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第十七讲: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标签:
房产 |
分类: 管理的实践 |
计划是什么?计划是为了达到明天的结果决定今天应该做什么。企业制定目标,就是为了决定今天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可以在明天获得成果。因此,要达成目标,必须要采取行动来塑造未来,权衡今天和未来。
但是,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就好像是说“计划不如变化快”一样,而且企业经营的目的也不是去预测未来,这只是一个手段,就好像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一样,目的在于够制定出正确的决策,在企业今天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可是,未来如果是不可预测的,那管理者又有什么办法去制定能够塑造未来的决策呢?
这里有三个工具可以参考。
第一、我们可以假定经济总是会不断起伏,然后,借着分析过去的经验,找出预期可能碰到的最坏结果,并据以检验目前的经营决策。这个方法当然无法告诉我们决策是对还是错,却有助于显示经营中的风险。
比如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2008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行业危机等,都可以用来检验目前的经营决策,这样,企业的决策才不会也不必受制于经济周期的臆测。
第二、根据可能对未来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来制定决策,把考虑的重心放在过去已经发生且不具经济意义的事件上,而不是去预测未来;试图找出影响经济环境的基本因素,而不去猜测未来的经济环境。这些基本要素是值得依赖的,其中之一就是人口数据的变化。
人不仅是房地产的建设者,也是消费者。无论是人口规模、人口流动、人口城市化,还是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都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根据一组人口数据,在中国,1990年至2005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口下降了50%,1950-1965年出生的人口是1990-2005年间人口数量的三倍速。以此推算,中国的购房需求顶点应该是2018年左右,就是90年的人口顶峰人群28岁左右。90年前后出生的人,是这个时代最痛苦的一代人,高房价他们是最后一棒。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房地产公司的日子都不会好过的。
第三、趋势分析。当然,我们不能说什么事情未来一定会发生,我们又没有穿越,哪里会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就算预计到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大,时间,地点,我们也不可能知道,究竟压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哪里。因此,必须要找到第三个降低预测风险的工具来加以检验,这就是:趋势分析。
即不是在问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而是要问“有多大的可能”,“多快”会发生。趋势分析所根据的假定是:经济现象是长期的趋势,不会很快改变或者是变幻莫测,这种趋势可能会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干扰,但在经过长时间后,终将恢复原来的走势。
因此,趋势分析就是要找出关于企业发展的特有趋势,借着趋势,企业在制定长期决策时,不需要太在意短期的经济周期。
这三种方法都有缺点,但如果能持续熟练地运用这些方法,并且了解其限制,应该可能向前跨一大步。制定经营决策时,不再单凭预感,而是理性地推测。至少管理层知道,目标应该基于什么样的期望值上,期望值是否合理,或是当预期的情况没有发生,或是不在预期的时间内发生时,什么时候该检验目标。
而即使有了这些改进的方法,关系未来的决策仍然只是预期而已,很可能出现猜错的情况。因此任何经营决策都必须预先做好改变、调整和补救的准备。具体来说,这表未今天的管理者必须有系统地为明天的管理者做好准备。明天的管理者能够调整今天的决策以适应明天的环境,能将理性推测变为扎实的成就,让明天的环境更适合今天所做的决策。
作者:彭信之
北京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DA)资深讲师,德鲁克社会组织学习中心(DNLC)公益讲师,德鲁克青年社区(DYC)青年导师,企业教练(Erickson),多家国内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培训态度真诚感人,语言幽默风趣,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使听者不倦,想悦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