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月18日上午,临时决定到成功学校听课,没有给领导打招呼,到初中随意选择,听了初一宋老师的一节古文课和初二刘老师的一节引用诗词名句作文的语文课,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都很高,值得肯定。尤其是刘老师的这节课容量很大,仅制作课件就花费了七八个小时,印象深刻。
语文教学现在已经成为制约成功学校高考中考成绩突破的瓶颈。七年前我们的瓶颈是双语,语文和英语。经过七年努力,现在英语有了长足进步,可喜可贺。英语取得突破的主要原因一是英语老师整体水平提高,二是对于英语教学方法达成共识,尤其对于单词、短语包括固定搭配的识记给予足够重视。希望英语老师继续努力,围绕考点,深耕细作,攀登新的高峰,取得更大的成绩。
语文教学如何抓,大家都在思考探索,也有许多亮点,但要达成共识,还需要继续努力。
语文教学和其它课程一样,核心还是要抓好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抓三基一说,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间,加了一个“基本方法”。这其中,基础知识是根,是道,是主体,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枝干,是术,是运用。
如何抓好基础知识?老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基础知识重在识记、理解和积累,尤其是基本素材的积累更是重中之重,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说基础知识重要,并不是否定基本技能。学好基础知识就是为了提高基本技能。单纯考基础知识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只有二三十分。如果基本技能不过关,成绩肯定出不来。问题是如果基础知识薄弱,缺乏积累,基本技能再练也好不到哪里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也。
再说一遍,基本技能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应用,包括阅读和作文。不重视基础知识,将重心放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就好比建造一栋大楼,不重视夯实地基,而将重点放到地上部分,大楼再华丽,没有坚固的基础支撑,随时都有倾斜塌陷的可能。
如何学好基础知识?核心在于对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这是第一位的,拼音、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等等也是同等重要的,但前提还是识记。古汉语也很重要,分数占比很大,在古汉语学习中虚词和实词同等重要。
二
如何做好语文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仅就字词的识记通过实例谈一些思路。
听宋正挺老师的语文课,讲的是《卖油翁》这篇古文。对“斟酌”这个词进行了查阅,收获不小。卖油翁这篇名著大家都特别熟悉,是北宋散文大家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天外有天”的道理。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以达熟能生巧之境。
文章中有两处出现“酌”这个字。“以我酌油知之”,“以杓酌油沥之”。这个“酌”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是倒油、倒酒的“倒”,对的。斟酌中的斟也是“倒”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斟”而用“酌”?大家查查字典就清楚了,这两个字都是在倒酒的时候要用。倒酒的时候,倒不满酒曰“斟酒”,倒的过满曰“酌酒”。给客人倒酒的时候,到底是倒满还是倒不满,都是有讲究的,所以需要“斟酌”。斟酌这个词就是这样诞生的,意思就是认真仔细地考虑推敲琢磨。
五六年前与小学老师座谈时就说过“吝啬”一词,今天再次与大家分享。所谓吝啬,就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是贪鄙之意,啬则表示节俭。吝: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啬:自己的东西自己舍不得用。近义词有抠门、孤寒、爱惜、悭吝、小器、小气、吝惜、鄙吝等等;反义词有豪奢、大方、慷慨等。这其中,悭吝侧重于过分地不合理地节俭,悭:缺少、缺乏;小气则侧重于过分斤斤计较,行为卑琐,缺少气度;自己的舍不得,用别人的却十分慷慨,让人生厌。
再说说大家提出的“优雅”:优者,优美、美好、出众、充足、富裕、悠闲;雅者,文雅,儒雅、高雅。“雅”起源于诗经,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雅是贵族宫廷厌飨时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是西周早期的诗,多为赞美诗;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诗,多为表达下层贵族发泄牢骚怨愤的诗)。雅者,正也,正确、规范;高尚、美好;如何通俗理解“优雅”,可以从有钱、有闲、有貌、有地位、有文化(包括有教养,有格调,有品位)这五个方面品位。
再说说大家提到的“奢侈”:意思是挥霍浪费,追求过度的享受。奢 sh
,没有节制,过分,过度,穷奢极欲。 过分的:奢盼,奢求,奢望。 夸张:奢言。侈ch
,浪费,用财物过度:侈糜。奢侈。穷奢极侈。夸大:侈谈。
奢侈主要指个体;奢靡大多描述社会环境,一般被作为负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奢华大多描述居住环境,生活环境。
