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真正的读书人——代前言自序
(2021-04-26 08:30:33)
标签:
新书介绍读好书 |
献给真正的读书人
——代前言自序
胡吉安 著
《桥》是一部奇书,可能会创造小说史上多个第一。
一是容量之大。三千年来的中国文明史,没有回避任何话题。全书分为桥基卷,桥梁卷,桥通卷上中下三大本,共129章,387节,容量均衡。
二是写作难度自我加大。写长篇小说是可以偷巧的,比如用一二三自然分章,或干脆就用第一章,第二章等。难度大一点的,每章采用一个小标题,字数随意。难度最大的,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每一章回,都采用八字句公正对联。本书也采用这种回目方式,但每章再划分出三个小节,每节用四字句作标题。这无疑就将全部家底亮了出来,没有任何遮掩。
三是成书时间之短,准备时间之长。以“桥”作书名,从动笔到完成主体工程,只用了一百天左右,而准备这部书的相关素材,却花去了整整四十年。
书名定为“桥”,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简洁,二是意象丰满。历史是座桥,成败是座桥,时间是座桥,教育是座桥,医疗是一座桥,人生更是一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写这部书,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倡导读书,读有价值的书。中华民族古典里,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时过境迁,阅读难度越来越大了。应当指出的是,一个作家缺乏古典文化知识储备,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是写不出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作品的。
这么多年来,新书出版的确不少,但绝大多数仍属于翻版应景之作,缺少个人的真知灼见。
我始终认为,读者不读书的真正内因,还是缺乏真正好的作品,是作家对不起读者的期待。作家拿出来的好东西,实在有限,非常单薄。对社会关照不够,人生经验不足,写出来的作品,难免捉襟见肘,谈论人生经验,总显得不明不白,像隔着一层皮。作家有对人生思考探索有限,自我眼界阅读认知有限,自然难有好的作品供人欣赏。小说家编几个爱情故事,敷衍一段历史,或以历史为外壳,一味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并没有多少乐趣可言,入了行,其实并不难写。
这部书,力求大开大合,虚实相间,有丰富的情节故事做支撑。题材广泛,紧紧抓住文化传承这个“牛鼻子”,深入浅出,面对面进行交流,十分注重接地气,有实感。
这是一部厚重的书,通读一遍,消化一次,确属不易。我已经预判到这种难度,也做了一些相应改进,添加小标题,让内容进一步明晰,以尽量减轻对中心旨意的把握难度。
文学作品,不宜过度修改,犹如大米精加工,换来的只是表面光亮圆润,但品质却变得更差了。保留原样是一种坦诚,更是一份自信。原本可以将本书章节,修改得更精致一些,更有文学品味一些,但转念一想,完全没有必要。内容已经确定下来,做那些花架子工夫,迎合个别读者的审美情趣,实在是得不偿失的无效劳动。因此不做修改了,就这样素面朝天,拜见公公婆婆,更为真实一些。
好啦,就说这些,预祝你通读全书一遍,相信不会后悔的!
二零二一年四月八日 于武汉常青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