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宏伟气派的皇家陵寝——沈阳昭陵

(2012-05-20 08:53:15)
标签:

皇太极

护城河

棂星门

隆恩殿

昭陵

http://s13/middle/74409632hc06fd658b8ac&690
    恰逢龙年的母亲节,我带着远方女儿的深深祝愿,兴致勃勃地走进沈阳北陵公园,一览昭陵风采。沈阳昭陵是大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因地处沈阳市区北部,又名北陵。建于崇德八年(1643),占地面积约40万平米,历经九年基本建成。它是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的一座。它不仅吸收明陵建筑长处,又融合了满族文化,是清入关前民族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崇德十七年,皇太极驾崩时,陵寝还没有最后完工,第二年工程全部完工后才下葬。

    眺望陵园,绿树丛中红色一点点;走近正门,泉涌花鲜,红墙、绿边黄瓦的三座殿宇被彩色的琉璃袖壁连接,金碧辉煌,在三座拱门的衬托下更显古香古色。步入陵寝,苍松翠柏,姹紫嫣红,碧波荡漾;精美的华表、石兽,雕梁画栋的宫殿、石铺神桥掩映在松涛间,人工堆起的“隆业山”托举着“宝顶”,无不彰显陵园的幽深寂静、宏伟庄严、豪华气派。有诗云:“龙蟠翠嶂郁岩晓,路夹苍松白玉桥。十二羽林严侍卫,风嘶铁马白云霄。”我再一次走进古人的世界,领略古老的文化,聆听先人的心声......
http://s4/middle/74409632hc03476950c83&690     正门东侧有一座蛇神庙。传说,在清代中期,陵前经常有一条红头巨蟒爬到护城河饮水,守陵官兵很害怕,就上奏皇帝,请求建蛇神庙,保佑陵寝平安。后倾圮与清末。传说,赵四小姐梦中遇见了蛇,它说:“我已成仙,只是没有居所,您若帮忙,此恩必报。”张学良出资修建了蛇神庙,以护佑一方水土。庙前的女士不停地翻动着“香土”,不知何用。
http://s14/middle/74409632hc00f5921dbad&690

    陵前下马石。上面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以示皇帝的威严。

http://s4/middle/74409632hc03484685d63&690
    隔路相望陵园。
http://s4/middle/74409632hc00f57bb9f73&690     前方是陵园正门的后面。时值立夏后第十日,可人们穿的还很厚重,路边的花草或许错过了春日,北方的五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路面上有代步的脚踏车、电瓶车以供游客享用。

http://s11/middle/74409632hc00f56d7046a&690

    甬路两旁的人工湖,垂柳依依,几艘游船在碧波上荡漾,很宁静。
http://s10/middle/74409632hc00f585576f9&690  
    在甬路前方的广场上坐落一尊威风凛凛、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塑像。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自幼聪明好学,善于骑射。在随其父统一女真各部及与明军作战,建立清正权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在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他又以自己的谋略,最后登上了大清宝座。其在位十七年,文治武功都超越了其父。他制定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和民族政策,都使清政权不断成熟和扩大,为夺取明朝政权、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4/middle/74409632hc00f5bc59993&690   游人通过:“神桥”,前方是牌楼。
http://s16/middle/74409632hc00f5e88155f&690

    “神桥”始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3孔拱形石桥,长47米,宽12米,原为青砖铺地(建国后翻建)。桥下为护城河——玉带河。皇上陵寝要依山傍水,因而在陵前开凿了护城河,在陵后堆起了“隆业山”。神桥是明清帝王普遍使用的建筑,既有装饰陵寝的作用,也是陵寝排水的渠道,起到保护陵寝的作用。
http://s3/middle/74409632hc00f5f565f92&690   护栏内是“神道”原貌,禁止通行。“神桥”与前方的牌楼起到与碑楼的隔断作用。 http://s7/middle/74409632hc00f602eb276&690
    经历沧桑的石牌楼已经倾斜,依靠钢筋支架的支撑顽强地站立着,周围五对石兽依然威武凶猛。那不是狮子,是传说中龙子;牌楼上雕着各种纹饰,从下到上一次为:祥云、花卉、海兽、浪花、龙等。皇帝视己为真命天子,因而装饰图案大都与大海有关。

http://s5/middle/74409632h799b234e5ab4&690

    牌楼前方的正红门由三门和两旁的袖臂组成,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中间为“神门”,是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门平日不开,只是在大祭时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员出入;东边为君门,是皇帝祭祀时出入的门户;西边为臣门,是祭祀时大臣走的门。两侧为一字琉璃袖壁,尽显古朴典雅。
http://s10/middle/74409632hc0102f600749&690

