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遍赞宾客”句解
(2018-05-14 06:45:58)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散文随笔 |
《学语文》2015年第2期
“遍赞宾客”句解
安徽省宿松县第二中学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
除此之外,还有选本认为“遍赞宾客”是“向所有的宾客称赞侯生”,如《中国历代散文选》《历代文选》《史记选》《语文学习讲座》等,均持此类观点。还有选本采取两说并存的做法,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对“遍赞宾客”的注释是:“遍赞宾客,把宾客一一介绍给侯生。一说把侯生在所有宾客前称赞一番。”
其实,关于“遍赞宾客”一句的训释,过去多有分歧。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有云:“徧赞宾客,索隐:徧音遍。赞,告也,谓以侯生徧告宾客。”此注为历代注家所采信,几为通说。但是,清洪亮吉《四史发伏》言:“赞,告也,谓以侯生徧告宾客。案:此说误,此盖公子徧以宾客名,赞于侯生前耳。故下言宾客皆惊也。”
由此可见,现在关于“遍赞宾客”一句的不同的解释,其皆源自于此。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笔者不揣浅陋,也就“遍赞宾客”的训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赞”的意思不是“告”,也不是“称赞”。《索隐》以赞为告,所以说“以侯生遍告宾客”。试想,宾客已经列坐于堂,若是以侯生“告”宾客,一告就举座周知了,哪里用得着“遍告”?显然,把“赞”理解为“告”是不对的。把“赞”理解为“称赞”也不对。史文中的“宾客”是动词“赞”的宾语,若是以赞为“称赞”,岂不成了称赞宾客?显然,这跟事实完全相反,也是不对的。
其次,“赞”的意思为何是“引见、介绍”。《说文》:“赞,见(xian,贤遍切)。”在古书里,凡见的事,或是用赞字,或是用见字。例如:
(1)朔(东方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汉书·东方朔传》)
(4)(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于子路)焉。(《论语·微子》)
总之,洪亮吉在《四史发伏》卷二里虽然没有解释“赞”的意思,但是他对“遍赞宾客”的见解是对的。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对“遍赞宾客”的注释更全面,所以是比较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