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2011-08-14 17:43:20)
标签:
孔子天时不如地利得道者多助 |
分类: 教学设计 |
《得道多助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熟读疏通文意
2、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谁?(生答:孔子)后人称孔子为“圣人”,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那么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板书:孟子)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孟子?(生介绍)
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二章》中的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孟子是如何据事论理,来论证施行“仁政”以统一天下的。
二、(投影)教学目标
三、熟读课文
(一)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二)揣摩自读课文两遍。
(三)齐读课文一遍。
四、疏通课文
(一)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二)学习第二、三段。
由以上可看出,“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哪个要素最重要?(生答:人和)“人和”为什么最重要?请看课文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五、讨论交流(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表个人见解。
五、教师小结
今天看来,孟子的思想虽然存在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有其唯心倒退的一面,但他的见解和主张,在客观上对人民有利,是值得肯定的。
板书:
教后记:
这节课,知识、能力,德育各方面要求具体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分化,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并能依据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三为主”思想。信息反馈及时,激励评价得当,课堂气氛浓厚。其次,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