    正红门上的兽首为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其原型似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立即闭口,取其紧闭之意,以求安全。门钉也有定数,两扇门钉共108颗。有两种说法:其一,与36天罡和72地煞有关,其二,与佛教有关,佛珠是由108颗组成,传说人有108种烦恼。我想,应该是前者,因为守门者应该是凶神恶煞。

http://s13/middle/74409632hc0103031398c&690

    正红门门拴朝外。祭祀结束后,君臣们无一留在门的里边,外插门拴表示门里无一人,民间的“倒插门”或许就来源于此。

http://s6/middle/74409632hc00f7f45cb45&690
    中间的石铺路面即为“神道”,其作用于“神门”相同。前方是碑楼,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内立重达10万余斤的的“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

http://s11/middle/74409632hc00f7e58fb0a&690

    此碑和福陵的“神功圣德碑”造型完全相同。顶部雕有蟠龙起舞的纹饰,底座是龙子赑屃(龙趺),传说赑屃龙头、龟身、凤爪、蛇尾,力大无比,喜欢负重,因而龙王派他来驮石碑。碑文用蒙汉两种文字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共1810个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撰拟。史料记载,这块巨大的石材来自于北京近郊房山县,为了表示对墓主人的虔诚,运输时禁用马拉。择时冬季,在房山县距盛京的遥遥之路每隔数里便打一眼水井,泼水于路面,形成一条冰道,将石碑置于木车上,人工推拉,官兵、夫役一路艰辛。后续的雕琢、竖碑等工序费时数年才完成。

http://s2/middle/74409632hc01026b38901&690

    碑座后面很像龟,在尾部的凹槽里有一根很尖细的蛇尾。碑座四角各雕一凹形漩涡,其内分别雕有鱼鳖虾蟹。皇帝是真命天子,龙是大海的主宰,虾兵蟹将是龙的最忠实的侍卫。
http://s16/middle/74409632hc00f8103f6af&690

    正红门前神道两旁对称排列着一对华表,是陵寝装饰性建筑,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顶兽、护栏等组成。底座上雕着八只形态各异的坐龙,柱顶兽是叫“犼”的龙子,喜欢瞭望、吞火,可以用来看家护院,镇避火灾。华表是一种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http://s16/middle/74409632h799b26adf95f&690

    神道两侧华表前依次排列五对石兽,造于顺治七年(1650年)。此石兽为狮子,代表百兽之王,威震八方,唯我独尊的王权的化身。

http://s13/middle/74409632hc00f85917e8c&690    獬豸。传说该异兽能辨是非善恶曲直,中国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叫獬豸冠,用其作为石象生,以示皇帝的严正无私。

http://s10/middle/74409632hc00f87776a49&690

    麒麟。头如龙,角如鹿,尾似牛,足似马而圆蹄,全身鳞甲。传说它是一种神鹿,常在太平盛世时出现,在此寓意皇帝的仁义至圣。

http://s13/middle/74409632hc00f893f2c7c&690

    立白。汉白玉雕成,大小和真马一样,仿皇太极生前最喜爱的两匹骏马“大白”和“小白”雕琢而成。“小白日行千里,“大白”善骋沙场,二俊屡立战功,数次保护主人性命,立于墓前,用以永远陪伴主人。

http://s12/middle/74409632hc00f8cfa99ab&690

    骆驼,由黑色石料雕成。其在皇太极生前的征战中立下很多功劳,立于此,寓意与主人同在。

http://s12/middle/74409632h799b27dcc2db&690

    立象,白色石料雕成。其形象高大威严,性情温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

http://s2/middle/74409632hc00f8b1f6631&690

    在“神道”右侧的骆驼旁顽强地生长一颗见证大清王朝历史的苍松,,高17米,树龄约400余年。主干3米处有向“神道”延伸的分支,似伸出的手臂欢迎八方游客,又名“迎宾松”。昔日的劲松已拄上了拐杖,它无声地诉说着几百年来的世事沧桑。

