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六章1

(2014-03-26 06:38:06)
分类: 德鲁克心得
管理就是做决策
知识工作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即在于知识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做出决策,如何做正确的事,如何正确的做事,特别是在面对顾客,面对合作伙伴时,知识工作者都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如何做有效的决策,有什么可以参照的流程,德鲁克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整理出决策的五要素,在2006年的遗作《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一书中,再次对五要素进行了梳理,并增加了两个要素,成为决策的七步骤:

1、确认决策是否必要,管理者不做不必要的决策,换言之,不做决策也是一种决策

2、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3.要确实找到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4.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5.说服他人接受决策.

6、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7.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http://s12/mw690/0027Z2OEzy6HBk60cLp4b&690

这五项要素每一条都值得深入学习,对我们学习如何做出有效的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一、了解问题的性质。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需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换言之,某一问题是否为另一个一再发生的问题的原因?或是否确属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决?倘若是经常性的老毛病,就应该建立原理原则来根治;而偶然发生的例外,则应该按情况做个别处置。

我们常犯的错误

1. 误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换言之,没有了解问题症结所在的基础,其结果自然是失败与无效。

2. 误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3. 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4. 只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一位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总是先假定该问题为“经常性质”。他总是先假定该问题是一种表面现象,另有根本性的问题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这类问题。
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案例呢?事实上,通过第一单元介绍的时间记录工具,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比如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谈到他遇到的一个问题,他是一家工厂的厂长,最近一段时间总是在半夜时分接到员工的电话,机器故障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选派工人前去维修,事情持续了多次之后,该经理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困扰工作的经常性事件,于是他去分析问题产生的症结发现,之所以最近此种问题频发,并不代表着以前就没有,但是以前在班组的分配上,白天的工人和晚上的工人对机器的熟练程度相当,所以即使遇到问题,他们也会自己处理,而现在,随着扩大生产,很多新工人进入一线,他们在白天还有老工人帮助,但是在晚上,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完全失去了独立操作的能力了。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次救火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从员工训练,班组分配,机器日常保养等多方面开展工作,这也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过去延续的旧方法只是暂时的解决问题,管理者却是日复一日,永无宁日。
同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遇到,有的人通过时间记录,发现自己查看和回复邮件的时间突然增长,就必须要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有的人发现自己无效的会议很多,这些是经常性的偶发事件还是真正的经常事件?结论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彭信之
德鲁克管理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