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被寄宿家庭赶出门

标签:
育儿 |
我们为什么被寄宿家庭赶出门
一大早收到John的短讯,“你最好尽快帮Jack和Tom安排新的住处,他们俩今天又犯规了,把我和太太吵醒了。这样的事连续发生,我们实在无法忍受下去”。John夫妇是医院护理人员,三班倒的作息时间。Jack和Tom搬进入住前,和他们“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周日早上十点钟前保持安静。John做寄宿家庭多年,之前入住都是女孩子,但这个学期换了男生,情况就不妙。这俩少年小子早上迟起床,火烧脚式的匆匆忙忙赶时间。人一心急自然动作大,加拿大房子木结构,隔音效果差,关门、下楼,声音特响,不把John夫妇吵醒才怪呢?
开学不到一个月,又要搬家,谁叫我们的孩子不好好地守规矩?我在电话里答应John,我们尽快处理妥当。
正当我打算讲中学留学第四周故事,就碰上了上面的事件。而且更加凑巧的是,当天晚上我收到一个邀请,参加一家多伦多中学召开的新生寄宿家庭见面会(Home
stay
新生见面会(student orientation)、新生家长见面会(parents
orientation)、新生寄宿家庭见面会(Home stay
这话提醒了我们中国的家长们,你们在精心选择加拿大学校同时,有没有也要细心选择学校附近的寄宿家庭?
既然寄宿家庭与留学生关系那么重要,那我们就讲讲如何和寄宿家庭相处吧。
事实:我们的孩子从头到尾很少参与选择寄宿家庭
开学以来我有机会跟不少的走读少年留学生聊过,他们告诉我,来加拿大读书之前,他们的父母会在选择学校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但选择寄宿家庭方面他们较少参与。说实在话,家长很难参与何况孩子呢?
来到加拿大,孩子们马上面对两方面的挑战:学校与寄宿家庭,而这些挑战远远超过他们在国内备战中考、高考的小伙伴所面对的挑战。他们在校园里已经历选课的困惑、上课听不明、作业不一样、交友有困难、课外活动不知从何入手等,前所未有的挑战。搬进学校安排或中介机构介绍或亲朋戚找来的住宿家庭,这些孩子还要学习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
同人打交道是我们这些15、16岁左右少年留学生最薄弱的一个生存环节。作为独生子女第二代,他们在唯读书至上的大旗下,被长辈们团团宠着、被父母辈们高度关注下,人情世故,这门生存的必修课,在学校教科书甚少涉及,在家中来不及传授训练之下,孩子出国,提前“断奶”,可以想象这些充满稚气的低龄留学生在加拿大的挣扎、矛盾和投诉。
不少家长规划孩子出国留学只会盯着英语培训,关心学校排名,中国留学生多寡,等,却忽略了对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常识传授、与人相处的言传身教和“寄人篱下”的生存训练。
因为与人相处、人情世故、生存常识、生活智慧那是孩子们日积月累的功课,我们的父母们习惯代替包办,所以,在选择寄宿家庭方面,你绝少看见孩子的参与。
隔山买牛:我们父母如何选择寄宿家庭的呢?
我的整理一下,我们的家长在我们公众号上留言,要求我们按以下条件替孩子找寄宿家庭的(我们不是寄宿家庭服务中介,但仍然有人问我们一些具体的服务):
讲纯正英语的纯白人、西人
会做中国菜式
家里有同龄孩子
有爱心、负责任,最好是基督徒
有接待过留学生经验,尤其中国留学生
对中国人友好,到中国旅行过
可以辅导孩子功课
步行到学校
独立洗手间
无限量高速上网
健全家庭不要单亲家庭
……
当然,我们总是这样告诉家长们,如同选择公立学校一样,你可以申请三所学校,但最后拍板在教育局。意思就是你有选择权但没有决定权。同样,忠言逆耳:你其实没有条件选择寄宿家庭!碰运气!我们帮过一些朋友探路,在孩子未入住之前走访他们提供的寄宿家庭,通常有口啤的寄宿家庭总是抢手货,好东西资源紧缺。而且孩子未入住之前,寄宿家庭总是很热情和客气的。加拿大人相对还是友善和简单的。
选择寄宿家庭最基本的条件
根据我们帮过一些家长们探访多伦多寄宿家庭的经验,我们认为,为未成年的少年留学生选择寄宿家庭最基本的条件:
位置,距学校和公共交通的距离,乘车距离,
空间,寄宿家庭住宅面积,公共活动面积,
设施,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设施足够,可供寄宿房间的大小,室内是否有宠物或存在有毒物质,
背景,屋主族裔及职业背景,
成员,家庭状况甚至兴趣爱好,饮食习惯,
经验,有无接待国际留学生的经历,与社区学校关系,
要求,他们对学生规定或要求,例如作息时间、进入规定,
………
插图
为什么总有矛盾与冲突的?
