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两场球

标签:
杂谈 |
分类: 打球日记 |
去了趟香港,心血来潮,置办了套新武器;
一号木,XXIO MP700,9.5 SR
五号木,XXIO MP700,SR
七号木,XXIO MP700,SR
铁杆4-P,S,纯铁 NS PRO 950, R
挖起杆,加了一根纯铁 52度
推杆,SCOTTY CAMERON
在全民都为飞机准点上高香的时候,我也未能从延误中幸免;飞机从下午3:05分延误到6:35才起飞,到达香港市区时,大多数高尔夫用品店都已关门,所以匆忙间选择了这些装备,也不知是否合适;
回深圳,参加太平洋联盟组织的比赛,在世纪海景球场;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球场;用这套新置办的武器,感觉不错,打了84杆,推杆32,还不错;了解了太平洋联盟,感觉不错,加盟成为他们的会员;
世纪海景这个球场,典型的山地球场,落差大,球场自然景观相当优美,空气好,心情舒畅;球道及果岭保养都做得很到位;当天的比赛,博友八路军76杆获总杆冠军;这样的球场,打出这样的成绩,真是实力不俗;
第二天,小林安排打机场旁边的航港球场;球场状态不错,只是除了贯穿始终的水障碍外,球场没有太多的记忆点;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上午10:00下场,打到后九的时候,体力感觉明显透支,打到最后一洞的时候已经有点支持不住,PAR4洞一路敲敲打打过去,居然打了九杆才进洞;最后球场规则下成绩87杆;推杆表现不错30推;感觉选对了推杆;
打了两天这套新武器,总体感觉还是不错,三根木杆,因为之前我一直都在用XXIO的MP500的一木,五木和U7,所以基本能够适应,只是一号木可能长度方面有点不适应,还不能够打出距离,有待磨练;“纯铁”的铁杆组,击球的声音比较低沉,容易让人以为击球不扎实,其实效果不错,距离也比较正常;感觉比较容易掌控,只是杆头上沿的厚度还是略显厚了点;加的一根52度挖起杆,比我之前的52度球杆倒旋要多很多,所以两天在这根杆上吃了不少亏,几乎没有切过洞的;感觉最好的要属推杆,SCOTTY CAMERON果然名不虚传,才刚启用,就感觉像用了很久一样;值得推荐;
上一些球场的美图:
球会入口
发球仪式,杨和林两位会员,最后一位是八路军
13号洞开球,129码短帕三;小林发出同组今天第一杆,OB了;
13号洞发球台边的石头和树,造型摆得不错
13号洞果岭回望发球台
14号洞帕四,四个人都打+2;
我的发球不错,球道正中,可惜第二杆还要二百多码,五号木强攻,拉左下水了;
15号洞155码帕三
三个人的小鸟机会,可惜只进了我一个;小林的最近,可惜没进;
16号洞发球台
小林估计出门没拜,球停在树的后面,只能先打回球道
李总和小林拍回球道的球;到果岭还有两百多码;
李总一长推进了,保了加一;
17洞五杆洞,发球台看球道,落点很小,起伏很大;
我的球偏左,第二杆很难打;只能铁杆过渡回球道;
攻果岭一个大上坡
站球道上往回看,可以感觉落差很大
终于上了果岭,景色真是漂亮;苦尽甘来的感觉
最高点同组四人合影;
18洞帕四,又是很大的落差;杨总的球发得又直又远球道中间,可惜过去就是找不到球;
发球台往回看;乌云挡住了烈日,天气舒适;
小林准备发球,远端是会所;这样感觉落差更直观
杨总的爆力发球,真是又直又远;
第二杆还要150码,略短了点没上,切杆处理短了,两推又吞BOGEY;
果岭回望,发球台下应该是球会的LOGO;
转第1洞,这是神马球道啊?落点这么窄!
发球前还得再确认一下落球点;
我用一号木,发得有点偏右,结果顺坡滚到了坡底;剩下120码,大上坡用了七号铁还短十码,肿么回事?
第2洞球道,又是大上坡,170码用五号木按200码打,还是不够;
回望球道和发球台,令人生畏;
第3洞发球台,帕五,发球还是一如既往的落点小;
第二杆要面临一堆沙坑,其实到沙坑还有好远;
第三杆一百码,可惜没打上;
第4洞发球台,有个铃铛,因为看不清楚球道,只能通过敲铃提醒前组;
球道只露出一点点,前面什么情况完全不知道;
这应该可以称得上标志洞了,景色相当漂亮;
试挥杆的时候收杆很漂亮,真打了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呵呵
航港的照片另发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