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尔克斯·1967《百年孤独》创作背景

(2013-04-07 14:19:27)
标签:

百年孤独

淋漓尽致

生存状态

生命力

创作原则

杂谈

马尔克斯·1967《百年孤独》创作背景

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力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通过革命军总司令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上校一家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镇马孔多(又译马贡多)从荒凉的沼泽地上兴起,繁荣,到最后被一阵旋风卷走,布恩蒂亚家族最后一代被蚂蚁吃掉,直至完全消亡的一百年历史演变。

马尔克斯小说中创造的马孔多小镇,原型就是马尔克斯192736日出生的地方,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城镇阿拉卡塔卡。在那里,马尔克斯与外祖父和外祖母一起生活到8岁。

马尔克斯的外祖父尼古拉斯·马尔克斯和外祖母特兰基利娜·伊瓜兰是姑表兄妹,两人是近亲结婚。这种关系与《百年孤独》中的第一代人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伊瓜兰夫妻是一模一样的。马尔克斯把外祖母的姓氏直接用到了书中人物上。

马尔克斯的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心地善良,但倔强而思想激进,这个人物的性格与《百年孤独》中的奥雷连诺上校如出一辙,与《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主人公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尔加斯·略萨1971年发表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弑神者的故事》写道:

“一家之长(指尼古拉斯·马尔克斯)曾在本世纪(20世纪)初爆发的规模巨大的内战中,在自由派将领拉斐尔·乌里韦·乌里韦将军的指挥下,驰骋疆场,荣获上校军衔。而阿拉卡塔卡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这位将军的杰作,最终成了一座富于自由派色彩的城镇。”

马尔克斯的外祖母特兰基利娜·伊瓜兰是一个大家闺秀,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马尔克斯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混乱的南美大陆也是马尔克斯文学营养的源泉。马尔克斯曾说,拉美大陆的现实是灾难深重,苦不堪言。对于这种把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推入炼狱般处境的现实,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予以“砸碎”,更有责任“重建”或“改造”,而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文学。

马尔克斯强调,“没有本人的亲身经历作为基础,我可能连一个故事也写不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