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架起家校互动桥梁
(2015-05-29 16:20:42)
标签:
育儿家长孩子家校互动老师 |
分类: 生活随笔 |
巧用信息技术 架起家校互动桥梁
文/绝顶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但不是唯一,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孩子良好教育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配合,孩子的教育是注定无法获得成功的。那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能做到学校、家庭良好的沟通,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呢?个人以为,信息技术是架起家学沟通最好的桥梁。
家校沟通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请家长到办公室面谈(据调查,这是家长最不喜欢的家校沟通方式,个别家长认为自己被叫到办公室,很没面子)、开家长会(一个学期只有一次,这种沟通的频率似乎太低)、电话联系(一些家长认为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而且孩子能否按时到校或离校也时时牵动着他们的心)、家访(费时)等等。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作为班主任老师,要管理四五十名的学生,其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实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们也难以及时了解到子女在校教育的情况,双方常处在一种信息严重不对等的矛盾境地。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了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QQ、微信聊天,写博客、发微博,传音频、看视频等,这些网络工具便捷的功能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交流更加方便、迅速。网上聊天的谈话方式,由于没有面对面时的紧张,也不像面对面交流时需要迅速作出应对,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方式。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管理者,我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应该成为家校联系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架起家校互动的桥梁。
我发现,利用网络是进行家校沟通、建立和谐的家校互动关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能有效减少家长和教师在心理上的隔阂,同时也能减少教师和家长面对面谈话时的压力,让教师与家长能够坦诚相见。在网络上,家长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可以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以及自己的想法。学校要开展什么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给家长们做一定的解释,家校关系和谐了,更加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开展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样的家校沟通途径。
1.拨打亲情电话进行家校情感交流。
与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有很多。而我认为用电话、电脑与家长进行沟通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日常活动中孩子突然出现不适,或者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和家长联系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非常方便而且快捷;MSN和QQ更是能即时地与家长互动交流信息。家长通过这些方式能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会感到很放心,同时对教师的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体谅和关心。对学生而言,如果在家中能经常接到老师来的电话,看到老师发的邮件,甚至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又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校讯通是利用短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老师、家长和学生搭建的一个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家校互动”、“平安短信”、“学生考勤”“亲情电话”等功能,老师通过在电脑上的简单操作,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考勤情况、测验考试成绩、学校的动态、班上的活动信息、配合事项、友情提醒和临时通知等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轻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动态和发展现状。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能随时咨询和了解学校及孩子的情况,并向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达到与学校老师互动的目的,更有效地对孩子施行教育,消除了家长想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地域隔阂。家校能个性化地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和鼓励,在儿童进入中学和大学的许多年里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效果,校讯通可以让学校和家庭互动起来,让家庭成为学校的延伸,家长在老师的协助下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家长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后,为老师的课堂教育提供了参考。这样,校讯通自然就为老师、家长、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和学习交流空间
3.利用博客或QQ群建立家校共育的平台
实现家校共育,需要教师与家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由于学生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
一位专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教育达到了十分完善的境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更为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校合作共育,以获得更完善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不断思考与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