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73fc3afct79c14f8df879&690
http://s8/middle/73fc3afctc18d1c077c77&690
http://s5/middle/73fc3afctc18d1bb6bc04&690
http://s7/middle/73fc3afctc18d1b412f16&690
台北故宫博物院高仿真複制藝術品
(日本二玄社出品)
清 八大山人(朱耷)
花鸟山水册
作品編號:SR8
定價:3600
元
尺寸:纵36.5CM 横30.5CM
九帧
纸本 水墨
册页
現藏于上海博物馆
电话:15801661006
简介: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个山,后更号人屋、驴、个山驴、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第九代孙。入清后隐其姓名长期隐居在南昌青云谱道院当道士。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清初四大画僧〔弘仁、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一。八大山人专工水墨画善书法,能诗文。其山水、花鸟作品,画风雄奇隽永,自成一家。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山水画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且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气势,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其署款"八大山人"联缀似哭之或笑之"之状。诗文题跋则含蓄隐晦"亡国之痛"狂放之态寄于纸上。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风,可分为三个时期,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署款传綮人屋,多绘蔬果、花卉、松梅一类题材,以卷册为多。画面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岁至
?岁为中期,画风逐渐变化,喜绘鱼、鸟、草虫、动物,形象有所夸张,用笔挺劲刻削,动物和鸟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鸟多栖一足,悬一足。白眼向天的神情。八大山人的书法学王献之,风格独特,意境高远以简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结构造型。后世评八大山人所写水墨画脱尽窠臼天姿超迈故能空前绝后为开一代生面八大山人的花卉画,继承明徐渭之画法,山水画取之明董其昌,创出自己的特色。此部画册,画题虽然不稀奇,但构图新奇大胆,笔墨率意清逸。图中用一双脚站着的鹌鹑的如白眼向人的眼光,露出明朝遗民的独立不和之气。八大山人在许多绘画作品上的款跋,相当精彩奇巧。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八大山人也能诗,所以他的画即使画得不多,题上自己随兴发挥的诗,意境就充足了。此部画册与《安晚册》(日本·泉屋博古馆)同一年所作,都是八大山人成熟时期的杰作!
八大山人是中国古典艺术史中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八大山人也是中国古典美术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八大山人是明皇族,失望孙。可是,八大山人又生不逢时,在明王朝的倾覆和满清王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华大地主宰的历史大变革中,八大山人经历了国坡、家亡、父死、妻、子俱丧的巨大打击。位躲避满清统治带来的的灾难和祸害,他出家为僧,遁入佛门,与青灯为伴,同书画结缘。由于长期的情感压抑和精神摧残,终于在挚友的离别之时,因情绪无法控制,致使一代高僧顿时成为了病癫狂人……
八大山人故居,青云普道院位于南昌市南郊定山桥畔。该道院已有2500年的历史,史建于西汉年间,称梅仙祠。至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为“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为“青云谱”,寓意“清高如云”。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携其弟朱秋月(牛石慧),改名换姓,把“朱”拆开成“八”和“牛”,厌恶世俗隐居于此,出家为道士,在此专心于书画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成为一代书画大师。
其人生似乎是个迷。生于明朝天启六年,是明宗室后裔,传为明宁潘朱权孙戈阳王奠土监的七世孙。他23岁时出家为僧,40余岁还俗,其佯狂玩世,疯疯癫癫,一生大半世以求书卖画为衣食,以冷逸空灵的笔墨和孤傲不群的形象,来宣泄的的满腔悲愤和家国之痛。所署八大山人,后人母之为“哭之笑之”,足见他胸中的悲愤和无奈。八大山人卒年为康熙44年(即公元1705年),享年80岁,也有81岁的说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