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海疆旧方志第一至第五辑

(2018-09-30 09:49:11)
标签:

海疆史料文献

分类: 海疆史料文献

《中国海疆旧方志》

 

书号:ISBN 988-978-316-9          出版:蝠池书院

2006年3月出版                   精装:311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95000元

 

中国不仅有绵长的陆上疆界,而且有横亘万里的海疆。现代意义上的海疆,是指距海岸线12海里的界限,12海里范围内为领海。不过,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距海岸线2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宣布为专属经济区,作为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区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现代中国的海疆是古代中国海疆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古代海疆的概念和现代海疆的概念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古代海疆不是近海中一条连续的“线”,而是沿海行政区岸线的总和,其中包括沿海岛屿的岸线,海湾和江河的入海口;其联系是:中国古代海疆和现代海疆一样,都是国家政区统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疆的发展,从古代到近代,经历了扩展和衰落两个阶段。中国海岸线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现今中国的海岸线,从辽宁鸭绿江口到广西北仑河口,总长度约18000公里,如果把沿海岛屿的岸线计算在内,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约有32000多公里。在中国海疆内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其中包括台湾岛、海南岛、东海岛、长兴岛、南海诸岛、舟山岛、庙岛群岛和长山群岛等。

记载中国海疆的旧方志非常丰富。其中,既包括临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的有关旧方志,也包括台湾岛、海南岛等岛屿、群岛的旧方志。这些旧方志,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这们这里辑录的是清至民国年间编撰的海疆旧方志,对于了解中国海疆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海疆的行政管辖;海疆政区的沿革;海疆的经济发展;海疆的军事防务;海港的建设和管理;市舶司和海关、海塘建设;开发和保卫、建设海疆过程中的著名人物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一辑》

 

书号:ISBN 978-988-13310-5-2     出版:蝠池书院

2017年3月出版                   精装:50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46800元  

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最北的辽宁鸭绿江口至最南的广西北仑河口,总长1.8万公里,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与周围海域形成的海岸线约1.4万公里,总长度则超过3.2万公里。从沿海分布的11个省、区、市历史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对海疆的经营由来已久。这在沿海地区旧方志历史资料中有充分地反映。沿海地区旧方志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人在近海、远洋的活动,对相关海域的认识、利用及历史性权利,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海事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人众,举凡捕渔、采集、制盐、商贸、运输、征战、航行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潮汐、海道等海洋地理知识的积累,关于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产业构成的影响,乃至社会习俗、信仰为之形成独特风貌等等,在沿海地区旧方志中都可以找到直接与间接记述,例如防御海盗、地方渔业、妈祖信仰,也都是这些旧方志的内容。

事实上,今日所谓海疆,离不开古代沿海地区人们活动空间的展拓。如果没有沿海地区的依托,近海很难与国家疆域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梳理海疆旧方志中的上述信息,对于重申中国海疆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格局注定了这些地区在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中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承载了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生态环境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元素。今天东南沿海地区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总人口5.5亿,是全国总人口的40%,从旧方志中寻觅该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轨迹,对今人仍有启发意义。