然后回答“卑鄙”:古意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分别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这样的人;现代渐有低下粗俗、低级恶劣之意;今意为贬义词,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卑的本义是地位、身份低下,转用于人格,便是指低劣。由人的地位低又引申为位置低,又可以引申为衰弱。卑人是一种谦辞,自认为是地位低下的人。鄙指边远之地,引申为粗俗、浅薄之义。鄙人是一种自谦,自认为是知识浅陋的人。卑琐:微贱,卑贱;微末琐屑;猥琐,庸俗,不大方。
三
由此,回到课文中,我们拿出初二语文下层,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鲁迅的《社戏》、贺敬之的《回延安》、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和吴伯萧的《灯笼》,字词识记必须过关。识记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囫囵吞枣,必须动脑筋,要充分理解字词含义,才能提高识记质量。
对该单元有一定难度的字词解释汇总如下:
陶冶:怡情养性。原意为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汉代就转化为教化培育的意思,《汉书·董仲舒传》:“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
撺cu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撺,抛掷、抛、扔;匆匆忙忙地做;长出,如:撺茎(拔节);怂恿,唆使别人去干坏事。掇本意是指拾取,摘取,用双手拿,用手端。
漂pio渺mio:现在写作“缥缈”。缥缈的意思是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一般指格外难得、遥不可及的东西,并非指虚无不存在于现实的东西,也可形容富有美感。例:虚无缥缈、云雾缥缈、黯然缥缈。
缥:同"飘",飞扬的意思。糸(mì)指细丝。"票"意为"轻拂"、"掠过"。"糸"与"票"联合起来表示"轻巧的丝织物"。本义:轻巧的丝织物(如旗帜上的飘带等)。缈:与渺相近,微小、细小、茫然,渺茫。
纠葛:名词,意指纠缠不清的事情。纠,为三股纱线所合成的绳子,有缠绕之意;葛,为藤本植物,茎皮似麻,富含纤维素纤维,可织布。"纠葛"合在一起意味着矛盾缠绕不清。【引申】紧紧深陷、纠缠或卷入似乎难以挣脱的困难或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蓬勃:繁荣,旺盛。这里作动词。蓬是一种两年生的草本植物,也叫飞蓬、蓬草。汉·贾谊《旱云赋》:“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
蓬荜生辉:蓬门荜户,穷人家住的房子。荜,通“筚”,篱笆,意指用荆条、树枝、竹子等编成的遮拦物,当门用。
荜路蓝缕,读音 [bì lù lán
l]这是有典故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也作荜露蓝蒌bì
lù lán lóu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亢kàng奋:极度兴奋。亢有好多种意思,比如高的、高傲、强硬。这里是过度、过甚。
恬tián静:安静。恬,就是安然、不在乎。恬不知耻,就是干了坏事一点不在乎不知羞耻的意思。
羁j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绊,拦住或者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
冗rng杂:繁杂。冗,多余的,繁琐的,繁忙的。
战栗:颤抖,发抖。栗,哆嗦。和颤栗没有什么区别。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为观止”的原义是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后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该成语在语法上是连动式,本身是一动宾式短语,可充当句子的谓语部分;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者是其他人,要在“叹为观止”前加“令(观看的)人”,如果主语直接是观看者,就不需要加。
戛jiá然而止:这是一个成语,戛:象声词。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出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彻,透彻。悟,觉悟,醒悟,领悟。这本来是佛教用语,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皎jio洁: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皎是白而亮的意思。
斡wò旋xuán:调停,调解。斡,运转,旋转。
旋,奔走,周旋。
怅chàng惘wng: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另外,在听课过程中,翻看初中语文书,陆定一《老山界》这篇文章,对苛捐杂税和偷空这两个字产生兴趣,偷与时间搭配就是抽出时间的意思;而苛捐杂税呢,意思是繁重的税赋。苛就是苛刻,杂就是多种多样,捐也是一种税赋,主要指农业税,多种多样苛刻的税赋不就是繁重的税赋吗!
好了,对于字词的深度理解先说这么多,希望我们的老师学生都能养成咬文嚼字的良好习惯,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及时查字典,并做好记录,长期坚持,必有大的收获。
四
如何提高字词识记质量,我长期从事编辑和写作,到现在都养成一个习惯,对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要反复查找字典,现在有手机,特别方便,随遇随查,日积月累,对字词句的识记理解感觉一直在进步。如何学好语文,有三大法宝,一是动脑筋,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持之以恒!