http://s15/middle/74409632hc0102ad27a0e&690

    在碑楼两侧有“果房”、“膳房”、“茶房”、涤器房、班房、仪仗房等配楼,造型均和上图相同,现用于展览昭陵遗物珍品。

http://s2/middle/74409632hc01029f38b91&690

    在碑楼西南方有一华表和其他华表有别。桃形柱顶,八棱形的柱体上满刻云纹,又名“海石榴”,用以装饰和丰富陵寝建筑,使之更有气魄,更豪华。

http://s5/middle/74409632gc06d51ff19b4&690
  “隆恩门”,为方城正门,俗称“五凤楼”。两侧与方城墙体连接,高大、宏伟、气派。前方是建筑主体部分——“隆恩殿”。

http://s4/middle/74409632hc0105f86b8e3&690

    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草创;康熙三十年(1691)改建。是供奉陵墓主人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主要场所。东配殿是祭祀时皇上写祝版(相当于悼词)以及正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等物移至此殿临时存放;西配殿是祭祀时喇嘛诵经作法,超度亡灵之场所;正殿与西配殿之间有一亭子,为“焚帛亭”,是焚化祝版、制帛、彩纸和金箔、银箔等祭品之处。祭祀焚烧时,皇上就站在此亭西北台阶与正殿基座的角落里观看焚化全过程,以示虔诚。

http://s16/middle/74409632h799b3a3fcd5f&690

    隆恩殿内设有大小暖阁,大暖阁套着小暖阁,小暖阁里供着两位墓主人的神位, 大暖阁里供着被褥等生活用品,是太宗死后就寝处所的象征,体现了“视死如视生”的陵寝规则;阁前有两个龙凤宝座,祭祀时将神位分别请到龙凤宝座上,宝座前的祭台上有五供(香台一对、香瓶一对、香炉一座)两侧还有福全椅、配椅、朝灯等,都是象征性的装饰。

http://s7/middle/74409632hc01043e871c6&690

    “焚帛亭”,又名“燎炉”,是用汉白玉雕制而成。

http://s8/middle/74409632hc0103eec0a57&690

    西配殿中清著名喇嘛壁画。

http://s8/middle/74409632hc01032a4ad47&690

    在方城东南、西南角分别有东配楼、西配楼,是存贮祭祀所需果品之处,2层前后出廊硬山式建筑,是明清皇陵中独有的建筑形式。
http://s11/middle/74409632hc010476e126a&690

    隆恩殿侧面。墙角上的兽首为龙子霸下,喜欢水,在此负责排水。墙壁上雕有精美龙、虾蟹浪花等纹饰,意欲有一群忠实的虾兵蟹将听从龙的调遣。在此向北是“棂星门”。

http://s14/middle/74409632hc0104a17305d&690

    门楼前方是“棂星门”后的祭台。

http://s5/middle/74409632hc0105b4946a4&690

    “棂星门”,又称“阴阳门”,门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前方是石祭台,台上有“五供”(正中为香炉,又叫“海山”,两侧有香瓶、烛台各一对),这座祭台是“举哀”和献奠酒之处。祭祀时,皇上和大臣都伫立在阴阳门南侧,皇上只站在台上向祭台奠酒一杯。以示阴阳两隔。
http://s13/middle/74409632hc010492c723c&690     “棂星门”后是“月牙城”。空旷的月牙城中间有一座彩色“月牙影壁”中间刻有象征富贵的11朵牡丹插在花瓶里。这恰巧和清朝十二帝相巧合,努尔哈赤不是皇帝,他只是清朝的奠基人,花瓶应该代表努尔哈赤,其中有俩朵含苞待放,这代表着两位英年早逝的皇帝(顺治、同治);中间还有两朵半开的牡丹,这代表着两位享年不过半百的皇帝(光绪、咸丰);其余7朵盛放,代表着年过半百的皇上。这难道是巧合?还是“天有定数”?
http://s4/middle/74409632hc0104ba858f3&690      月牙城一角。据说“照壁”为地宫的入口,还有说“棂星门”前的祭台下是地宫入口,传说,当年修建地宫的人都在这被处死,另一说是用药致哑,故称“哑巴院”。
http://s5/middle/74409632hc01055d8a424&690