二零零六年我们曾出版过《中国海疆旧方志》58种,成书三百一十一册,此外它社刊印的《边疆史地研究文库》的资料中也印有二十余种海疆旧方志。但随着近年来的海洋,海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及社会关注度极速升温,再加上地方志文献整理发掘的不断的深入、系统及完善,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重新整理补充十年前的中国沿海各县市的旧方志资料。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择录范围主要参考该旧方志记载疆域范围或四至是否沿海靠海。此次我们联合各方面专家重新整理历史旧方志。深度发掘资料,考虑到历史沿革因素,有些旧方志与当前区划并不完全对应,许多貌似与海无关的县志实际上涉海,在历史上却是沿海地区。例如:今天青州市并不临海,但历史上青州府辖境确实滨海;其它诸如《丰润县志》、《武定府志》、《福山县志稿》、《黄县志》、《通州志》等,如果仅从名称上望文生义的判断,看似与海无直接关系,但是验证相关资料,确定属于我们收录的涉海标准。(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东至海五百六里”、“东南至海四百里”。今日阜宁县已经不靠海,但据(乾隆)《阜宁县志》记载,“县治东抵海”、“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海暨黄河三百八十里”。如皋市对应历史上如皋县。(民国)《如皋县志》记载如皋“负海枕江”,“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如皋居海口左颊,防海防江俱为要害地”;东“抵海一百六十里”、北“抵海九十里”。此外,虽然有些古县例如南通、盐城、舟山等已经被升为地级市,管辖范围相应放大,但其原本辖区被旧方志纪录在案,仍有时空参照意义。有一些旧方志区划经过省并调整已非原貌,甚至已经消失。如靖江县、昭文县等。但大多数旧区划被承袭下来,保持了原貌。为资料完整起见,沿海地区省府两级旧志亦在我们辑选标准之列,意在将沿海、涉海地区的地方志一网打尽,使之成为系统资料。于是我们剔除十年前已经刊布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及《边疆史地研究文库》有关涉及海疆方志的资料,基本网罗了所有历史上关于沿海地区涉海旧方志(包括类方志或方志资料)。其中辽宁、直隶(河北、天津)、山东涵盖了黄海、渤海;江苏、浙江主要面向东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将上述地区旧志整理成编,计约千余册,一并刊布,从而增补此前的遗漏,俾助研究者全面拥有资料,开拓研究空间,纵横考察,能有新的收获。

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快的把我们整理好的沿海各地区旧方志资料刊布给大家,我们采取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计划分多辑陆续出版(详见各辑细目),改变了前书《中国海疆旧方志》一次刊布三百余册的出版体系,不但缩短了出版时间也为各专家学者及图书馆,研究机构的购书经费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一辑,收集了东北地区,直隶-天津,部分山东旧方志共21种,成书五十册。需要说明的是,征辑的古籍在保存、流传过程中颇有时光蚀刻的印迹,虫蛀水渍导致字迹不清,或版坏墨褪造成缺漏间或有之,虽遗憾确又无奈,敬请见谅的同时,提请读者慎重选择。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二辑》

(山东)

 

书号:ISBN 978-988-13310-7-6     出版:蝠池书院

2017年6月出版                   精装:50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46800元  

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最北的辽宁鸭绿江口至最南的广西北仑河口,总长1.8万公里,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与周围海域形成的海岸线约1.4万公里,总长度则超过3.2万公里。从沿海分布的11个省、区、市历史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对海疆的经营由来已久。这在沿海地区旧方志历史资料中有充分地反映。沿海地区旧方志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人在近海、远洋的活动,对相关海域的认识、利用及历史性权利,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海事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人众,举凡捕渔、采集、制盐、商贸、运输、征战、航行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潮汐、海道等海洋地理知识的积累,关于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产业构成的影响,乃至社会习俗、信仰为之形成独特风貌等等,在沿海地区旧方志中都可以找到直接与间接记述,例如防御海盗、地方渔业、妈祖信仰,也都是这些旧方志的内容。

事实上,今日所谓海疆,离不开古代沿海地区人们活动空间的展拓。如果没有沿海地区的依托,近海很难与国家疆域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梳理海疆旧方志中的上述信息,对于重申中国海疆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格局注定了这些地区在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中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承载了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生态环境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元素。今天东南沿海地区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总人口5.5亿,是全国总人口的40%,从旧方志中寻觅该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轨迹,对今人仍有启发意义。

