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场范文:《家乡的________》

(2022-03-12 22:52:02)
标签:

刘绍民老师

作文训练

教育

分类: 作文空间

      家乡的亲情

                         九四班  俎田雨

“鸟自爱巢人爱家。”家是无数游子日思夜想的地方,无论是身在他乡,亦或是颠沛流离,家都是一个最温暖的字眼,给予人无限慰藉。

       从咿呀学语的稚子到身为初三的我家在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每当周六回到家,妈妈看见我的那一刻,总是一句话“闺女咋又瘦了?回到家赶紧多吃点。”我顶着那无处安放的双下巴说了句。“嗯,又瘦了。”接着就是警察看犯人般的监督,我嘴里吃着,妈妈往我碗里夹着菜。碗中的菜,如小山丘一般的高,不吃完还不让我写作业。妈妈总是看着我吃完,而他自己却还没有吃。

     家是温暖的地方,有着亲人的关怀,是抚慰我不安心灵的药方。

      “ 呀!回来啦,这星期又胖了多少斤呀?作业是不是可多,我都写完了,你是不是很气呀?”这是与我同龄大的小侄女。我们虽不在同一学校,但在学习上都很努力。我们是对方心灵的导师。小侄女在我书桌旁坐着,她知道每当回到家,我最烦的时候就是写作业了。于是他在一旁给我分享着她学校的趣事。逗我开心,抚平我那烦躁的心情。

     和小侄女的亲情亦是友情彼此相知惜,用自己的方式温暖和激励着对方

     “小雨,又放假了,来来来,家里的石榴又熟了,过来拿几个。”这是我的邻居张姨,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我说“不了不了,改天再说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改天的石榴就没有今天的好吃了。”说着说着就把那红的发紫,因果粒饱满而裂开了的石榴塞在我的手中。我抱着那沉甸甸的石榴将要走出去的那一刻,张怡呼喊着。“等一下,等一下。”手中又拿来了两瓶自己榨的西瓜汁。这才肯让我走出家门。

      家乡的亲情如此简单,红石榴西瓜汁就足以说明一切。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力量的源泉

     身在异乡的游子,思的是家乡,更是家中的那一份亲情吧。何为亲情。是妈妈的细心照料,是侄女的知心,暖心。或是邻居的热情招待。家乡的亲情向阳光时时刻刻照亮着我的生活是避风港,在困难时为我护航,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那一份温暖的亲情。

                      家乡的老槐树

                       九四班  程彬彬

   一颗老槐树,浓浓故乡。

如果有人问我对家乡的独特记忆是什么,那我的回答一定会是:家乡的那个老槐树,因为它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

家门前的那个老槐树长得很粗壮,高高的枝头把我家的整个小院都拢在怀中。我时常站在这个树下眺望它的枝干,妈妈告诉我,这棵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每到了夏天老槐树成了村民们乘凉的最佳场所。村民们一个个搬着小凳子,手里拿着扇子坐在老槐树底下闲聊。偶尔会有人讲几句笑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有时候听不懂这些大人们在讲些什么,但看到他们笑了我也就会跟着笑……就这样一直到了傍晚,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村民们也都一一回家了……这时的我却独爱留下来欣赏天边的晚霞,很美很美……

等到再大一点上了小学,每天必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相约在老槐树下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有的时候玩的太尽兴就会忘了时间,等到夜幕将至,家里的大人出来找时才依依不舍得和小伙伴们分别。当然这时回到家里难免少不了一顿训斥,可即便是这样,却还是依然“不知悔改”。于是每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整个村庄里就会飘荡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而淘气的我们为了不让大人们找到自己,就会和他们玩起捉迷藏,看着大人们一个个焦急的模样,年少懵懂的我们却只会彼此对视开怀大笑……

再后来我又上了初中,学校离家很远一周只能回去一次,和我一同长大的小伙伴们也都各自去了不同的学校,很长时间都见不上面,再加上初中学业的繁忙,我们不会再像小学那样放学以后一起相约在老槐树下玩乐。忽然间我发现少了孩子们笑声的老槐树下开始变得格外冷清,他变得就像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快乐的孤独者一样,独自站立在那里,仿佛一到夜晚,我就能听到他无数次的抽泣……

那是那天那地方我重新站在老槐树下凝望着它,回忆着一个个欢乐的场景,不经意间泪水沾湿了眼眶,我无数次的想要重回到那一段时光,可残酷的现实却把我从一次次的回忆里拉出。我想,这可老槐树会永远成为我对家乡最珍贵的回忆……

一颗老槐树,浓浓故乡情。

家乡的味道

九四班冯子琪

  眼看着眼前闪闪烁烁的红绿灯,望着人们匆忙的背影,已经适应了忙碌的快节奏城市生活的我,对于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我的眼前渐渐模糊,只觉得眼前浮现出姥姥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对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恨不得一日三餐都吃快餐,时间一长,人们似乎忘掉了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逐渐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

   金黄酥脆的外壳、包裹着有粉条、韭菜、豆腐组成的馅料,这就是家乡的油饺了。薄薄的面皮、裹着小豆芽、营丁菜以及其他的蔬菜,这是家乡的另外一种美食:菜莽。这二者总是把我馋得欲罢不能,每次都意犹未尽。

   似乎家乡的每一个人都陶醉于油饺和菜莽的味道,根据每家人的喜好不同,馅料的味道也不同,每年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院子里享用这两种家乡的美食,这是最令我感觉温暖的场景。

