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诗集锦10首》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词曲赋 |
http://s13/mw690/0027ELsOgy6WwWmvdjC1c&690
引言
七夕染甲,是中国女性的习俗。
《诗经·卫风·硕人》形容为“手如柔荑”,是中国女性对手部美态的追求标准。根据《采药录》《古今事物考》和《陔余丛考》等文献记载,染甲习惯在中国流存久远,战国时已出现,并在唐、宋之际盛行。古代妇女以凤仙花作为染料。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志》记载﹕将凤仙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再浸透到棉纱上,缠裹在指甲上一晚,如此重复三至四次,指甲则可染至深红色。凤仙花于夏初至秋天连续盛开,为染指的最佳时机。
各位诗友们来自不同地域,却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凤仙花的风姿和格调:剪梅的古典诗情、梅易的轻盈灵动之气、杨杨的娇香楚楚之态、夏利的高贵出尘、月下听风的典雅质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童年已逝,记忆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且将这些诗情与文笔,为惹人怜爱的花儿写下纪念《凤仙花诗集锦》,以告慰逝去的童年。
本期特别致谢杨杨、梅易、夏利、月下听风、一剪梅的精彩诗词作品!
文/一剪梅
传说中
栖落梧桐
古老的诗篇
太阳之翼
点燃山脉
她的魂魄
修竹般窈窕
翠璧生辉
桃花般妖娆
祥云萦绕
一剂微凉的毒
红粉白的情思
秋夕夜
多少夏季
枸树叶
瓷碗
一部交响乐
后夜里揭开
月光下
若是秘密
凤之仙
如果某天回来
而是静静
一株花般
2《临江仙.凤仙花情怀》
文/杨杨
夏日凤仙花正艳,娇妆嫩蕊芳丛。
摘来醉染指尖红。
蔻丹添妩媚,罗珮绕朦胧。
轻抚筝弦樱口启,繁星羞眨眸瞳。
香音玉露恰重逢。
良宵柔似水,绮梦且身融。
3《定风波.凤仙花》
文/梅易
雨后花开几朵轻,清凉夏日试娉婷。
池上芙蕖尘不染,看厌,过墙小蝶好心情。
叶翠流波风浅动,柔捧,清香袅娜袖边生。
俏丽女儿螺髻绾,偷剪,嫣红一抹指尖凝。
4《七绝.凤仙花之一》
文/一剪梅
清辉今夜谁人共?翠墨纱窗咏晚风。
半阕凤凰歌未尽,芊芊玉指染秋虹。
5《七绝.凤仙花之二》
文/一剪梅
疏篱月上柳稍头,丹蔻情思意未休。
采药仙翁留宿醉,秉梭织女诉轻愁。
6《七绝.凤仙花之三》
文/一剪梅
一脉香薰芳露重,浅妆玉笋画丹青。
银河漫溯无边雨,捣药秋窗夜夜听。
7《唐多令.凤仙花》
文/杨杨
羞面抹红胭,指尖涂蔻丹。
袖藏香、裙舞翩跹。
簇簇凤仙花正艳,撷数朵、汁儿鲜。
风暖碧溪弯,雨柔翠柳烟。
露珠凝、娇楚堪怜。
身挡伞遮呵护处,欲伴汝、梦中牵。
8《花之魅影.凤仙花》
文/夏利
凤凰绝世的艳美
染熟一场
回荡千年的传说
魅惑的飘影
将鲜红的血液
遗留在指尖
仙境远在云深处
花开一笑念红尘
高贵的素颜
浓浓的沉香
遮掩不住
持久悦心
甜甜的
浓情蜜意
9《七律.凤仙花》
文/月下听风
黄莺啼破一花丛,金凤初生雨幕中。
浓淡相宜堤上景,春秋自在指尖红。
萦怀风韵香依旧,醉眼韶华意未穷。
独赏幽庭芳径外,尘凡世界各不同。
10《七绝.凤仙花》
文/一剪梅
诗咏鸾凰洛水东,秋思无限诉情衷。
丹砂暮雨寒烟翠,玉靥玲珑笑晚风。
注:
鸾皇(鸾皇):亦作“
http://s11/mw690/0027ELsOgy6WwWocfVM1a&690
