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十)上 贝宁国第三大城市——帕拉库(Parakou)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走进非洲 |
帕拉库(PARAKOU)
继法定首都波多诺伏和经济首都科托努之后,它是贝宁国的第三大城市,人口约二十万左右。这里有贝宁北部地区最为齐全的公共设施、最大、最活跃和繁华的国际贸易市场。这里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道路状况也不错,是连接贝宁南北各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中心。从贝宁国最远端的北部边境城市马朗维尔市及与其接壤的尼日尔国,到西北部的前沿城市纳蒂廷古市及毗邻的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国,交通运输往来于南部的首都科托努港口,帕拉库市区是必经之地。
http://s1/bmiddle/74039be6xbb7ef8495c20&690
市区
于贝尔·马加出生于帕拉库市,这里是他的故乡,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领导贝宁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摆脱了法国殖民主义,实现自主独立、宪政制的开国元勋,而树立起这座铸铜塑像。当来到帕拉库市,你会在进入市区的第一地点、第一时间内与其不期而遇。贝宁国自1960年第一任总统当政以来,现已历任十四届,为纪念某位总统矗立塑像,这在贝宁国是不曾见到的。这座塑像和花园,现在已经成为帕拉库市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和区域了。
http://s12/bmiddle/74039be6xbb7effae621b&690
http://s2/bmiddle/74039be6xbb7f04fb8851&690
每每黄昏,夕阳西下,来这个花园里,纳凉、散步和聊天的市民仨仨俩俩,来来往往,比白天热闹了许多。在这个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我们,时常会散步来到这里,坐在街头的小吃店外,慢慢地品品咖啡,豪饮啤酒,谈天论地,天南海北的神侃,也常常会静静地欣赏美丽、迷人的非洲落日,渐渐沉寂于远方浓浓墨黛丛林旷野间;好奇的打量着那些你来我往,行色各异的黑人帅哥靓妹;目送过境大货车风驰电掣的渐行渐远;观察暮色天空中,浩浩荡荡,成群结队的蝙蝠大军颇为壮观的整编出行。这一刻,傍晚时分,落霞晚照,放逐了纷繁琐事,心无旁骛,尽情潇洒的挥霍着这份宁静……
http://s1/bmiddle/74039be6xbb7f08be5d70&690
http://s5/bmiddle/74039be6xbb7f0dbbdab4&690
http://s13/bmiddle/74039be6xbb7f2744f0ec&690
http://s11/bmiddle/74039be6xbb7f2aa311ea&690
在这座街心花园里,不论你信奉的是上帝“耶和华”,还是真主“阿拉”,也不管你是基督、天主教徒,还是穆斯林的信男信女,每逢传统的宗教节假日,穿着色彩艳丽,传统民族服装的人群【大多来自多个国家,出自不同的民族】,为了同一个信仰,同一个上帝或是真主,连续多日,自发地聚集在花园内空旷的场地,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欢庆。欢乐的人群,随着激昂、震耳欲聋的非洲音乐,狂欢奔放的传统民间舞蹈,欢歌笑语,手舞足蹈,激情难抑,如醉如痴。在节日的那些天里,每天的音乐、舞蹈不绝于耳。尤其是愈近黄昏,音乐、舞蹈愈加的强劲骠悍,亢奋激情的男女老少,沉浸于这种狂歌劲舞之中,载歌载舞,夜夜狂欢到天亮。至今,这种激情四溢、狂放不羁、边歌边舞的非洲特有舞性,尤其是那种“顽皮”的【抖臀舞】的技艺让我不能忘怀。
http://s15/bmiddle/74039be6xbb7f333f185e&690
http://s10/bmiddle/74039be6xbb7f40e68889&690
http://s12/bmiddle/74039be6xbb7f45ccac0b&690
这是一个慵懒、闲适、友好的城市。这里有湛蓝的天空,阳光明媚、风轻云淡,四周繁茂的热带丛林,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虽然城市规模、市政建设、基础设施远远不如两个首都的建设。但却少了首都科托努市区车水马龙的嘈杂与喧嚣,也没了那么多的汽车、狂飙的摩托车呼啸的噪音和尾气污染。街道两旁,枝叶扶梳,浓荫覆地,冠若伞状高大的印度榕树比比皆是,倾力庇佑着这里的居民,奉献着它的一席清凉【很惊奇,这里不敬仰佛祖、也远离佛教,何以来的这么多的印度榕树呢?】。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绿荫浓浓,果木成林,芒果、木瓜、柑橘、腰果等果实累累的挂满枝头,在收获的季节里,你能随手摘着,吃着,走到哪儿里,吃到哪儿里。我们自己常常是看着自己院内的,随手就“顺”来了邻家的,嘿嘿。
http://s11/bmiddle/74039be6xbb7f4bff672a&690