    月牙城形若一钩弯月,和上方围绕宝顶的宝城构成一个月牙。“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满月象征团圆,而月牙代表离散,月牙造型,以示缺憾。月牙城是陵寝建筑布局中方城与宝顶中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空间,利用两侧台阶上下方城和宝顶。台阶上方是“明楼”,建于康熙四年(1665),全高23.6米,是昭陵最高建筑。明楼里立昭陵陵碑一块。1937年5月29日,明楼被雷击毁,修复于1939年。

http://s10/middle/74409632h799b3936b6a9&690

明楼中的陵碑,上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有“太宗文皇帝之陵”。

http://s14/middle/74409632hc01044cc9b0d&690

    明楼前围墙上有一栩栩如生的镂刻之龙。
http://s16/middle/74409632hc0105dd75bef&690

    方城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为守陵官兵瞭望所用。从整体建筑布局看,皇帝的陵寝和其生前的宫殿相似,皇帝很注重死后,死后要同生前一样,在陵寝里继续他帝王的统治。

http://s10/middle/74409632hc01056c7bdc9&690

    在西边城墙上所拍的方城。

http://s6/middle/74409632hc0105cf13f75&690

    在东边城墙上所拍的方城。
http://s3/middle/74409632hc0105c2df832&690  
    角楼。黄琉璃铺顶,四面出廊,大脊正中装饰琉璃宝葫芦,飞檐四角下分别悬挂风铃,是防鸟雀栖息做巢。
http://s15/middle/74409632hc0105976686e&690       “宝城”外俯瞰照。林木虬结,枝叶茂盛。  
http://s16/middle/74409632hc0105a51d9af&690

    宝顶是安葬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的地宫。外周有与月牙城相连接的宝城,用青砖垒砌,其路面向内侧倾斜,取其“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宝顶周围有很多棵榆树,称为“神榆”。传说,努尔哈赤起兵之际,一次被外族打败外逃,他背着父母的骨灰匣来到苏子河畔找客店休息。店主不许他进店,他无奈之下便把父母的骨灰匣放在一棵大榆树的枝杈上,然后回客店住下,蹊跷的是第二天早晨骨灰匣不见了,原来,骨灰匣连同树杈一夜间埋于土下,。扒开土也无法取出,用斧劈之,树杈往外冒血浆,用布包之,树杈“伤口”便愈合了。努尔哈赤想,这一定是一棵神树,天意欲葬我父母与此树下,我也就顺天意了。于是,他招兵买马,起兵创业。后来他建金国当了汉王,就在这棵树下修建了“永陵”。为效法祖陵之举,清各朝皇帝驾崩后,其宝顶之上均种植一棵榆树。

    在宝城以西约百米处(今烈士陵园),原有皇太极妃嫔园寝,埋葬着皇太极的妃子有:宸妃海兰珠、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等十一位,其建筑于三十年代被毁。

http://s4/middle/74409632hc0345624be13&690
    昭陵除了正门外,东西各有一座侧门。这是守陵官兵及夫役所出入之门。路面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
http://s6/middle/74409632hc0106078d7e5&690     陵寝四周,松涛起舞,其间有成群的乌鸦飞来飞去。原来,满族的“神鸟”——乌鸦也在护佑着这座神圣的陵寝。
    昔日的陵寝禁地,今日已成为沈阳的游览胜地。陵园的宏伟建筑及琳琅满目的宫廷珍宝,无不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魅力。大清王朝的历史和其他王朝一样,也曾几度兴衰,,一代天骄努尔哈赤,叱咤风云的皇太极打造了大清的江山,人们记住了他们;康乾盛世,人们歌颂他们;清末几位昏庸的皇帝,人们也无法忘记他们。陈旧腐朽落后的制度必将被文明进步发展的所代替,人类历史的长河必将源远流长......
    *涉及史料文字源自昭陵文字图片或各殿前的地牌简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