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2012-07-15 17:48:50)
标签:

乾隆皇帝

十七孔桥

南湖岛

昆明湖

石湖串月

5dmark

ii

胡服奇摄

摄影技巧

分类: 旅游风光摄影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为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米,因有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它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造型优美的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因此桥的点缀,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较为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趣味。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虫柬 凌波”五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一座长150米的17孔联拱大石桥,飞架于南湖岛和廊如亭之间。乾隆时仿著名的卢沟桥所建。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计544只,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的东边有一尊镇水铜牛。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由乾隆帝撰写的80个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铭文为:“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欣赏十七孔桥之美,有四时之美,有晨昏之美,但更重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去领略,即站在园中各处望桥,和站在桥上望园中各处。比如站在桥上眺望万寿山,这是十七孔桥的最好镜头。扶着汉白玉桥栏,欣赏万寿山,水波、雕栏、长廊、绿树、崇阁、黄瓦、青天、白云,浑然一体,如世界上真有“蓬莱仙山”,也不会胜过这里。北京春天多风,在风天站在桥边,望着昆明湖动荡的波涛,似乎万寿山也会浮动起来,一线白石栏杆也成为一条幌动着的珍珠项链了。二是站在万寿山麓看“十七孔桥”,这在庚子前自然是办不到的,但颐和园开放之后,这便成为游人不可忽略的一个美丽的画面了。从知春亭一带,往北,再折而西,沿湖走,随处都能望到这一卧波长桥,宜晴,宜雨,宜雪,宜月,无时不是静静地卧在那里,如果你能坐船在湖中欣赏她,那就更美了。读者中有谁知道吗?她是无独有偶的,她有个“姐姐”,在苏州“石湖”,“石湖串月”的“杏春桥”,同她的造型一样,只是没有她华丽。如果说“十七孔桥”是“宫廷妃子”,那石湖杏春桥该是江村的浣纱女了吧。(文字来自百度)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印象颐和园--十七孔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