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岞后里正顺王宫及正顺尊王信仰

标签:
正顺王谢枋得小岞后里惠女民俗活动 |
分类: 小岞非物质文化 |
小岞后里正顺王宫及正顺尊王(谢枋得)信仰
http://s3/mw690/0027Euj6zy7ooGQUDuy42&690
注释:
①
以“李文会历史文化研究”为主题,结合李文会故居、千年古井、南宋宰相李文会历史纪念馆、后里社学遗址、闽南宗祠文化、惠女风情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
②
后里小宗(李氏)家庙、叶氏祖祠、王氏祖祠、东边(李氏)祖祠、后厝(李氏)祖祠、西头(李氏)祖祠、大厝陈祖祠、东井(陈氏)祖祠、潘氏祖祠。
http://s8/mw690/0027Euj6zy7ooGYnLDx17&690
http://s7/mw690/0027Euj6zy7ooHaLkkm06&690
③谢枋得简介:
谢枋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宋史列传》对谢枋得是这样描绘:"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http://s7/mw690/0027Euj6zy7ooHfQiOy76&690
宫内主祀正顺尊王,奉祀妈祖、告海公、舍人公等神袛。宫外竖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小岞后里山城碑记”一方,高22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记后里乡民筑城抗倭事,《惠安政书》载:“……不如后里,其堡险而有泉,日者倭由辋川捣之,四枕藉而幸不破,民素骁勇……”碑文已风化。
http://s8/mw690/0027Euj6zy7ooHjZPYb47&690
还尚存部分印有“正”“宫”“庙”标记的砖瓦片及明代始建石、木雕构件。2006年公布为惠安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4/mw690/0027Euj6zy7ooHnPsUB9d&690
http://s13/mw690/0027Euj6zy7ooHxG7mcdc&690
http://s3/mw690/0027Euj6zy7ooHxBIQie2&690
信仰起源(摘自:小岞后里正顺王宫宫记)
据传,南宋末年,惠安小岞后内(里)出了一个豪杰,名叫李雄,曾是文天祥抗元义军的一名将佐,和谢枋得是至交。文天祥谢枋得殉国后,李雄潜回惠安并画谢枋得像于家中,以纪念这位挚友,并以谢枋得矢志抗元、不仕二主、以身殉国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家乡继续从事抗元斗争。李雄去世后,其后裔一直在家中奉祀谢枋得。
http://s7/mw690/0027Euj6zy7ooHssUZg36&690
到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四处侵扰,盗贼横行。当时后内乡里居住着李,陈等上十个姓氏的乡民,乡民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协力筑成小岞后里之城(现正顺王宫外大埕右侧还竖立着一方“小岞后里山城碑记”)以备抵御倭寇入侵。时倭寇由辋川直窜小岞,强寇压境,乡民一片惊慌,纷纷请示乡中诸神明,群神无主。为了给抗倭寇斗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鼓舞,经由各姓氏派人协商,一致推举供奉在李雄后裔家中谢枋得为抗倭主神,在乡民中广泛宣传他矢志抗元、不事二主、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果然群情激发,乡民凭着坚固的后里城堡、凭着古井的水源供给保证、借助爱国志士的威灵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http://s11/mw690/0027Euj6zy7ooHqWmfg7a&690
抗倭胜利后,后里各姓氏为庆祝胜利,筹资兴建宫庙以纪念抗倭有功的谢枋得。按照传说谢枋得曾被明朝宣宗皇帝敕封为正顺尊王,就称谢枋得为正顺王或正顺公,被奉为后里境主,庙宇也就叫正顺王宫,至今已有4百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