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像“开口说话”之谜

标签:
科技唐玺苏峪口神像持国天王杂谈 |
http://i2/dy/c/2011-02-28/1298834135_Emuh4C.jpg |
神像设计者唐玺。他身后是供奉持国天王神像的大殿
http://i0/dy/c/2011-02-28/1298834135_YL2ZMr.jpg |
位于苏峪口风景区的三清观
http://i0/dy/c/2011-02-28/1298834135_x54dDg.jpg |
唐玺在图纸上设计神像
http://i0/dy/c/2011-02-28/1298834135_hK6OC5.jpg |
由于视觉误差,我们眼中的“三维图”会“动”起来
有一座很普通的道观,由于地处贺兰山深处,一般游客并不多,也就很少为人所知。这天,空空的大殿里来了一个人,他端着一部相机,认真地寻找角度,为每一尊神像拍照。突然,他看到,一尊原本安静的神像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对他说着什么。塑像复活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种奇迹吗?难道神仙真的“显灵”了吗?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本版图片由 唐玺 提供
是真是假
三清观里的神像
“开口说话”了?
这位发现神像“显灵”的人,名叫唐玺,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名普通画家,在圈子里颇有名气。《发现》周刊记者辗转打听,终于联系上了这位传闻中的主角。
唐玺告诉记者,他的专业是绘画,不过,偶尔也会接接塑像的活儿,“算是我的第二职业吧,赚点儿生活费用。”
唐玺发现的这尊“开口说话”的神像,位于一个名叫“三清观”的道观内,道观坐落在宁夏银川附近的苏峪口自然风景保护区。这尊神像其实正是唐玺自己的作品,发现这座神像会说话,是在神像塑造完之后,“我有个习惯,要把自己的作品拍下来留念,神像塑好后,我就找了个数码相机为它们一一拍照。当我拍到这尊持国天王神像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看到它的嘴巴一张一合,像在说着什么,但是我竖着耳朵听,却什么也听不到。”
眼前的情景把唐玺吓了一跳,为了确认不是自己的幻觉,他赶紧叫来周围的人。大家凑过来观看,只见,用肉眼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座塑像,在照相机显示屏上却像活了一样。
难道神像真的“显灵”了?眼前的景象让大家非常惊讶。“我们就讨论,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一时半会儿没讨论出个结果来,但从那以后,这座小小的道观,就名声远扬。唐玺告诉《发现》周刊记者:“从济南、深圳、北京,甚至台湾,都有客人慕名远来。”
摆摆原因
泥塑的神像为啥嘴巴一张一合
神像“显灵”的说法,当然缺乏科学依据。可是,神像“开口”的事情,又客观存在。谁能说清这其中的原因呢?
嘴巴里面藏了“机关”
一些去过这座道观的游客,纷纷猜测,是不是神像的嘴巴里藏了机关,所以才会“开口”。
对于这个说法,唐玺一口否定,“神像当初就是我设计的,设计时,根本就没想过让它开口说话。”
唐玺说,神像塑造的过程,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我先是在纸上设计出神像的大致模样,就是用铅笔画,简简单单的线条。这尊神像的名称是‘持国天王’,我参考了历代的塑像风格,又加入了自己的创造。设计图是没有颜色的,设计好就交给工匠。工匠打模板、包出一个简单的人形状,然后上泥。等他们做好坯子后,我们再一起将塑像的形状细化,并进行彩绘,最后完成。”
唐玺塑过不少神像,都是按照这个方法做的。后期细化和彩绘时,他也参与其中。神像的嘴巴那里,“就是普普通通的做法,塑形、彩绘、上色,没有任何所谓的机关。”
和三维图画一样,是视觉误差
三清观的神像会“说话”,事情传开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人很多。有人猜测,是不是大殿里的光线变化,导致人们产生了错觉。不过,这个猜测很快被否决了。因为这座供奉持国天王的大殿,是传统的大殿结构,窗户和门都相对狭窄,也常常掩闭,室内光线基本没有变化。
慕名而来的人当中,也有不少学者,他们则从另外的角度,解读了神像“开口“的原因。
根据《北京科技报》的消息,一开始,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的副教授杨泽林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类似于三维图画的道理:“本来是一张张平面不动的画,然而由于线条的间距,明暗交替的位置等因素,当人站在一个合适距离的时候,由于视觉上的误差它们便会动起来。”
