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和田墨碧玉鉴赏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新疆和田玉 |
和田墨碧玉鉴赏
和田墨碧玉是和田碧玉的一个品种,她有着和田玉共同的性质,软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7,密度为2.96—3.17。并不多见,纯正的墨碧玉更少。
产地为新疆和田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目前只见到墨碧玉籽料。
属和田碧玉的一个深黑色品种,谈到这里我们先说说和田碧玉。
http://pic.baike.soso.com/p/20130712/20130712024922-1426441953.jpg
和田碧玉是和田玉里的一个品种,在我国按产地有昆仑山碧玉和玛纳斯碧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玛钠斯县出产量最大,所以碧玉又称“玛钠斯玉”。碧玉的质地细腻如墨绿色凝脂,很少有瑕疵。到了清朝乾隆中期以后,碧玉才成为宫中普遍使用的玉种,他们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等多种传统做工,又吸引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昆仑山碧玉的特点则是:颜色比较纯净,含杂质少,墨点细,没有白斑。昆仑山碧玉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开采,但开采量很有限,目前留存下来的实物也是非常少的。
新疆昆仑碧玉,透闪石成分高达91%-93%,油性最润,颜色碧绿墨绿;新疆昆仑碧玉的玉质是各类碧玉中最佳的。
和田碧玉的性质:
通过肉眼观察,试验采用的玉龙喀什河产出的碧玉籽料样品呈暗绿色,微透明,玻璃光泽,质地细腻,隐晶质,透光观察可见少量、稀疏分布的黑色斑点。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在单偏光下无色,和田碧玉样品分布有少量、不透明的黑色斑点状金属矿物;在正交偏光下可见基本上为闪石类矿物和少量黑色斑点状矿物。
闪石类矿物呈纤维状集合体,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显微细晶结构,粒径为0.01--0.03mm,高倍镜下可见典型的纤维交织变晶结构(图1)。
另一类为显微粗晶结构,粒径为0.1--0.4mm,纤维集合体呈束状结构,每一束闪石在正交偏光下同时消光,闪石束的外形轮廓大都呈短柱状,似辉石假象,分散分布于细粒闪石基底中。此外,在有的薄片中还可见到呈脉状的第二期闪石,闪石为纤维状平行生长,与壁脉垂直呈梳状,纤维长即脉宽为0.1--0.3mm(图2)。黑色斑点状矿物在闪石矿物中零散分布,是一种交代残留矿物,其形状为浑圆状或不规则状,大小不一,粒径多为0.1--0.5mm,个别大者可达1.0mm左右(图3)。
http://s2/orignal/64d885fata9049e8343f1图1
http://s1/middle/64d885fata9049ea21530&690图2
http://s3/middle/64d885fata9049ec7d922&690图3
为了准确地鉴定闪石类矿物的种属,对和田碧玉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
电子探针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其结果是,按照国际矿物学协会对角闪石的命名规则,该地区碧玉的主要矿物角闪石有两种归属,一类是Mg/(Mg+Fe2+)>0.9,为透闪石;另一类是Mg/(Mg+Fe2+)<0.9,为阳起石。样品中黑色斑点状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见表2。为了对比,表2中列出了玛纳斯碧玉的有关资料。
http://s4/middle/64d885fata9049e4b1b13&690
表1 样品中闪石类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http://s1/middle/64d885fata9049e6b4500&690
表2 样品中铬铁矿类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从表2中可知,样品中的黑色斑点状矿物均为铬铁矿,Cr2O3的质量分数高达40%~60%,根据次、多的化学成分,具体分为铁2铬铁矿和镁铁2铬铁矿。
众所周知,铬铁矿是超基性岩的一种标志性矿物。与玛纳斯碧玉中的铬铁矿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即和田碧玉中铬铁矿的Cr2O3和FeO质量分数较高,而玛纳斯碧玉中铬铁矿的MgO和Al2O3质量分数则相对较高,这对分析其原岩的特点和类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了解了碧玉的化学成份和晶体结构,我们也就明白了墨碧玉,墨碧玉也就是碧玉黑色的一种,现在我们要探讨墨碧玉致黑致绿的原因。我们知道,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所以我们常说红得发黑、墨绿、蓝黑——红绿蓝三原色深到极点,都是黑色。所以墨碧玉的表征色是黑色,是因为颜色深到一定程度的原因。但是加强光照仔细看,墨碧玉的绿色就呈现出来了。
墨碧玉(碧玉)透闪石软玉的成因,碧玉大多数是蛇纹岩型矿床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温度和压力的增加,以及变质热液的作用生成的透闪石。其他还有角闪石的透闪石化作用、辉石的纤闪石化作用、基性岩的热力变质和碎裂变质作用等等。根据不同的成矿原因,软玉内的化学成分略有不同,所含杂质也有所不同——这些是造成“万种玉”的物质基础。
软玉是“透闪石——阳起石”的混合体,又说软玉是钙(镁/铁)硅酸盐的水合物。软玉的化学组成为Ca2(Mg,Fe)5[Si8O22](OH)2。这里的镁和铁是可以置换的。如果全是镁,Ca2Mg5[Si8O22](OH)2是透闪石;如果全是铁,Ca2Fe5[Si8O22](OH)2是阳起石。(说明:Ca是钙,Mg是镁,Fe是铁,Si是硅,O是氧,H是氢。)碧玉的“透闪石——阳起石”含量在85%~95%,此外含有大量其他杂质(也是我们看到碧玉多黑点的原因),尤其是铬的含量显著高,达到0.1%~0.5%。铬元素是碧玉的致色元素,所以碧玉显示出一种较为鲜艳的绿色。(翡翠的绿也是铬元素致色,所以碧玉和翡翠的颜色有点像)。
青玉:青玉的“透闪石——阳起石”含量在97%以上,其他杂质(如钠、钾、铝、硫、碳等)在3%以下,基本上不含铬、镍、钴、钛等致色元素。纯净的透闪石是无色或者白色的(结晶形态不同);阳起石的颜色由带浅绿色的灰色至暗绿色。所以,我们可以分析出结论:随着软玉中铁含量(也就是阳起石的含量)增加,玉石的颜色不断变深,青玉的颜色是铁元素形成的颜色。
经过分析,和田白玉中铁的含量在0.7%以下;青玉含铁量大约在2%~3%(平均值)。所以青玉随铁含量的增加,颜色确实逐渐变深,直到黑色。而且,青玉的颜色往往是Fe(OH)2
--Fe(OH)3转化中特征的灰绿色。
颜色:深墨绿-黑绿色-墨色,透明度:常见为不透明 ,硬度:6.5~7.(由于包含了硬度较高的物质,可以划动长石,但不能划动石英)
。在强光手电下,呈现碧绿色。
再说墨玉:墨玉:墨玉白玉或清白玉被石墨沁入。偶然形成概率决定。衍生:青花(石墨沁入少)。主产于新疆和田、且末县的墨玉为和田墨玉,隶属于和田玉大类,是一种软玉范畴,是新疆和田玉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它具备和田玉一样的优秀品质,坚致而温润,其中纯漆黑如墨者,色重而质腻,纹理细致,光洁典雅,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
和田墨碧玉籽料欣赏
阳光侧阴旁石头上泛出的碧光
http://s13/small/005CMbaagy6Jx9Vsfak0c&690
直径2mm切片强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