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家乡话,你还会说什么话?二十年前,也就是我上大学的那年,我除了会说土里土气的家乡话,连大多数人都会说的普通话我都不会说。
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镇叫牛埠,位于无为县的最南端,离县城有五十公里远,它的方言自成一家。我们那儿的人去县城办事,讲话稍微快一点,连县城里的人都听不懂。那时候我们还以为是一种优势,因为这样子我们说人家坏话,就不用担心人家会知道。后来想一想,真是可笑至极。
九六年秋季去合肥上大学,在农村生活了二十年的我,遭遇的第一个障碍就是不会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宿舍里八个人,有四个人来自外省,四个人是安徽人,就我不会普通话。因为他们都来自城市,至少高中三年是在城里读的,只有我来自遥远的偏僻的乡下。我那生硬的家乡话仿佛是外语,别人根本听不懂。我清楚地记得,经常我讲笑话给大家听,最后竟然没有人笑,因为人家听不懂我在讲什么。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学讲普通话,直到大一下学期结束,我才基本上会讲普通话。放假回家,给村上的孩子秀几句普通话,把那些从没出过远门的孩子给逗乐了……
因为自幼生长在小村庄里,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除了书本就一直与泥土打交道,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等长大了,走进城市,很多年都不改乡音,只要我一开口,人家就知道我是来自农村的。从上大学开始计算,我到城市也已经满二十年了,至今很多人听我的口音就知道我是外地人,多数人都说我是苏北人,然后我告诉他我老家是安徽的,他就会说安徽人讲话和苏北人讲话差不多,然后我只好笑笑。
现在来讲讲无锡话。2000年暑假我到无锡报到上班,下了火车,挤上11路公交车。车上的无锡人叽里呱啦讲话,我一句都听不懂,感觉就像外语,特别像日语。后来租房子,房东家的老太太不会讲普通话,地道的无锡话每次都让我好一顿揣摩,最后还是她的儿子来解围。因为上班的第一家公司里多数是无锡人,几年后我基本上能听懂无锡话了。但是也只是听得懂,至今还不会说无锡话,当然没想着去说,也没有机会学着说,因为在无锡外地人太多,即使本地人基本上也都会说普通话。
说真的,不怕大家笑话,至今普通话我都说不好,经常遭遇发音不准被别人纠正的窘境,但是拼音打字没有问题。我想,语言的学习必须趁早,最好从儿童时期就要开始学习,等长大成人再学就很难了,除非你置身那个语言环境,逼着你去学,否则无法生存。
像学习英语,我们是从初中开始学习ABC,没有口语教学,没有听力课程,高考也没有听力。大学英语开始教授听力,但是我的英语听力几乎为零。我的英语四级考试,听力15分我几乎为0,因为耳机里播放的英语我压根一句都不懂,索性就把它关了;还好听力题都是选择题,然后完全凭感觉选择。四级考试我考了75.5分,然后考英语六级就没有考及格。整个学生生涯,学的都是哑巴英语,所以后来工作了遇到老外根本就开不了口。哪里像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会讲英语,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学校加强了口语教学。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迫不得已加强英语口语学习,买了很多书籍,还花了一万多元报名参加培训班,也只是取得一点点进步,开始是敢开口说英语,后来能与老外做最基本的交流。当然,也只局限于“基本”,能够与老外畅快地沟通还远着呢!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