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九公主oO苏苏
九公主oO苏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9
  • 关注人气: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眼睛派

(2012-11-19 17:12: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影视。】

一、生平介绍

维尔托夫,一位在1929年就胆敢判处世界电影死刑的创世纪天才。他惊人的先锋电影理论是几十年之后著名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世界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的源头。天才的命运总是不幸的,38岁的维尔托夫就被剥夺了创作的自由。然而,天才从来都是时间的杀手。在《电影眼睛》、《带摄影机的人》、《热情》、《列宁的三支歌》中,他天才的电影才华今天仍令人眩晕和惊叹!

维尔托夫原名杰尼斯·阿尔卡基耶维奇·考夫曼。曾就读于心理神经学学院和莫斯科大学十月革命后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处任职,领导前线电影摄影组。他最初拍摄的记录片都是反映国内战争题材的之后,维尔托夫开始探索新的摄影和蒙太奇的手法,组织新的拍摄素材内容。1922至1924年维尔托夫主编电影杂志片《电影真理报》,电影真理报 Kino-Pravda 1922年到1925年,苏联的吉加.维多夫所拍摄的23集新闻片。内容纪录当时的苏联社会与人民生活,风格则融合了纪录片,动画与新闻评论的独特类型,当时极受欢迎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实验性团体“电影眼睛派”。 是维尔托夫给他所创立和领导的小组和运动起的名字。该词也用于他们称呼其工作方法

电影真理报》的放映一直持续到1925年。在这三年里面,三人小组在一个老鼠成群的地下室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维尔托夫的妻子负责剪辑,弟弟米哈伊负责摄影,维尔托夫自己担任总指挥。米哈伊是个摄影狂,从早到晚扛着摄影机四处转悠。他从不征求被摄人的同意,经常是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把市场、工厂学校、酒店和大街上的活动给偷拍下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时代,摄影师和导演无需刻意安排,就能在生活中发现无穷无尽的内容。摄影机成了时代的见证和生活的眼睛,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术语“电影眼睛”逐渐酝酿成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人委员会”的规模扩充了,有了更多的支持者,这时,“电影眼睛人小组”(Kinoki team)成立了。1923年7月,维尔托夫发表了他著名的宣言

、电影眼睛派主张/理论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第一篇理论性宣言在文章中,他把摄影机 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在不知不觉中捕捉生活”,强调对现实的即兴观察。 维尔托夫所谓的“电影之眼”,其实就是建构性的电影摄影机镜头。电影摄影机镜头类似人的眼睛,又超越了人的眼睛:
首先,正如人眼可以观看、注视和浏览,镜头也可以记录、定格和飞掠,但是镜头又超越了人眼。 其次,也是更加重要的,镜头可以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才是镜头最重要的功能。  最后,人眼只有自然功能,它仅仅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存事物,而镜头具有社会功能,它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够主动地改造现存事物。
维尔托夫的名言是,“我是电影之眼  电影眼睛是以电影纪实的手段,为肉眼译解可见世界和不可见世界。 ——狄加•维尔托夫
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 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胶片上写) 电影组织(我剪辑)
三、代表作品

 维尔托夫的主要作品除“电影眼睛派”时期的多集《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等纪录片外,还有《前进吧!苏维埃》(1926年)、《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年)、《第十一》(1928年)、《带电影摄影机的人》(1929年)、《顿巴斯交响曲》(1930年)、《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年)、《摇篮曲》(1937年)以及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新闻纪录片。《电影眼睛》Kinoks:A Revolution 1923年

  《持》具有多重价值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这是一部关于电影学的电影,它从政治和艺术双重革命的立场出发,表现和研究了电影的几乎所有层面:电影的制作(电影家的拍摄和剪辑),电影的赏析(电影的放映和观看),电影的对象(社会与人),电影的本质、时间、空间以及多种建构主义方法  《持摄影机的人》是一部关于“生活”(对于苏联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电影”(电影本身是如何拍摄而成)的作品。从结构上来看,《持摄影机的人》由四个章节组合而成:影院观众入席的序曲、城市在黎明中醒来、劳动人民白天的辛勤工作以及工作之后的休息与艺术实践。

四、艺术风格

1、 力图创造出反映现代生活的新电影,他们否定故事影片,而推崇新闻片,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如实地纪录现实。他们研究了用电影摄影机观察生活的多种方式方法(电影眼睛一词即由此而来),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为完善。比人的眼睛更真实可信。他们研究用电影摄影机来观察生活、记录现实 他们在新闻纪录电影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快摄和慢摄、移动摄影等方法。

2、 该派所倡导的重要手法之一是所谓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者叫抓拍,即把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这种方法在他们制作的杂志片《电影真理报》中曾大量采用。电影眼睛派的纪录现实不局限于简单地纪录生活,他们总是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

五、影响

1、电影眼睛派创造了电影政论这一新闻纪录电影的新样式。这一样式的代表作有《电影真理报》中的许多影片、纪录片,如《前进吧!苏维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等。此外,该派还制作了两部实验性影片:《电影眼睛》(1923)和《带电影摄影机的人》(1929)。

2、维尔托夫的理论与创作对记录电影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苏联和世界电影艺术均有重大影响。促进了“剪辑片”的问世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二次大战后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斯与1960年代的真实电影提倡尚.胡许的启发多来自于此后来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流派,也深受眼睛派影响。戈达尔组织了“维尔托夫小组”,声称他信奉苏联早期“电影眼睛派”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的理论,要用影片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同时,“为了摄制革命电影,首先应该对电影进行革命”。戈达尔和它的小组拍了一系列的“政治影片”。其中包括《真理》、《东风》、《意大利的斗争》、《直至胜利》、以及《一切顺利》。

3、维尔托夫认为电影的实质在于拍摄角度和蒙太奇,这使维尔托夫在创作中过分迷恋于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