http://s14/mw690/0027ELsOgy6WwWpvdSJcd&690
http://s16/mw690/0027ELsOgy6WwWr8eiXff&690
孤云点墨:《凤凰与凤仙花》
老家洛阳北邙有座凤凰山,得名于《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竹书纪年》有载:周成王定都洛邑后,率文武群臣到卷阿宴歌游乐,见凤凰飞舞,即兴作歌曰:“凤凰翔兮于柴庭,予何德兮以威灵!”周成王的叔父召康公也赋诗一首,即载于《诗经》的名篇《卷阿》。还有一则传说:凤凰山是北土命脉。不知哪个年代的哪些人,发了疯似的到山上采矿,据说他们在凤凰脖颈处挖到了黄金。他们运走了黄金,北方命脉却从此中断……老人们口里的一声“断了”,充满惆怅、茫然和无奈——让人惋惜至今!
小时候,插秧时节的情景记忆犹新。春末夏初,气压低垂仿佛一只半透明的蒸笼篦,雾气迷濛的凄寒。润蓝似水的天穹,远远的,如同少女清澈的眼神。地平线上,一排排高低不一的绿杨挺拔而高大,枝叶交错,横竖牵绊,“沙沙”作响。碧嶂清丽的凤凰山体,低低睡在东北角的天际,仿佛有隐约的吐纳和鼾声,女神般伸开臂弯……看到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
风仙花的情结也源于童年——外婆家门口种有一大片凤仙花,芬芳四溢,枝叶婆娑,郁郁葱葱。花瓣有白的、粉的、红的、黄的。那苦涔涔的药香,沁人心脾的美妙气息。夏夜里最重要、饶有情趣的事情是包指甲——对于女孩儿来说。要用巴掌大的枸树叶子和细棉线,凤仙花兑了明矾捣碎呈膏汁状,淋漓着,把碗底染得红红的。“第二码指不能包啊,鸡叨狗咬!”沁凉的药香弥漫指尖,痒酥酥的——那一夜睡在竹凉席子上,梦也痒酥酥的。
凤仙花和凤凰扯上关系,真有些惊心动魄。吴仁壁的诗《凤仙花》说:“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明代瞿佑的《渭塘奇遇记》里有诗云:“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盘夜捣凤仙花”。在中国古代,人们竟视凤仙花为凤凰的魂魄与化身。在西方,凤仙花的美名也有经典传唱。《圣经.雅歌》是一部动植物百科全书,遍布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美妙隐喻。《雅歌》里写道:“我以我的良人为一棵凤仙花,在隐基底葡萄园中。”在没有现代化妆品的巴勒斯坦地,凤仙花用来染指甲,也是女为悦己者荣的必备之物。
凤凰的传说已经很遥远,凤仙花却很家常很普通。那花朵的美艳和热情,有照亮人生的光辉——仿佛一种启示:也只有凤凰可以比拟。能够收集10首《凤仙花的诗》真的非常意外。诗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却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凤仙花的风姿和情调:剪梅的古典诗情、梅易的轻盈灵动之气、杨杨的娇香楚楚之态、夏利的高贵出尘、月下听风的典雅质朴……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童年已逝,记忆如同断了线的贝壳,捡不起,串不成。唯有想起坍塌的泥墙院落里盛开的凤仙花,又唤起对童年情趣的莞尔一笑。且将这些诗情与文笔,为惹人怜爱的凤仙花写下纪念,以告慰逝去的童年。
(孤云:2015年10月)
http://s10/mw690/0027ELsOgy6WwWtzVWx89&690
图文编辑:孤云
审稿: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