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聚齐后走出百花巷,迎面就是一堵高大的黄色石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朝两边一望,右侧有一座方塔赫然挺立,高不可攀。这就是古城最出名的建筑,科尔多巴大清真寺。
大寺建于8世纪,当时规模仅次于麦加它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它也代表着科尔多瓦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地位。大清真寺在13世纪后改作科尔多瓦大教堂。
如今这座西班牙最大的清真寺,对于西班牙的穆斯林来说,这里是仅次于麦加和耶路撒冷的朝圣之地。从地形上看,清真寺分为前半部的橘园和后半部的清真寺主体建筑,整个建筑为长方形,长180米,宽130米,其雄伟壮观可与耶路撒冷和麦加的大清真寺媲美。该寺主要分宣礼楼、橘园、礼拜正殿、圣墓几部分,橘园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从正门进去,迎面就是郁郁葱葱的橘园,高大的棕榈树和翠绿的橘子树给清真寺带来勃勃生机。橘园里有一个水池,是穆斯林在礼拜前履行净礼的地方。大家在橘园内拍拍照,努力感受这千年寺院的不一般宗教氛围。1994年,整个科尔多瓦历史中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分为前半部的橘子中庭和后半部的清真寺主体建筑,两部分面积相等。
庭院中种满幽香的橘子树,各种绿植修建的整齐。我们的行程只是参观大庭院,是不进入寺内参观的,无法欣赏数百根大理石柱支撑的宏伟大堂。我和导游说了几次,一定要进去看看。陈导游真好,让我计算好时间就行。
大院子四周有回廊,靠大门的回廊墙壁上挂着排列整齐的木椽子。虽然木椽子已被侵蚀发黑,但仍能看见上面刻的文字。这些都是以前的木构件,作为文物陈列着。角门处有两个铜钟。
大门右侧是高达93米的尖塔形钟楼,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寺内的宣礼员可按时登楼呼唤信徒做礼拜。18世纪后,这座宣礼楼被基督教徒们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楼所替代。游客可以登顶俯瞰科尔多瓦城市风光。
跟着导游在院子里转悠,听着解说,一种发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悠悠岁月,虽能让气吞山河的帝王们荣耀一时,威风一生,但一切都会被风吹雨打去,千秋帝业也终将成为泡影,科尔多瓦清真寺就是帝王谋求霸业的一个见证。
公元785年,雄才大略的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想让科尔多瓦成为与东方匹敌的伟大宗教中心,在科尔多瓦的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清真寺。后来经过拉赫曼二世、哈卡姆二世和哈里曼三世的改建和扩建,建筑工程达到顶峰,成为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可容纳2.5万人的大寺院。当初,伊斯兰教在科尔多瓦盛行的时候,这座清真寺代表了科尔多瓦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崇高地位。
在16世纪,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下令,将清真寺改建成了大教堂。历经两百多年的融入交合,这里演变成一座两种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存的奇妙建筑。因此,它也被人叫做科尔多瓦主教座堂,
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我征询导游同意后,跑去买了进入寺内参观的8欧元门票。我看看表,只有30分钟的参观时间,其他团友都去购物小店转悠了。但愿他们能多耽搁会儿啊!
踏着鹅卵石铺就的小径,经过花木繁茂的橘园中庭,匆忙走进清真寺大殿内。建筑形式独特的大厅,连续的阿拉伯拱廊是最大的看点。
整个大殿内排列了850根柱子,柱子间只是在南北方向由拱券相互连接,作为大殿的承重结构。这些拱券除了功能作用外,装饰效果也非常强烈。
这多达850座马蹄形拱门层层叠叠在眼前展开,营造出空旷深邃的空间感。拱顶鲜艳的红白二色线条,充满阿拉伯风情,营造出梦幻般的气氛。石柱林将正殿分成南北十九行,每行各有二十九个拱门的翼廊,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纵横,构造出一种空旷而深邃的意境。
伊斯兰建筑的基本特点就在于拱券众多的花色,其中以马蹄形和火焰形为主。大寺又增加了小半圆形、桃形、三叶形、梅花形等各种复杂的花瓣形。当人们一走进大殿,立即就会被这些密密麻麻的圆柱和拱券所震惊。
伊斯兰教禁止崇拜圣物,大殿内并原来不需要象基督教堂那样设有圣坛,因此大殿的内部采用广厅式,无需将完整的空间分割为小单位。
一个神龛前聚集着不少欧洲团队的游客,我知道这是有价值的地方。两个贴金的神龛,阿拉伯风格浓烈。这是9世纪增建的祈祷室,位于清真寺最深处,朝向麦加方向,雕饰着花草与阿拉伯文字,装饰尤为华丽。
这里叫“米哈拉布”是整个清真寺中最美的地方,所谓米哈拉布,是指设于面向麦加的墙壁上的壁龛。受命于哈卡姆二世而建的八角形穹顶上的圆顶,呈贝壳形,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刻出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壁龛正面的马蹄拱非常秀逸,支撑它的两对圆柱用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覆盖,漂亮的马赛克、装潢灰浆,有规律地勾画出纯几何形纹样,被装饰得色彩斑斓的米哈拉布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这么美丽的清真寺,在收复失地运动结束的同时就被献给了圣母玛利亚,从而成为大教堂。
科尔多瓦清真寺是公元786年由伍麦叶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一世下令修建,历经数代哈里发才建造完成。大寺内面积太大了,一排排的拱廊真是繁复。令人震撼的红色条的廊柱、拱门布满了整个大厅,身在其中环视,360度到处都是。这要费多少人工啊!
在大寺的中间是个基督教的礼拜正殿,由斑岩、碧玉和彩色大理石石柱构筑,统一成科林斯柱头。
很多人正在此做祷告,没好意思去正面留影。圣坛上雕刻和神像精美无比,大穹顶也很精致。
不过这个从“圆柱林”中冒出来的教堂,令人感觉突兀。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当初是赞成这一改建工程的。然而,当他来到施工现场进行视察时,对大教堂参事会大发雷霆。“假若早知道你们的企图的话,朕绝不会答应,你们建的教堂哪里都有,可是你们毁掉的却是绝无仅有的呀!”
寺内还有几个圣坛都很有特色,可惜我是个宗教的门外汉,只能看个热闹!
原来在13世纪天主教徒占领科尔多瓦后,清真寺被改为教堂。15世纪开始进行部分改建,拆除了许多马蹄形拱门,将连接中庭与大厅的修罗门改建为哥特式,又拆除大厅中央的屋顶增建了一座小教堂,并且增加了壁画、油画等教堂常见的装饰。
改建工程也耗费了240年时间,混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的建筑式样,游览整座建筑就仿佛在时空中穿越。
地面上还有几处石刻。
掐着表,看了30分钟,行了,把主要的看到了就已经很开心了。
这个使劲争取才看到的世界遗产,真值!还是团友对我的称赞说得好:“驴总能把跟团游,玩儿成自由行!”。行了,别臭美了,赶紧走出去找大家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