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成功缘于抱团做生意
(2012-02-14 21:25:56)
标签:
杂谈 |
| ||
|
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马津龙介绍,温州尽管是东部沿海城市,但宜耕土地非常稀少。生于忧患的温州人特别是温州农民穷则思变,人们还在计划经济背景下讨论姓社姓资的时候,温州人便开始做生意了。
“由于胆子大,温州商人醒来早。”马津龙说,经过多年总结,温州商人意识到只有做产业集群才可以谋发展,于是温州出现了几十个产业集群,如打火机、皮鞋等都已独步天下。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形成产业群面向全球进行竞争。“10年前,温州就有民营航空俱乐部的苗头,虽然现在也没弄出个名堂,但经济不是十拿九稳才干的,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创新精需要冒险精神。” 炒房始于温州阔太太
温州炒房团毁誉参半,但温州人确实凭此赚了钱。马津龙说,炒房最初并不是“炒”这种投机行为。“由于民企起步早,温州的房价很早就出现了市场化的情况,一些闲着没事做的温州太太到上海看到房价便宜,最初只是为了趁便宜买来住,后来这成为了一种风气,而后上海房价启动上涨风潮,她们受益了,她们就成为了‘炒房团’。”
马津龙说,温州人从实践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四处出击,这时才是真正的炒房。后来真正意义的炒房是因为温州人同时看到了商机,大家抱成团一起炒,力量就大了,团结成为了温州人走出去的精神力量。
政府贷款首选民企
温州市发改委张祖新处长说,温州市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持续支持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在政策上只讲哪些是禁止的,不讲哪些是可以的,政府不禁止的都是可以做的,对于企业手脚束缚越少越好。”
张祖新说:“我们的金融业贷款,首先贷给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贷给民营企业还不了老板要跳楼的,钱他一定会还。”他说,温州制造企业中97%%是民企,招商引资政府出面很少,因为这是市场行为。
张祖新介绍说,温州的民企原始积累完成了,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提升。现在主要缺职业经理人、高科技人才,另外自主创新能力也很小。接下来,我们将在这方面努力。特派记者涂源
7个温州人两个经商
温州率先在全国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行金融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温州生产总值为160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5元。温州目前有个体工商户24万,民企13万家,已建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27个“国”字号生产基地。现在,温州在全国各地的商人有200万,而温州人总共只有700万。晨报记者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