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开生面的培训值得推广的考评

(2023-06-17 10:53:28)

    6月12-13日,总校暑期校本培训拉开序幕,第一次中高层领导集中培训考评在总校八楼大会议室举行。这次培训式考评主题有两个,一是对成功教学考理论的认识,二是新课和复习课异同的认识。这两个内容都是最近半年来的教研重点,各实体主要领导都在践行中思考。
    培训考评大会在指导班主任群直播,主席台先后有24位中高层领导接受考评。每位领导先用5分钟阐述对考评主题的认识,并要求提出两个问题,现场辩论式解答;再随机抽取一份某实体成绩分析报告,提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接受考官质询。这一别开生面的培训方式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讲解者讲的枯燥乏味,听的人昏昏欲睡的传统培训方式,是典型的成功创新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放大版。这种培训方式是真正的全员培训,每个人随时都会被问到,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认真听认真思考,否则就有可能出糗。
    这种培训方式有三个特点,一是培训目的明确,避免了领导都讲都提要求宽而泛之式多点培训,扎扎实实突出解决好两个问题;二是突出问题意识,从头至尾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生成问题,围绕两个主题或旁侧敲击或直击要害,反复滚动,深化升华;三是培训效果超级好,所有参训者通过两天高强度培训,对成功教学考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分辨新课和复习课的异同的重要性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在教学中如何践行有了清晰的路径和抓手。这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两天时间的培训,参会者普遍感到受益不浅,信心满满。接下来,这批中高层领导将肩负使命,用同样的方式在各自实体展开培训。相信这个暑假,成功校本培训一定会取得重大收获。


    附:成功高中高兴斌校长发言:

