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目前教改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及整改措施(转发)
(2013-11-29 11:34:40)
学案制教学改革是当前教学方式方法的一场革命,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任何保守、观望或者裹足不前都将是死路一条,成功小学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毫不动摇。所有教师要从思想上认清形势,统一认识,积极主动,而且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一、对目前教改存在问题的剖析
1.
由于多数老师对“课前预习”、“重心前移”、“学案制教学”的理解较为肤浅,不少老师不会科学、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或者说不能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因而导致只有少数基础较好,反应敏捷的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快,能够达到预习的要求,而大部分基础中下的学生则来不及弄懂弄会,忙于应付,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也就达不到我们所期待的预习效果。
2.
多数老师对学案的编写舍不得下功夫,或者是不会下功夫,因此使用的学案脱离学情,学案的形式也不够规范。有的老师甚至把预学案抄写在黑板上,或让学生直接做在课本上和练习本上,造成了预习资料很难积累,也不便于学生在复习时使用,导致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
有不少老师组织的课堂预习流于形式,缺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课前预习我们一直都在做,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做到“严盯紧抠”。每次安排学生预习,不管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有没有夹生现象,时间一到,老师就问学生“预习完了没有”,听到“预习完了”就以为过关了,并没有及时的巡视、查阅、反馈,对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情况,包括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稀里糊涂,这就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埋下了隐患,造成了障碍。
4.有的老师的学案内容贪多求全,不会合理取舍。如语文学案的题目选择,从给生字注音、形近字组词、句型变化、文段分析面面俱到。这样的设计涵盖面广,题很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根本预习不完的。虽然题目不少,但真正紧扣课文重、难点的题并不多,学案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脱节。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教学起到保障作用,不仅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5.
小学领导班子成员在教改中未能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示范、监督、指导的作用未能很好的体现,影响了小学教研教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二、整改措施
小学教学,和初中、高中教学在方式方法上,还具有其特殊性,一定要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因地制宜,求大同,存小异。特别要注意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分阶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不求强行划一。一定要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享受探索、发现以及突破难关所带给他们的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
1.
通过进一步学习、讨论、交流,一定要让老师彻底转变观念,认识到有效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要为学生安排合理、足够的预习时间。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科学、高效的利用时间,确保预习的实际效果。
2.
老师要在认真阅读教材、吃透教材、切合学情的基础上做好预学案的设计。学案的设计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要根据学情分层编写学案,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学案的编写要围绕教材有所取舍,切忌面面俱到,要少而精。更不能从网上下载学案,一印了之。学案要做到能帮助学生较迅速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学生的困惑点、易混点、易错点,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小学教务处要定期抽查、及时指导老师设计好各学科学案。
3.
要加大严盯紧抠的的力度和质量。科任老师要在每天晚自习组织好预习。决不能让学生自己预习,老师却批改作业,做自己的事。要不断巡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预习完后一定要收取预习学案,查阅学案,进行问题汇总,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4.
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充分的相信学生,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而老师的“帮”则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真正起到“导”的作用。决不能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
5.
“重心前移”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要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注意每节课“帮”和“导”的重点,切忌贪多求全,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因为只有敢取舍,会取舍,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