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主题教学
(2013-04-08 14:30:44)1、什么是大单元主题教学?
2、为什么要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
3、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环节步骤)
4、怎样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
一、什么是大单元主题教学?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
简单点说就是“整合”。为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课内古诗文与传统文化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等。
二、为什么要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
(一)、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作了明确表述:
在课程性质部分进一步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
3.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强调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4.《课标》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1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
5.关于“非连续文本”: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面对有限的课时数,为了完成新课标的以上要求,我们只能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单元主题教学。
(二)、是单元主题教学的再提高
自2007年我区提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至今已有五年时间,教学模式成型。大单元主题教学是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个完善和提高。
(三)、 是新教材的需要。
新教材已经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必须要随之改变,我们的备课思想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大单元主题教学。拉近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阅读与零敲碎打变成整体教学,变成高效、广博、精深的厚积薄发。
三、“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环节步骤)
四步骤八课型
第一步为“得法”,课型有“引领课和“精读课”。
第二步为“习法”,课型有 “预习课” “展示课”和 “拓展课” 。
第三步为“用法”,课型有 “活动课”和“作文课”。
第四步为“验法”,课型为“测评课”。
今天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就是第一步“得法”中的两种课型。李会慧老师展示的是一节引领课。给学生呈现单元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期待,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指导学生着手进行本单元学习资料的收集。
李老师上的是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走进小说天地》。首先让学生说出曾读过的小说或小说中的人物。这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武松等,这是家喻户晓的,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做到了导趣,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走进小说天地》。然后借助单元导语让同学们明确学习小说的方法: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欣赏人物形象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随之提出同学们浏览的方法,这是导学。再次借助于“文本插图”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这是导读。学生开始有针对性的默读课文之后,教师巧设问题:精读篇目: “猜猜他(她)是谁”; 略读篇目:连线等,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进行本单元的“活动规划”教给同学们阅读小说的方法。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引领课的模式,讲的非常精彩,学生非常受益,目标达成度高。
(二)
魏新凤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一节精读课鲁迅的《社戏》,重在得法。精读课要找准核心切入点
如《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 都抓住“变”字共同突破主旨 。在《社戏》中魏老师抓住了文中的最后一段是不是好戏作为切入点,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探究。为什么说是好戏?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是鲁镇的景美、人美和情美感,所以说是好戏。把这一矛盾点作为切入点非常好。通过这节课老师教给同学们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也为第二步习法打好了基础。整堂课设计巧妙,突出了方法的传授,效果很好。老师们我们上的最多的就是精读课,大家并不陌生,我不再赘述。
(三)预习课
1. 三个步骤:明确要求——预习活动——效果评价。
2.预习可分为“单元预习”和“课文预习”两种
3.把它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两种形式
4.解决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重要结论的梳理,把教材内容条理化、精细化、实用化,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其次,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第三,做好疑难问题的收集工作。
.5.预习工作必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最有效的办法有:①统一使用《语文预习手册》,可按照前面所述的“预习要点”设计成“表格式”或“学案式”两种,装订成册。②统一使用自备的“预习笔记本”,教师指导预习笔记的做法,明确内容,规范格式要求。
(四)展示课(五)拓展课(六)活动课
(七)主题习作课《 在山的那边》——《我有一个梦》;《走一步,再走一步》——《记我的一次冒险经历》;《生命,生命》——《“对自己负责”》; 《散步》——《在家中,我这个“小太阳”……》;《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爱的“影子”》。
(八) 测评课
在深度推进课改的今天,以课型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课改的进程。
以上我对四步骤八课型作了简单介绍。下面再说说怎样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
四、怎样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
(一)、有效地“开发、调整、融合”
课程
2.二度开发教材
B
3.融合
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案例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融合;学科与科技时政之间的融合;
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学科与育人之间的融合。
4.调整——不能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本学期共21周105课时,假期5课时(国庆、元旦),(8上)精读课16篇(12现代,4篇文言),14篇略读,5综合性学习(作文)
(二)全册课程纲要编写的几个要点提示
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资源(教材、传统文化、综合实践、作文、名著阅读等)、确立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 、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方法、总课时数的分配等。
?
?
?
?
?
(三)单元课程纲要编写的几个要点提示
1.主题内容
2.主题单元教学构想及教学设计
3.单元主题教学作业(综合性学习、作文)设计
四、确定教学基调与策略
大单元主题教学法并不排斥单篇课文的教学,而是以单篇教学为基础的。因而我们要正确处理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让生活走进课
我们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 更要做一个心灵的引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