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教授张磬兰也提到了一个例子,“比如法国、德国的国旗,一般人看着是均匀的几个颜色很宽的条拼起来的,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如果我们拿着尺子量这些国家的国旗的话就会发现,每种颜色的宽度是不一样的,而这样几何上的差距,却使得我们在视觉上、感觉上是平衡的。”
不过,专家们又提出,所有这些图,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是由很多相似的图形,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而神像是一张夸张的人脸,与这些奇异的图形似乎相去甚远。因此从各种位置观察时,产生错觉的可能性都不大。
为啥神像只在相机显示屏上“开口”
在反反复复的讨论中,专家们的焦点集中到了“相机”上。因为,不管是唐玺还是来参观的其他游客,都是在相机的显示屏上发现了神像“开口”的神秘现象。
最终,宁夏大学的专家教授达成了一致的解释。对于他们的解释,唐玺虽然不尽认同,但记得倒是颇为清楚。
“按照他们的解释,问题出在人们用来拍照的相机上。现在,大家普遍使用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记录图像的方式,其实是靠像素,也就是一个点一个点来记录颜色。如果在同一个点上,假如说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像素的话,那么它只能记录一个颜色。我做的这尊神像,嘴巴微张,上下嘴唇是红红的,中间那部分凹陷进去的口腔是黑色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假如拍摄距离足够远,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要通过一个像素表现出来。这个像素只能记录一个颜色,要么红色,要么是黑色。这种情况下,颜色就发生了跳跃,相机显示屏幕上,神像嘴唇之间凹陷进去的颜色不停地变换。一会儿红,一会儿黑,看起来就好像嘴唇在一张一合。”
为了证实上述解释,记者请教了南京大学恒通科技开发公司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听了记者的转述,他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不过,这并不能解释神像嘴巴一张一合的问题。
“这个原理适合所有的数码相机,但并不是在拍摄所有物体时,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怎么解释?”
相机一固定,神像为何就“闭嘴”了
?
张先生的疑问,倒是没能难倒唐玺,唐玺说,中央电视台曾邀请他参与拍摄过一个有关神像“开口”的节目,拍摄中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摄制组在宁夏进行拍摄时,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阵子,不管怎么拍,这尊‘持国天王’就是不肯张口。怎么回事呢?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一旦相机稳定在三脚架上,‘持国天王’嘴巴就不张了。而把相机拿在手里,塑像的嘴巴再次动了起来。”
原来,当相机固定下来以后,像素捕捉拍摄物体时,颜色很稳定,不会发生跳跃。所以,此时,在相机显示屏上,神像的嘴巴始终微张着。而拿在人手中的相机,其实一直处于晃动之中,即便人们努力地让手固定下来,还是有不易察觉的抖动。此时,由于像素在不停捕捉拍摄物体,相机镜头不断摇晃,于是,神像两片红嘴唇之间原本黑色的区域,就一会儿呈现红色,一会儿呈现黑色。嘴唇就“动”了起来。
还有疑问
我塑了68尊像
为啥就这尊“说话”
自从苏峪口三清观里有个神像会“说话”的事情传开后,设计者唐玺就大名远扬。“塑像不是我的专业,可是我反倒因为这个出了名。很多地方都找我去做塑像,有位台湾的老板,不知道怎么打听来的,也找到了我。”
台湾来的老板,给唐玺出了个难题,“他让我塑一尊郑成功像,还提了个要求——也要能‘开口’说话。”
对方的要求,把唐玺难住了。可是见对方态度殷勤,言语诚恳,唐玺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最后做出来的塑像效果怎样呢?唐玺说,还好,算是完成任务了,“我做的郑成功塑像,用有的相机去拍,嘴巴会‘动’,有的相机去拍,嘴巴则不动。”
在后来设计塑像时,唐玺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比如,要想让神像“说话”,嘴巴得设计成微张的样子,但是这张的程度具体需要多少,效果才最好,就无法掌握了。另外,唐玺还觉得,塑像“开口”的秘密,“可能在于颜料。”他解释说,给神像涂嘴唇的颜料叫做章丹,是橘红色的。不过,当记者问起章丹能让塑像开口的具体原因,唐玺又表示,“实在是解释不清。”
另外,唐玺对专家们的解释也一直心存疑虑:“我在那里一共塑了68尊塑像,其他也有嘴巴微张的,可为什么它们在相机显示屏上就不说话呢?”
唐玺说,他期待着有人能科学地、全面地解答这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