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培训值得推广的考评
(2023-06-17 10:53:28)“三新”背景下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一、成功“教学考”理论根源(为什么)
二、“教学考”理论的核心与焦点(干什么)
“教学考”理论已经实施一年有余,这一策略的核心或者焦点在于:
1.“教学考”相匹配。即“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的深度理解和践行。记得有一次月考,有一科目将所讲题目照搬到考卷中,有名老师将练习过的英语作文一字不落的搬到考卷上,这是不动脑筋庸俗低级不负责任的理解“教学考”关系,是对“教学考”理论的消极对抗;
2.发挥考试的度量衡作用。阶段性考试的任务一方面检验教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的能力和程度,一方面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后期释疑解惑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其达成共识的量化考核标准是唯一评估试题质量、教学情况以及考后举措的标尺;
3.把握学情,做到目标成绩、评估成绩和实际成绩达到同频共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考”同频共振;
4.降难度是大智慧。将高考3:5:2的后30%去掉后转化为7:2:1,让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都要理解,如何将降难度把握好度,恰当的运用到教、学、考各环节中去;
5.提高老师认识,润化老师思想,提升老师执行力,让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考”理论在战术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教学考”理论精细化落地(怎么干)
1.从学情出发,各学科组织制定成功高中阶段性考试量化考核标准:首先是各任课老师本人要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学科组反复商议制定出本学科考核标准。以我本人所带数学学科(满分100分)为例,按6:3:1(高一)和7:2:1(高二)(除去352中的2之后按照上述比例),A班学生60%的基础题得分率为90%,就是54分,30%的中等题得分率为60%,就是18分,10%有难度的题得分率为10%就是1分,这样算下来A班均分为73分(100*60%*90%+
100*30%*60%+100*10%*10%=73分)。换算成150分就是109.5分。换句话说严格按照“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话,A班学生数学均分在109.5分左右,这就是标准。B班学生,60%的基础题得分率为80%,就是48分,30%的中等题得分率为40%,就是12分,10%有难度的题得分率为0,这样算下来B班均分为60分(100*60%*80%+100*30%*40%+
100*10%*0%=60分)。换算成150分就是90分。也就是说,B班学生平时考试数学班级均分在90分左右。与此同时,经各学科商议,出台各科目检测性考试量化考核标准,以衡量试题质量。
语文:全年级130分以上1-2%,80分以下2-3%;
数学:全年级140分以上1-2%,40分以下3-5%;
英语:全年级135分以上1-2%,50分以下3-5%;
理化:全年级90分以上1-2%,40分以下3-5%;
政史地生:全年级90分以上1-2%,50分以下2-4%;
经过反复磋商,确定高三考核标准:根据总校下达的高考指标换算为具体数据作为高考目标,也是一轮复习检测目标即双基目标。
2.阶段性考试试卷命制标准与做法。其标准就是按照考核标准来命制试题;难易度:6:3:1(7:2:1),梯度:90分以上2%左右,50分以下控制在3%左右;区分度:A班均分73分左右,B班均分60分左右。试卷命制方式多样,通过几次考试,确定同一科目所有老师同时命题(变式),安排专人按比例重新组卷,形成最终考卷。
3.试卷评估是关键。试卷评估指的是老师在考前或成绩出来前依据每班学情,科学、准确、严谨的有数据支撑的精准分析。1)要在考前研讨中评估每道题每位学生得分以及班级得分率,完成表格记录;2)评估试题分层,哪些题分别为送分题(A类题)、力所能及题(B类题)、难度题(C类题),并评估比例分配是否合理,试题分配比例为7:2:1;3)评估不同类学生的得分率,A类题A、B类学生要100%拿到分,C类学生也要拿到80%以上;B类题,
A类学生得分应在80%以上,B类学生得分应在60%以上,C类学生得分应在40%以上,C类题,A类学生得分应在60%以上,B类学生得分应在30%以上,C类学生果断舍弃;4)评估班级不同分数段得分人数。
4.考后分析,找准问题根源,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提升成绩。考后实际成绩与评估数据对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成绩与评估基本吻合,说明教与学同频共振,教师对学情基本把握,要继续分析与目标任务(质量目标)是否一致,如果有差距,就要从考题和教学两方面来查找问题,实际成绩整体负向偏离标准成绩过大,也就是说考题过难,意味着重回老路,马上解决试题命制的问题和老师思想问题。同时也必须明白,实际成绩整体正向偏离标准成绩过大,也就是说考题过于简单,自行降低标准,意味着对教学考的理解庸俗化了。如果是部分班级实际成绩有偏差,应该在教与学方面查找问题;另一种是成绩与评估有偏差,说明教与学有出入,分类分析,若A类题得分率有偏差,说明最基础的问题没有解决,整改的措施就是解决识记以及答题技巧等非知识因素失分;若是B类题得分率有偏差,属于知识因素的失分,整改措施就是通过反复变式、反复滚动将其变成A类题;若是C类题得分率有偏差,果断舍弃。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评估成绩小于实际成绩,老师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认真度有待于考察。解决问题,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提升成绩的过程。
“教学考”理论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指导班主任带领老师从根本上彻底转变观念,从传统高考理念中解脱出来。王总曾指导我们说:“认真落实教学考理念,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责任在管理而不在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最终目的是高一高二以及高三一轮打好高考所需基础,为高三二三轮复习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阶段性考试与高考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没有阶段性考试这一指挥棒引领高一高二高三一轮教学夯实基础,就没有高考这一指挥棒引领高考二三轮备考能力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携手奋进,满怀信心,提升成功高中全体教师的执行力、凝聚力、重塑力、思考力、审美力,坚信通过两年多阶段性考试,让“考”的指挥棒正确引导教与学,打好坚实基础,让90%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3:5:2中的40-60%,再通过高考指挥棒引领下的二三轮冲刺,完全可以取得成功高中辉煌的成绩;坚信超前的成功“教学考”理论一定会带领我们完成中等生成绩提升与突破的重任,一定能够推动我校实现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前一篇:感恩家长信任成功不负重托
后一篇:苦练内功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