语表述精炼。主题句的位置多在首段与尾段,关键是遥相呼应。
C.根据主题句的意思确定短文中心词,与此同时再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意思的词语或短语。这类题宜采用略读法。
解答这类考点的阅读理解题时必须遵循下列解题步骤要领:首段前三句,尾段后三句,各段主题句的阅读模式。因为最佳标题的构成是有规律的,一般有两种形式:
A)中心词+概括性词语
总而言之,最佳标题的技巧就是:抓中心词和概括篇章大意词语。
3) 作者意图、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一般是通过篇章主旨大意和体裁推断作者意图、作者观点、作者态度和作者写作目的。常用确定方式是:a)着重首尾两段或每段首尾的主题句; b)确定文体看文章结构及作者措辞方式; c)议论文末段是关键,因议论文行文结构是:提出问题/观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
注意:
1)议论文的作者意图、作者观点和写作目的一般都隐含在篇章的末段里,故考生要切记在心。
故考生在解答主旨要义考点时,切记:仔细研读短文首尾段落两头各三句,娴熟把握文体特征。
【经典题例1】(2011-上海)
The teacher who did the most to encourage me was, as it happened, my aunt. She was Myrtle C. Manigault, the wife of my mother’s brother Bill. She taught in second grade at all-black Summer School in Camden, New Jersey.
During my childhood and youth, Aunt Myrtle encouraged me to develop every aspect of my potential, without regard for what was considered practical or possible for black females. I liked to sing; she listened to my voice and pronounced it good. I couldn’t dance; she taught me the basic dancing steps. She took me to the theatre —— not just children’s theatre but adult comedies and dramas—and her faith that I could appreciate adult plays was not disappointed.
My aunt also took down books from her extensive library and shared them with me. I had books at home, but they were all serious classics. Even as a child I had a strong liking for humor, and I’ll never forget the joy of discovering Don Marquis’s Archy & Mehitabel through her.
Most important, perhaps, Aunt Myrtle provided my first opportunity to write for publication. A writer herself for one of the black newspapers, she suggested my name to the editor as a “youth columnist”. My column, begun when I was fourteen, was supposed to cover teenage social activities—and it did—but it also gave me the freedom to write on many other subjects as well as the habit of gathering material, the discipline of meeting deadlines, and, afte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six years later, a solid collection of published material that carried my name and was my passport to a series of writing jobs.
Today Aunt Myrtle is still an enthusiastic supporter of her “favorite niece”. Like a diamond, she has reflected a bright, multifaceted (多面的) image of possibilities to every pupil w ho has crossed her path.
66.
A. A book of
great fun.
C. A serious
masterpiece.
68.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Aunt Myrtle was a teacher who ______.
A. trained pupils to be diligent and well-disciplined
B. gave pupils confidence in exploiting their potential
C. emphasized what was practical or possible for pupils.
D. helped pupils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题例精讲】
66. 最佳答案为A。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Even as a child I had a strong liking for humor, and I’ll never forget the joy of discovering Don Marquis’s Archy & Mehitabel through her.”中的“I had a strong liking for humor”和“never forget the joy of discovering”可以获得必要信息。
68. 最佳答案为B。从短文的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Like a diamond, she has reflected a bright, multifaceted (多面的) image of possibilities to every pupil w ho has crossed her path.”可以找到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