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传奇之威廉•阿瑟•刘易斯
(2012-12-19 00:05:30)
标签:
刘易斯曼彻斯特加纳联合国总裁杂谈 |
经济学家传奇之威廉•阿瑟•刘易斯
(1915—)
威廉·阿瑟·刘易斯,经济学家,作家,教授。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而获19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5年1月23日,威廉·阿瑟·刘易斯出生在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的家庭。
1932年,刘易斯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
1937年,刘易斯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40年,刘易斯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直至1948年。这是刘易斯学术生涯的第一时期,主要研究一般经济学问题,涉及工业组织及一般经济学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为他以后对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刘易斯是黑人,受到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具有反帝国主义的思想,关心与同情贫穷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他倾向于对英国殖民政策持批评态度的费边社和工党。刘易斯从来就不是一个推崇自由放任政策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计划原理》是为费边社撰写,以解决混合经济的问题的。这种态度影响了他一生的研究与工作。
1948年,刘易斯到曼彻斯特大学担任斯坦利·杰文斯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
1943年,刘易斯曾被英国政府任命为英国殖民地经济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对英国殖民地的经济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这正是他经济发展研究的开始。到曼彻斯特大学以后,他的研究就集中于经济发展问题。他的工作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工作。
在理论方面,刘易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发表于《曼彻斯特学报》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的“二元”模式,这个“二元”模式在经济学界引起广泛争论,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1955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认为是“第一部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经济发展问题的巨著”。刘易斯还写了许多总结各国经济发展中经验与教训的著作与论文。
在实践方面,刘易斯担任了各种职务,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1951年,刘易斯任联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
1957~1959年,刘易斯任加纳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
1959~1960年,刘易斯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代理人。
1959~1963年,刘易斯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
1963年,刘易斯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1968年起他在该校公共和国际事务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担任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并兼任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联合国皮尔逊委员会成员。这一时期,他主要研究国际经济关系,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1970~1973年,刘易斯任加勒比地区开发银行第一总裁。由于这些贡献,刘易斯在1963年被英国女王晋封为勋爵。
1979年,威廉•阿瑟•刘易斯和西奥多•舒尔茨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6年,刘易斯从普林斯顿大学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岛上,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学的科维·希尔校园附近。在这里他继续从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为各国提供发展指导。
1991年,刘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刘易斯心系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的学者可以分为悲观及乐观两派。各派也不是见解完全一致,有些人认为,对外贸易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因为贸易将摧毁原有的手工业,同时又引发对进口财货的需求。另有些人则担心多国有企业的问题。还有人相信,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财务援助,一些最贫困的经济体将无法起飞,然而这些援助的额度却经常不足。
在1957~1973年之间,刘易斯曾有九年的时间离开研究工作,任职于行政部门,包括:纽约联合国总部、加纳总理恩克鲁马博士的经济顾问、西印度群岛大学副校长、加勒比海开发银行总裁。这些工作的磨炼(相较于早先赴印度与加纳的观察访问),让刘易斯学得诸多行政管理的经验,但在经济发展理论相关事情上则收获有限。当时刘易斯致力于建立一些高素质的组织,希望它的高标准不但能产生丰硕的成果,也可以鼓舞其他的机构起而效法。其间偶尔也产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有次刘易斯在巴巴多斯的一个酒会上,碰到一位年轻的会计师,刘易斯问他为何没有来应征。他说:“我本来想申请,可是一位朋友对我说,千万别到那家银行,因为你会忙坏了。”刘易斯说:“我从来没有要他们忙得不可开交。”他回答说:“你是没有,可是你自己那么认真,其他人都不得不以你为榜样了。”
刘易斯著作介绍
刘易斯一生出版了12本专著,撰写了10余篇政府发展报告和70余篇论文。尽管对他的许多观点,经济学家颇多争论,但他作为发展经济学开拓者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他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与实际工作方面的贡献受到赞扬。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他,正是对他一生工作的肯定。
《经济计划原理》(1949);
《经济成长理论》(1955);
《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
《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