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原来是个贬义词
(2014-08-19 10:39:43)曾经,常常说“不耻下问”,以为是个勤奋学习方面的褒义词,可是细细琢磨一下,原来这是个典型的贬义词。
关于“不耻下问”的意思,初中文言文的解释是:像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感到羞耻。那么,这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初衷正好相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人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因为作为人,都是有他的长处,所谓“取长补短”即有此义。但“不耻下问”的初义则是“向不发自己的人请教”,那么,当前提是“不如自己的人”的人时候,其实也就否定了这个人可以为人师的意思了。
先将别人看低了,再把人提高了,这应该不是孔子的思想,想来“不耻下问”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比如当时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在那个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的年代,人是有上下之分的,毕竟春秋时候还属于奴隶制社会,而对于奴隶来说,再有本事,也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而已,是与牲畜而并列的,其实也就是说根本算不上“人”,这样说来,向这些“人”请教,当然是“不耻下问”了,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平等是时代的主流,男女平等,老少平等,中外平等……如此种种,再用“不耻下问”自然得小心了,因为一不小心,一个人就会感觉到另一个人“不如自己”,自己高高在上,而去委屈了身心“下问”别人。
看来,与时俱进才是客观真理,在这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如果滥用“不耻下问”,很多时候就给人这个词是同义词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