二零零六年我们曾出版过《中国海疆旧方志》58种,成书三百一十一册,此外它社刊印的《边疆史地研究文库》的资料中也印有二十余种海疆旧方志。但随着近年来的海洋,海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及社会关注度极速升温,再加上地方志文献整理发掘的不断的深入、系统及完善,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重新整理补充十年前的中国沿海各县市的旧方志资料。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择录范围主要参考该旧方志记载疆域范围或四至是否沿海靠海。此次我们联合各方面专家重新整理历史旧方志。深度发掘资料,考虑到历史沿革因素,有些旧方志与当前区划并不完全对应,许多貌似与海无关的县志实际上涉海,在历史上却是沿海地区。例如:今天青州市并不临海,但历史上青州府辖境确实滨海;其它诸如《丰润县志》、《武定府志》、《福山县志稿》、《黄县志》、《通州志》等,如果仅从名称上望文生义的判断,看似与海无直接关系,但是验证相关资料,确定属于我们收录的涉海标准。(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东至海五百六里”、“东南至海四百里”。今日阜宁县已经不靠海,但据(乾隆)《阜宁县志》记载,“县治东抵海”、“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海暨黄河三百八十里”。如皋市对应历史上如皋县。(民国)《如皋县志》记载如皋“负海枕江”,“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如皋居海口左颊,防海防江俱为要害地”;东“抵海一百六十里”、北“抵海九十里”。此外,虽然有些古县例如南通、盐城、舟山等已经被升为地级市,管辖范围相应放大,但其原本辖区被旧方志纪录在案,仍有时空参照意义。有一些旧方志区划经过省并调整已非原貌,甚至已经消失。如靖江县、昭文县等。但大多数旧区划被承袭下来,保持了原貌。为资料完整起见,沿海地区省府两级旧志亦在我们辑选标准之列,意在将沿海、涉海地区的地方志一网打尽,使之成为系统资料。于是我们剔除十年前已经刊布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及《边疆史地研究文库》有关涉及海疆方志的资料,基本网罗了所有历史上关于沿海地区涉海旧方志(包括类方志或方志资料)。其中辽宁、直隶(河北、天津)、山东涵盖了黄海、渤海;江苏、浙江主要面向东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将上述地区旧志整理成编,计约千余册,一并刊布,从而增补此前的遗漏,俾助研究者全面拥有资料,开拓研究空间,纵横考察,能有新的收获。

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快的把我们整理好的沿海各地区旧方志资料刊布给大家,我们采取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计划分多辑陆续出版(详见各辑细目),改变了前书《中国海疆旧方志》一次刊布三百余册的出版体系,不但缩短了出版时间也为各专家学者及图书馆,研究机构的购书经费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二辑,全部为山东沿海地区地方志十七种,时间跨度为清代乾隆朝至民国时期,成书五十册。需要说明的是,征辑的古籍在保存、流传过程中颇有时光蚀刻的印迹,虫蛀水渍导致字迹不清,或版坏墨褪造成缺漏间或有之,虽遗憾确又无奈,敬请见谅的同时,提请读者慎重选择。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三辑》

(山东、江苏)

 

书号:ISBN 978-988-77870-1-3     出版:蝠池书院

2017年7月出版                   精装:75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69800元  

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最北的辽宁鸭绿江口至最南的广西北仑河口,总长1.8万公里,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与周围海域形成的海岸线约1.4万公里,总长度则超过3.2万公里。从沿海分布的11个省、区、市历史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对海疆的经营由来已久。这在沿海地区旧方志历史资料中有充分地反映。沿海地区旧方志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人在近海、远洋的活动,对相关海域的认识、利用及历史性权利,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海事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人众,举凡捕渔、采集、制盐、商贸、运输、征战、航行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潮汐、海道等海洋地理知识的积累,关于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产业构成的影响,乃至社会习俗、信仰为之形成独特风貌等等,在沿海地区旧方志中都可以找到直接与间接记述,例如防御海盗、地方渔业、妈祖信仰,也都是这些旧方志的内容。

事实上,今日所谓海疆,离不开古代沿海地区人们活动空间的展拓。如果没有沿海地区的依托,近海很难与国家疆域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梳理海疆旧方志中的上述信息,对于重申中国海疆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格局注定了这些地区在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中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承载了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生态环境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元素。今天东南沿海地区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总人口5.5亿,是全国总人口的40%,从旧方志中寻觅该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轨迹,对今人仍有启发意义。