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够给我们的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以启迪,学好语文从字词句的识记理解和积累做起,咬文嚼字,长期坚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水平一定能够提升,语文成绩也一定能够提高。
路颜锋跟帖:
语文作为现在最不好教的一门课程,也成了中高考最不容易得高分的一门课程,尤其对于高分学生来说,语文成绩成了绊脚石。中考120分的语文题,学生平均只有80多分,对于高分学生能考90多分已经不错了,无形中20多分就没有了。通过王总的指导,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背诵识记是最基础的,对于名篇名句,不但要让学生背诵过,还要能默写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活学活用,对于特殊的字词一定要挖掘深层次的意思。王总以前讲到的“吝啬”二字,我们从表面理解为小气,通过深层次理解,知道“吝”是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用,而“啬”是自己的东西自己舍不得用。还有《卖油翁》里面的“斟酌”二字的理解,都是倒的意思,但所倒的量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字词一定要深刻理解,在应用上才能恰如其分,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才能准确表达作者最真实的想法,学习现代文要用学古诗文的办法来学习,要逐字逐句来深挖每个字的意思。
昨天的两节课,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突出预习,没有发现学情,没有带着问题找学生,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都应该在预习中完成,对于学生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字词,通过老师纠正后,学生首先要识记,要加强巩固练习。对于应用古诗文作文来说,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古诗文知识的储备,还要深刻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应用自如。从课堂上看,大多数学生的储备是不过关的。如果把昨天课堂中提及的名句整理出来让学生去识记理解,也能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
总之,语文学习的四个过程是识记、理解、积累、活用。
李雪亮主任跟帖:
昨天上午王总、任校长到我们年级听了刘艳桃老师的一节语文写作课,课后及时进行了点评。评课过程中,王总提出了两点让我受益匪浅:1、王总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的两个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知识的应用,听完我立马理解了上次王总论述的学、教、考之间的关系,万变不离其宗,课本永远是溯源,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才能进行知识的应用。所以呼吁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重视单元目标,挖掘课本内容,千万不要摒弃教材,在教参上下功夫,因为教参依据还是课本。2、王总指出我们要用教文言文的方法来教现代文,反复考究重点词语,只有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就上去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落实备课。另外任校长也直接指出这一节课不足,教学不实,学情把握不够,教学环节比较零散,没有抓住主心骨,贪多而不能求全,大语文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听完评课,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同样也存在这些问题,课堂贪多导致华而不实,学生知识掌握有可能似懂非懂,究其原因,问题意识不够,没有问题就没有目标。我们要按照单元目标,每一篇课文至少解决一个问题,逐渐积累,逐一突破提升,相信中考语文成绩会有质的飞跃。
宋霞安主任跟帖: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在语文老师本身,既有方法的问题,对语文教学欠深度思考,只教表面,更多的是我们个人语文素养欠厚度,缺乏积累。通过王总的培训,再结合这次语文诊断考试,我们教研组认真探讨,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从字词的识记开始,当然不仅仅是机械式识记,一定要理解字词的含义,这就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充分,当你准备给学生一碗水时,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这样长时间的挖掘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满,为后面的理解运用做好准备。其次是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宽泛的话题,有能力拔高,有思维拓宽。能力的拔高,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一点一点解决,以这次一诊试卷的第十题为例,类比的说理方法,这个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出现过,如果老师细致一点,在讲透的基础上,让学生多练习,一个障碍就解决了,同时语言的运用也要求学生思维一定要活跃,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局限在某一个点。这个能力的训练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堂课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遇到问题急躁,代替学生回答。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老师丰厚的积累和好的语文素养是必备的,深度思考想办法找方法也是必须的。
王宁宁老师跟帖:
语文现在越考越活,将语文思维延伸到生活中再体现在卷面上,这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信息提取、语言组织与表达、语文的感悟能力、写作能力等要求都提高了。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不能乱了手脚,应该做到的是返璞归真,立足课本,把“咬文嚼字”精神贯穿在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问题,这应该由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并积累,搞清楚读音、词意以便更好地预习、理解文章内容;其次,课文讲解更应该有咬文嚼字的精神,推敲重要字词、句子、段落的内涵韵味,从字词深入到作者的情感深度,再联系学生实际深化至启示感受,让学生从文章中读到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阅读水平和答题水平;再次,方法的指导不能浅显的放在课文中,可以采用当堂片段式作文训练,将别人做文章的方法用在自己作文中,长此以往,学习课文也相当于学习了习作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