市区内没有什么能特别吸引眼球的建筑物,比起南部首都,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更像是乡村小镇。街道两旁高低不平的简陋平屋,杂乱无序的商铺、货摊彼此相依毗邻。卫生情况也较差,辅路道边垃圾、黑色塑料袋随处乱堆,让人最不能接受的是,街头巷尾间,男人们解手不回避路人【真是入乡随俗,我们项目上的工程师也学会了这一陋习,有相片为证。嘿嘿】。目光所及之处,处处昭示着这片土地的贫瘠、生活的困顿、卫生条件的落后以及生活习俗的粗陋。
http://s14/bmiddle/74039be6x7926566e4b3d&690
http://s5/bmiddle/74039be6xbb7f6d6bef84&690
http://s13/bmiddle/74039be6xbb7f72bdc98c&690
http://s11/bmiddle/74039be6xbb7f7885c6ca&690
http://s12/bmiddle/74039be6xbb7f8f78e72b&690
这里的人们懒散、悠闲,尤其是男人们,没有什么担当和责任意识,既没有失业和加薪的烦恼,也没有竞争上岗和被抄鱿鱼的忧虑,不用操心今日三餐有没有着落,也不会去管明天将如何生活。只要今天手中有一点钱,有些人就会辞职,游手好闲、逍遥自在的胡吃海喝,等钱花光后,再出来工作或打打零工。即使是有工作,也多是偷懒或磨洋工,大多数人过着“今日有酒今日醉,管它明日喝凉水”及时行乐和随遇而安的生活。这种懒惰和不求进取的生活理念,也是非洲地区,因懒惰而贫穷,因贫穷而生活窘困的原因之一。尽管在他们落后和穷困的现实生活中,现代文明和传统情感存在着强烈的摩擦,也有着外来生活与原著居民生活巨大的反差,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和改变这里黑人懒散的生活状态。也印证了这样一组顺口溜:“吃饭靠上树,睡觉打地铺,穿衣一块布,发展靠援助,说话不算数”。值得庆幸的是,这里的人们没有饥荒的担忧和困扰,一日三餐的主食是地里种植的木薯和山药,树上生长的芒果、木瓜等果实,能让他们随时随地的填饱肚子【在后续相关的文章里,我会详细的描述】。
这里尽管生活穷困,落后,当地却很少有抢劫、偷窃的事件发生【一年中,只看到两件事:我们驻地的黑人司机偷了点食堂的物品,被开了,大家也没追究他什么。而他认为拿点中国人的东西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给他们的,天经地义,做得是善事”。嘿嘿!另一是在2010年3月的宰牲节期间,有三个黑人偷羊,结果被市民抓住后,背着羊只游街,一路被打的满脸是血。在这个国家里,抢劫和偷窃的事件是让百姓们深恶痛绝的。不管你所信仰的是“上帝耶和华”,还是“真主阿拉”,所有的宗教都会告知,可以穷困潦倒,但不可以去偷窃或抢劫】。即使是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天性豁达和乐观的他们,依然会无忧无虑地唱着、跳着的生活着,幸福着,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远比国人高出了许多。
http://s1/bmiddle/74039be6xbb7f95b3da10&690
http://s2/bmiddle/74039be6xbb7f9aea1401&690
http://s10/bmiddle/74039be6xbb7fa069cdd9&690
这里的民风纯朴,人们善良,在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间,时时能感受到这里浓郁的乡土芬芳,朴实无华的人性、关爱和温情。生活和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特别刻意的去了解这个城市里,那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虽然语言不通,但仍能处处感受到男女老少和左邻右舍的亲和、宽厚和友好。忘不了,在工地一直做门卫的一黑工,平时没有说过什么话,也没什么来往,在看到我背着行李,离开工地准备去首都的那天早上,吃惊的大张着嘴巴,一脸诧异的迎上前来,连连说“巴巴地”,“巴巴地”,法语意思是“不要回”,我很感动,差点掉了眼泪,只好安慰他说:“巴巴地信,巴地科托努”,法语意思是“我不回中国,我是去科托努”【其实,这段时间里,项目工地上,也只剩有2-3个中国人了,我差不多属于最后离开项目部的,对他来说,谁离开都不应该是意外之事了。而至今,仍然忘不了,他那大张着的嘴巴,诧异挂满脸庞的表情和模样,很内疚,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回到帕拉库市】。
http://s6/bmiddle/74039be6xbb7fabc4a945&690
当然,也忘不了这里凄美迷人的非洲日落;寂静星空中近乎咫尺的皎洁圆月,乡间小路旁的虫吟蛙鸣,草丛中若隐若现可爱的萤火虫……,这些风土民情都深深地让我着迷,唤醒了心底失落多年的那份童真与欢乐,重新拾起孩童时的快乐【这些,我都将在后续的文章里进行描述;也会记述这里人们善良的故事及文章】。现在每每想起这些,都能勾起那些恬淡的温馨与深深地怀念。
http://s3/bmiddle/74039be6xbb7fb24cda22&690
如果你有时间,请不要匆忙,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能慢慢地体会这个城市的宁静、悠闲、淳朴、温情和友好,能让你乐而忘返,忘记时间。【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