二零零六年我们曾出版过《中国海疆旧方志》58种,成书三百一十一册,此外它社刊印的《边疆史地研究文库》的资料中也印有二十余种海疆旧方志。但随着近年来的海洋,海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及社会关注度极速升温,再加上地方志文献整理发掘的不断的深入、系统及完善,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重新整理补充十年前的中国沿海各县市的旧方志资料。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择录范围主要参考该旧方志记载疆域范围或四至是否沿海靠海。此次我们联合各方面专家重新整理历史旧方志。深度发掘资料,考虑到历史沿革因素,有些旧方志与当前区划并不完全对应,许多貌似与海无关的县志实际上涉海,在历史上却是沿海地区。例如:今天青州市并不临海,但历史上青州府辖境确实滨海;其它诸如《丰润县志》、《武定府志》、《福山县志稿》、《黄县志》、《通州志》等,如果仅从名称上望文生义的判断,看似与海无直接关系,但是验证相关资料,确定属于我们收录的涉海标准。(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东至海五百六里”、“东南至海四百里”。今日阜宁县已经不靠海,但据(乾隆)《阜宁县志》记载,“县治东抵海”、“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海暨黄河三百八十里”。如皋市对应历史上如皋县。(民国)《如皋县志》记载如皋“负海枕江”,“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如皋居海口左颊,防海防江俱为要害地”;东“抵海一百六十里”、北“抵海九十里”。此外,虽然有些古县例如南通、盐城、舟山等已经被升为地级市,管辖范围相应放大,但其原本辖区被旧方志纪录在案,仍有时空参照意义。有一些旧方志区划经过省并调整已非原貌,甚至已经消失。如靖江县、昭文县等。但大多数旧区划被承袭下来,保持了原貌。为资料完整起见,沿海地区省府两级旧志亦在我们辑选标准之列,意在将沿海、涉海地区的地方志一网打尽,使之成为系统资料。于是我们剔除十年前已经刊布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及《边疆史地研究文库》有关涉及海疆方志的资料,基本网罗了所有历史上关于沿海地区涉海旧方志(包括类方志或方志资料)。其中辽宁、直隶(河北、天津)、山东涵盖了黄海、渤海;江苏、浙江主要面向东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将上述地区旧志整理成编,计约千余册,一并刊布,从而增补此前的遗漏,俾助研究者全面拥有资料,开拓研究空间,纵横考察,能有新的收获。

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快的把我们整理好的沿海各地区旧方志资料刊布给大家,我们采取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计划分多辑陆续出版(详见各辑细目),改变了前书《中国海疆旧方志》一次刊布三百余册的出版体系,不但缩短了出版时间也为各专家学者及图书馆,研究机构的购书经费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三辑,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首先补充了第二辑未完成的山东沿海地区地方志九种,如:《(乾隆)海阳县志》、《(光绪)海阳县续志》、《利津县续志》等,收集底本的时间跨度为清代乾隆朝至民国时期。

第三辑的第二部分是按照中国海岸线由北到南的顺序收入了江苏沿海地区方志14种,如:《(万历)扬州府志》(明)杨洵修、徐銮等纂;《扬州足征録》;《(正德)松江府志》等,收集了明代,清代和民国的底本。

第三辑最后成书七十五册。需要说明的是,征辑的古籍在保存、流传过程中颇有时光蚀刻的印迹,虫蛀水渍导致字迹不清,或版坏墨褪造成缺漏间或有之,虽遗憾确又无奈,敬请见谅的同时,提请读者慎重选择。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四辑》

(江苏)

 

书号:ISBN 978-988-77870-2-0     出版:蝠池书院

2017年7月出版                   精装:80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73800元  

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最北的辽宁鸭绿江口至最南的广西北仑河口,总长1.8万公里,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与周围海域形成的海岸线约1.4万公里,总长度则超过3.2万公里。从沿海分布的11个省、区、市历史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对海疆的经营由来已久。这在沿海地区旧方志历史资料中有充分地反映。沿海地区旧方志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人在近海、远洋的活动,对相关海域的认识、利用及历史性权利,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海事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人众,举凡捕渔、采集、制盐、商贸、运输、征战、航行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潮汐、海道等海洋地理知识的积累,关于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产业构成的影响,乃至社会习俗、信仰为之形成独特风貌等等,在沿海地区旧方志中都可以找到直接与间接记述,例如防御海盗、地方渔业、妈祖信仰,也都是这些旧方志的内容。

事实上,今日所谓海疆,离不开古代沿海地区人们活动空间的展拓。如果没有沿海地区的依托,近海很难与国家疆域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梳理海疆旧方志中的上述信息,对于重申中国海疆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格局注定了这些地区在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中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承载了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生态环境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元素。今天东南沿海地区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总人口5.5亿,是全国总人口的40%,从旧方志中寻觅该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轨迹,对今人仍有启发意义。