   每次我一回老家,就会缠着姥姥给我做油饺,忙碌了一天的姥姥便会耐心的给我做。每次做之前她这是清点好每一步工序所要的工具和材料,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方才开始。至今我仍记得姥姥给我做油饺的步骤。

   首先要把红薯蒸熟,再把红薯和和好的面掺在一起,这样饺皮会变的香甜,还会被炸出生黄色的盔甲。接着要把豆腐切成特别小的小块,在锅里面煎一下,再把泡好的粉条也放在锅里,和豆腐一起用小火翻炒。然后把择好的韭菜洗净、切碎放入盆中备用,把三者掺在一起,再放些五香粉和南德料就可以包了。    最后起锅烧油,等油温七成热的时候把包好的油饺放进去炸,炸至金黄后微微浮起时,便可捞出享用了,每次出锅后我总足要抢着第一个吃,就算被烫得呲牙咧嘴,也不停的往嘴里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总是试着去寻找家乡的味道,但结果却要是不尽人意,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我想缺少的不仅仅是姥姥的那份手艺,更重要的星姥姥对我的爱吧。

 

 

                         家乡的无花果树

                           九四班 刘奕涵

独坐窗前,清风徐来,柳树冒了芽,迎春玉兰开了花,不知家乡门前的那棵无花果树有没有长出新叶?遮出一片阴凉?

伴着一缕无名的风起思绪,又飘回了十二年前,那年我三岁。对于身边的经历有了模糊的印象,混乱中只有那鲜绿的无花果树,从枝丫中展出点点娇嫩的叶,蜷起的绿意慢慢舒展,通过树下石凳的青苔延展到路边的柳树和对面的梨树枝头。哪怕春天的太阳耀眼,我也要看看那被唤作是无花果树的它到底会不会开花?

春风走过,夏风继续,叶子展开了的无花果树显得“强壮”不少,或青翠或浓绿,投下一片阴凉,正好笼罩在我和外公常坐的凳子上。那巴掌大的树叶被我摘下了不知多少,种下树的老人,也只是用眼神制止,我从不在意。路那边两棵梨树依旧开花,赢得满堂喝彩,梨树很香很美。我看着一身青绿的无花果树,疑惑它为什么不开花?我在树下吃瓜玩耍,坐在外婆外公膝下乘凉,冰棍儿甜腻冰凉,在那时我并没有吃过多少,不过日日呆在树下,盼望他结果,倒不感觉有多热。

夏风拉着热浪终于逃也似的离开,带着果香的秋风如约而至。无花果树不负众望,结了满树绿皮带紫的果实,只需和主人知会一声,便可采得满怀而归。摘下果子,流出粘手的汁液,轻轻切开,里面粉红带颗粒的果肉,像极了幼时天边的那一抹火烧云,红的耀眼,甜的醉人。

秋风来的匆忙,去的也匆忙,带走一树绿叶,换冬风一眼枯槁。印象中对它光秃秃的样子记得并不清晰,只是之前的偶然路过才发觉对他冬天对他这样狠心。可能是又是记忆自动删去了这过分苍凉的景象,让三季的美好永远镌刻在心里。

家乡的景色并不算多么出众,可它那水泥小径,有着玻璃柜和冰棍的小卖部,生长在无花果树上,一同扎根在心里,飘飞到云边,一抬眼就能看见。

满腔热忱浓烈的爱意因风而起,随风而去,不知能不能飘到家乡的无花果树上?看一看有没有开花?此时春意正浓,心田中滋养的无花果树早已开了花结了果,很美很甜。

                                                                     

                              家乡是纽带[议论文】

                                                  九四班付鑫坷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

                                           ——题记

长大后,怀着一颗勇敢的心,人们离开了家的港湾驶向世界的海洋。遭遇惊涛骇浪时,人们不由自主地怀恋起家的温暖。家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纽带。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在他投身于祖国科研事业前,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定居多年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美国工作多年的钱学森毅然向美国当局提出回国申请。但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美国当局没收了钱学森的科研器材与资料,并诬陷其为‘间谍’,强行对钱学森进行监禁与审问。美国当局向钱学森承诺,只要他放弃回国的申请,就归还全部科研器具并放弃对他的迫害。但钱学森始终不肯改变自己的立场,坚持回到中国的请求。就这样,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无耻迫害下坚守了五年,最终终于经过祖国的多方努力和绑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国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家乡中国的科研工作,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造就这段佳话的,一定是钱学森心中那份对家乡始终不变的怀念与热爱吧。

  肖邦是波兰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年轻时,怀着为国争光的志向他决定到国外深造。临行前,朋友们为他举办了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地表示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踏上了出国的征程。此后,他辗转欧洲各大城市,通过他的艺术,大大地增进了欧洲各国人民对于肖邦的祖国波兰的认识和了解,他为祖国奋斗多年,正如他的名言那般‘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但他辗转各地极不稳定的生活使他不幸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生命垂危。为祖国奔波一生的肖邦临终前要求将遗体葬回家乡波兰。但由于种种原因,波兰政府拒绝了他的要求。肖邦深感遗憾与伤感,又提出要求至少将心脏埋葬于祖国。肖邦去世后,他的心脏被如愿以偿地埋葬在了哺育他成长,他为止奋斗一生的家乡,波兰。肖邦为何死前不忘祖国,要求葬在家乡?因为他心中对祖国,对家乡深沉的爱。

‘宁要家乡一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不论身处何时何地,温暖的家乡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精神寄托,我们要始终铭记,热爱哺育我们的可爱家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