“三新”背景下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自2022年3月份以来,集团领导亲临高中课堂,通过实地听课、考察、思考,创造性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成功“教学考”理论指导高中教学。经过一年来的研讨、推理、打磨、实践,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考”理论已为“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注入了新的内涵。
    成功“教学考”理论结合我校中等生学情实际,有实践基础的支撑,更有着哲学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是集团和总校领导呕心沥血反复思考的结果,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也是首次提出,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致力于中等生成绩提升问题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突破,有了战略上的决策,更有了落地的战术措施和抓手,充分展示成功高层运筹帷幄的大智慧,高瞻远瞩的前瞻力,为社会为家长为学生负责的责任心和办社会尊重的优质品牌学校的雄心与决心。
    通过一年来的高中“教学考”实地实践和运行,尤其是本学期以来,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点赞,更激发了学生激情,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大大提升了成功高中老师的执行力,高中教学氛围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脸上有了笑容,有了希望和盼头。
    在这两天的培训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将“教学考”理论贯穿在新课与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型中,并使其效率最优化,经过不断“追问”式的培训,落地的战术措施更加清晰明了。我作为一名学习者、实践者、落实者,对集团领导“动脑筋分析问题根源,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精神与干劲深感敬佩。
    现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理解。
       “三新”改革,一核四层四翼的提出,非常清晰而又精准的阐述了高考改革“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也从三个方面解读“三新”背景下对成功“教学考”理论的认识。
一、成功“教学考”理论根源(为什么)
   借用王总的话来说明这个问题,“通过对成功高中日常教学管理的考察评估,我们认为成功高中领导、老师、学生在教育教学上的付出与考试成绩不相匹配。原因可以找出很多,但高一高二日常大大小小的检测性考试在目标导向上存在严重问题,主要一是脱离教情学情实际,按照高考标准命题检测,难度和综合性超出能力范围;二是不重视日常检测性命题,往往考非所学,考试题型与日常教学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相对偏低的成绩极大地打击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以致于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恶性循环,一败再败。”其实还有第四就是社会和家长的影响力在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总结起来就是“考非所教、考非所学,阶段性考试不仅对平时教学没有起到评价和促进作用,反而干扰制约教学工作。“教学考”理论就是在一年前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教学考”理论的核心与焦点(干什么)
“教学考”理论已经实施一年有余,这一策略的核心或者焦点在于:
1.“教学考”相匹配。即“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的深度理解和践行。记得有一次月考,有一科目将所讲题目照搬到考卷中,有名老师将练习过的英语作文一字不落的搬到考卷上,这是不动脑筋庸俗低级不负责任的理解“教学考”关系,是对“教学考”理论的消极对抗;
2.发挥考试的度量衡作用。阶段性考试的任务一方面检验教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的能力和程度,一方面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后期释疑解惑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其达成共识的量化考核标准是唯一评估试题质量、教学情况以及考后举措的标尺;
3.把握学情,做到目标成绩、评估成绩和实际成绩达到同频共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考”同频共振;
4.降难度是大智慧。将高考3:5:2的后30%去掉后转化为7:2:1,让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都要理解,如何将降难度把握好度,恰当的运用到教、学、考各环节中去;
5.提高老师认识,润化老师思想,提升老师执行力,让具有战略意义的“教学考”理论在战术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教学考”理论精细化落地(怎么干)
1.从学情出发,各学科组织制定成功高中阶段性考试量化考核标准:首先是各任课老师本人要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学科组反复商议制定出本学科考核标准。以我本人所带数学学科(满分100分)为例,按6:3:1(高一)和7:2:1(高二)(除去352中的2之后按照上述比例),A班学生60%的基础题得分率为90%,就是54分,30%的中等题得分率为60%,就是18分,10%有难度的题得分率为10%就是1分,这样算下来A班均分为73分(100*60%*90%+ 100*30%*60%+100*10%*10%=73分)。换算成150分就是109.5分。换句话说严格按照“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话,A班学生数学均分在109.5分左右,这就是标准。B班学生,60%的基础题得分率为80%,就是48分,30%的中等题得分率为40%,就是12分,10%有难度的题得分率为0,这样算下来B班均分为60分(100*60%*80%+100*30%*40%+ 100*10%*0%=60分)。换算成150分就是90分。也就是说,B班学生平时考试数学班级均分在90分左右。与此同时,经各学科商议,出台各科目检测性考试量化考核标准,以衡量试题质量。
语文:全年级130分以上1-2%,80分以下2-3%;
数学:全年级140分以上1-2%,40分以下3-5%;
英语:全年级135分以上1-2%,50分以下3-5%;
理化:全年级90分以上1-2%,40分以下3-5%;
政史地生:全年级90分以上1-2%,50分以下2-4%;
经过反复磋商,确定高三考核标准:根据总校下达的高考指标换算为具体数据作为高考目标,也是一轮复习检测目标即双基目标。
2.阶段性考试试卷命制标准与做法。其标准就是按照考核标准来命制试题;难易度:6:3:1(7:2:1),梯度:90分以上2%左右,50分以下控制在3%左右;区分度:A班均分73分左右,B班均分60分左右。试卷命制方式多样,通过几次考试,确定同一科目所有老师同时命题(变式),安排专人按比例重新组卷,形成最终考卷。
3.试卷评估是关键。试卷评估指的是老师在考前或成绩出来前依据每班学情,科学、准确、严谨的有数据支撑的精准分析。1)要在考前研讨中评估每道题每位学生得分以及班级得分率,完成表格记录;2)评估试题分层,哪些题分别为送分题(A类题)、力所能及题(B类题)、难度题(C类题),并评估比例分配是否合理,试题分配比例为7:2:1;3)评估不同类学生的得分率,A类题A、B类学生要100%拿到分,C类学生也要拿到80%以上;B类题, A类学生得分应在80%以上,B类学生得分应在60%以上,C类学生得分应在40%以上,C类题,A类学生得分应在60%以上,B类学生得分应在30%以上,C类学生果断舍弃;4)评估班级不同分数段得分人数。
4.考后分析,找准问题根源,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提升成绩。考后实际成绩与评估数据对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成绩与评估基本吻合,说明教与学同频共振,教师对学情基本把握,要继续分析与目标任务(质量目标)是否一致,如果有差距,就要从考题和教学两方面来查找问题,实际成绩整体负向偏离标准成绩过大,也就是说考题过难,意味着重回老路,马上解决试题命制的问题和老师思想问题。同时也必须明白,实际成绩整体正向偏离标准成绩过大,也就是说考题过于简单,自行降低标准,意味着对教学考的理解庸俗化了。如果是部分班级实际成绩有偏差,应该在教与学方面查找问题;另一种是成绩与评估有偏差,说明教与学有出入,分类分析,若A类题得分率有偏差,说明最基础的问题没有解决,整改的措施就是解决识记以及答题技巧等非知识因素失分;若是B类题得分率有偏差,属于知识因素的失分,整改措施就是通过反复变式、反复滚动将其变成A类题;若是C类题得分率有偏差,果断舍弃。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评估成绩小于实际成绩,老师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认真度有待于考察。解决问题,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提升成绩的过程。
“教学考”理论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指导班主任带领老师从根本上彻底转变观念,从传统高考理念中解脱出来。王总曾指导我们说:“认真落实教学考理念,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责任在管理而不在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最终目的是高一高二以及高三一轮打好高考所需基础,为高三二三轮复习备战高考做好充分准备。阶段性考试与高考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没有阶段性考试这一指挥棒引领高一高二高三一轮教学夯实基础,就没有高考这一指挥棒引领高考二三轮备考能力提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携手奋进,满怀信心,提升成功高中全体教师的执行力、凝聚力、重塑力、思考力、审美力,坚信通过两年多阶段性考试,让“考”的指挥棒正确引导教与学,打好坚实基础,让90%以上的学生完全掌握3:5:2中的40-60%,再通过高考指挥棒引领下的二三轮冲刺,完全可以取得成功高中辉煌的成绩;坚信超前的成功“教学考”理论一定会带领我们完成中等生成绩提升与突破的重任,一定能够推动我校实现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