二零零六年我们曾出版过《中国海疆旧方志》58种,成书三百一十一册,此外它社刊印的《边疆史地研究文库》的资料中也印有二十余种海疆旧方志。但随着近年来的海洋,海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及社会关注度极速升温,再加上地方志文献整理发掘的不断的深入、系统及完善,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重新整理补充十年前的中国沿海各县市的旧方志资料。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择录范围主要参考该旧方志记载疆域范围或四至是否沿海靠海。此次我们联合各方面专家重新整理历史旧方志。深度发掘资料,考虑到历史沿革因素,有些旧方志与当前区划并不完全对应,许多貌似与海无关的县志实际上涉海,在历史上却是沿海地区。例如:今天青州市并不临海,但历史上青州府辖境确实滨海;其它诸如《丰润县志》、《武定府志》、《福山县志稿》、《黄县志》、《通州志》等,如果仅从名称上望文生义的判断,看似与海无直接关系,但是验证相关资料,确定属于我们收录的涉海标准。(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东至海五百六里”、“东南至海四百里”。今日阜宁县已经不靠海,但据(乾隆)《阜宁县志》记载,“县治东抵海”、“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海暨黄河三百八十里”。如皋市对应历史上如皋县。(民国)《如皋县志》记载如皋“负海枕江”,“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如皋居海口左颊,防海防江俱为要害地”;东“抵海一百六十里”、北“抵海九十里”。此外,虽然有些古县例如南通、盐城、舟山等已经被升为地级市,管辖范围相应放大,但其原本辖区被旧方志纪录在案,仍有时空参照意义。有一些旧方志区划经过省并调整已非原貌,甚至已经消失。如靖江县、昭文县等。但大多数旧区划被承袭下来,保持了原貌。为资料完整起见,沿海地区省府两级旧志亦在我们辑选标准之列,意在将沿海、涉海地区的地方志一网打尽,使之成为系统资料。于是我们剔除十年前已经刊布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及《边疆史地研究文库》有关涉及海疆方志的资料,基本网罗了所有历史上关于沿海地区涉海旧方志(包括类方志或方志资料)。其中辽宁、直隶(河北、天津)、山东涵盖了黄海、渤海;江苏、浙江主要面向东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将上述地区旧志整理成编,计约千余册,一并刊布,从而增补此前的遗漏,俾助研究者全面拥有资料,开拓研究空间,纵横考察,能有新的收获。

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快的把我们整理好的沿海各地区旧方志资料刊布给大家,我们采取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计划分多辑陆续出版(详见各辑细目),改变了前书《中国海疆旧方志》一次刊布三百余册的出版体系,不但缩短了出版时间也为各专家学者及图书馆,研究机构的购书经费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四辑,继续收集整理江苏沿海地区地方志三十七种,加上第三辑已经出版的江苏沿海地区方志十四种,全部江苏地区共五十一种沿海地区方志已经整理出版完成。所收集为明代、清代及明国时期的地方志底本。如:《(隆庆海州志》、《(弘治)常熟县志》、《(雍正)昭文县志》、《(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等,

第四辑最后成书八十册。需要说明的是,征辑的古籍在保存、流传过程中颇有时光蚀刻的印迹,虫蛀水渍导致字迹不清,或版坏墨褪造成缺漏间或有之,虽遗憾确又无奈,敬请见谅的同时,提请读者慎重选择。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五辑》

(上海)

 

书号:ISBN 978-988-77870-7-5     出版:蝠池书院

2017年11月出版                  精装:60册

标准:16开本                     定价:56500元  

中国大陆海岸线从最北的辽宁鸭绿江口至最南的广西北仑河口,总长1.8万公里,根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中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岛屿与周围海域形成的海岸线约1.4万公里,总长度则超过3.2万公里。从沿海分布的11个省、区、市历史发展轨迹看,中国人对海疆的经营由来已久。这在沿海地区旧方志历史资料中有充分地反映。沿海地区旧方志承载的历史信息,对于人们认识古代中国人在近海、远洋的活动,对相关海域的认识、利用及历史性权利,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古到今,海事活动的主体基本上是沿海地区的人众,举凡捕渔、采集、制盐、商贸、运输、征战、航行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气象、潮汐、海道等海洋地理知识的积累,关于海洋经济对沿海地区产业构成的影响,乃至社会习俗、信仰为之形成独特风貌等等,在沿海地区旧方志中都可以找到直接与间接记述,例如防御海盗、地方渔业、妈祖信仰,也都是这些旧方志的内容。

事实上,今日所谓海疆,离不开古代沿海地区人们活动空间的展拓。如果没有沿海地区的依托,近海很难与国家疆域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梳理海疆旧方志中的上述信息,对于重申中国海疆历史性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格局注定了这些地区在中国宏观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密度分布图,显示了中国自宋元时期形成的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这条被称为“胡焕庸线”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同时还承载了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分割线、生态环境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元素。今天东南沿海地区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总人口5.5亿,是全国总人口的40%,从旧方志中寻觅该地区发展社会经济轨迹,对今人仍有启发意义。

二零零六年我们曾出版过《中国海疆旧方志》58种,成书三百一十一册,此外它社刊印的《边疆史地研究文库》的资料中也印有二十余种海疆旧方志。但随着近年来的海洋,海岛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及社会关注度极速升温,再加上地方志文献整理发掘的不断的深入、系统及完善,我们认识到有必要重新整理补充十年前的中国沿海各县市的旧方志资料。

《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择录范围主要参考该旧方志记载疆域范围或四至是否沿海靠海。此次我们联合各方面专家重新整理历史旧方志。深度发掘资料,考虑到历史沿革因素,有些旧方志与当前区划并不完全对应,许多貌似与海无关的县志实际上涉海,在历史上却是沿海地区。例如:今天青州市并不临海,但历史上青州府辖境确实滨海;其它诸如《丰润县志》、《武定府志》、《福山县志稿》、《黄县志》、《通州志》等,如果仅从名称上望文生义的判断,看似与海无直接关系,但是验证相关资料,确定属于我们收录的涉海标准。(嘉庆)《扬州府志》记载,扬州府“东至海五百六里”、“东南至海四百里”。今日阜宁县已经不靠海,但据(乾隆)《阜宁县志》记载,“县治东抵海”、“东南到海一百八十里”、“东北到海暨黄河三百八十里”。如皋市对应历史上如皋县。(民国)《如皋县志》记载如皋“负海枕江”,“东联沧海,势压岛夷”,“如皋居海口左颊,防海防江俱为要害地”;东“抵海一百六十里”、北“抵海九十里”。此外,虽然有些古县例如南通、盐城、舟山等已经被升为地级市,管辖范围相应放大,但其原本辖区被旧方志纪录在案,仍有时空参照意义。有一些旧方志区划经过省并调整已非原貌,甚至已经消失。如靖江县、昭文县等。但大多数旧区划被承袭下来,保持了原貌。为资料完整起见,沿海地区省府两级旧志亦在我们辑选标准之列,意在将沿海、涉海地区的地方志一网打尽,使之成为系统资料。于是我们剔除十年前已经刊布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及《边疆史地研究文库》有关涉及海疆方志的资料,基本网罗了所有历史上关于沿海地区涉海旧方志(包括类方志或方志资料)。其中辽宁、直隶(河北、天津)、山东涵盖了黄海、渤海;江苏、浙江主要面向东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将上述地区旧志整理成编,计约千余册,一并刊布,从而增补此前的遗漏,俾助研究者全面拥有资料,开拓研究空间,纵横考察,能有新的收获。

为了在第一时间最快的把我们整理好的沿海各地区旧方志资料刊布给大家,我们采取了边整理边出版的方法,计划分多辑陆续出版(详见各辑细目),改变了前书《中国海疆旧方志》一次刊布三百余册的出版体系,不但缩短了出版时间也为各专家学者及图书馆,研究机构的购书经费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五辑,按中国海岸线由北至南的顺序收集整理江苏沿海地区后,把上海地区单例为一辑出版。共收集当地地方志十九种,其中除去《(万历)嘉定县志》为明代底本外,其余大部分为清代地方志底本。如:《(康熙)嘉定县志》、《(乾隆)金山县志》等;另外还收集了四种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底本,如:《(民国)南汇县续志》、《(民国)川沙县志》等。

第五辑最后成书六十册。需要说明的是,征辑的古籍在保存、流传过程中颇有时光蚀刻的印迹,虫蛀水渍导致字迹不清,或版坏墨褪造成缺漏间或有之,虽遗憾确又无奈,敬请见谅的同时,提请读者慎重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