每个寄宿家庭背景不同,每一个入住学生情况不同,所以,大多的不同放在同一个空间,矛盾和冲突避免不了的。而且如同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故事,留学生里寄宿家庭的故事的版本也不一样。
很奇怪,如果你打寄宿家庭故事这几个字在网上搜索,你读到的多半是坏消息。投诉的、讲坏话的居多。寄宿家庭大都是收费的,无论是纯粹出租房间还是吃住全包,收费服务难免会有投诉,这是正常的。俗语说得好,好事的留十里,坏事传千里。坏消息比好消息传播力更大。我这样说是要安慰中国的父母们。否则,加拿大的陪读父母队伍更加扩大。
如同选择学校一样,我们尽量为儿女选择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学校,但是否适合你的孩子还是要孩子入读后才知道。适合才能算是好的。选择寄宿家庭道理也是一样。孩子和寄宿家庭和睦才是最理解的,这里有寄宿家庭责任,提供足够的食物、安全居住条件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同时孩子也要适时做好调整,提出你的要求、意见,做好你的本份,实在不行,同你的监护人商量,更换新的寄宿家庭。一句话,让孩子也参与选择,待他们入住后学习协商、调整,尽快适应。
前不久,多伦多华人主流媒体,《都市报》关于多伦多寄宿家庭曾经采访过哥伦比亚国际学院国际部负责人谢燕萍.谢女士表示,10多年前到达本国的留学生尤其是华裔留学生还不多,本国许多住宿家庭主要以西人为主,他们乐意为这些新人提供协助,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和照顾,将留学生视作一家人,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能力得到很快提高,并逐步适应加国文化,而寄宿家庭本身也有机会接触东方文化,寄宿家庭与寄宿留学生间产生一种亲如家人的感觉,可谓两相宜。
插图
去年,我替一位贵州朋友去探望他们孩子打算入住的寄宿家庭。我们是谈话是从这家主人羡慕中国家长那么能力把孩子送出来。这位4个孩子的父亲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做寄宿家庭,都是大学生,甚至有些是研究生,现在我们忽然发现,研究生基本上自己会找,不用在寄宿家庭里面,跟几个同学一起,大学生也是这样,反而多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寄宿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出来,他们很多的自理能力都不行,我们有点担心,不过,不管怎么样,我真的看得出,这些孩子来这边读书真的是幸福的。”
我说,“你说他们幸福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所以相比你的孩子,你不会把他们送出来到中国去读书或者到国外读书。”
“那真的是绝对不会的,在加拿大有多少中学生会到国外读书,可能会有一小部分,读私校的孩子会去国外做交换生,但是一般读公校的学生是没有的。但是我说这个幸福的原因不是说他们来到加拿大,他们来的时候都是拿最新潮的,新款的苹果手机,你看我们的孩子都是拿破旧的。第二,你看他们来到这边,都有银行卡,在我们这边,16岁以上的孩子就开始有银行卡,实际上里面的零用钱是少得可怜的。除了这些之外,你看他们多幸福,什么都是新的,新的电话,新的电脑,有些还有新的包包,LV的包包、coach的包包。我们的孩子相比他们来说,真的不如他们,他们连多伦多没去过几次,更不敢奢想游学、留学。中国孩子太幸福了,在物质上来说,我觉得中国真的比加拿大还要厉害,加拿大的孩子真的是很穷的。”
“你表面看他们很幸福,其实你有没有看到他们很不幸福。”
“那肯定的,不幸福就是因为他们跟父母分开了。”
“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我说,“他们还有一些不幸福的。”
“我有点明白,但是也有点不明白。你看,我们给他煮了东西,他吃就行了,他还有什么不幸福的?”
“这点咱们在中国也可以,因为他们都有保姆,能够出国的这些家庭都是环境比较好的。但还有一点,他在他家里面,他上网没有时间限制,在这里可能有限制。”
“但是网速更加快呀。”
“在中国,洗澡没有时间的限制,他喜欢洗多久,就洗多久,他父母不管他,你看这里,每次洗澡一般限制孩子多长时间?”
“我限制他们,一定不能超过10分钟,最多15分钟。”
……
四个故事:我们的孩子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
故事一:Allan入住一对英国移民家,男主人是退休教授女主人网上教书,俩老人没有孩子,希望家里有个伴。不少人羡慕Allan好运气。但Allan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读不出。Allan英语很差,从ESLA级别开始,他一点儿都听俩位老人家所说的。最要他命的他吃不惯老人家做的饭菜。用他的话来说,寄宿家庭好似喂兔子一样,天天煮红萝卜蔬菜。他们后花园有个菜园子,老人家把菜摘下来直接放在餐桌上,说是最健康的无机绿色食品。吃惯川味的Allan用“老干妈”拌着吃,中午则在学校附近中国杂碎馆吃外卖。
我的Tips:
2、你仍然保留“我的中国心”,但在“我的中国胃”里也慢慢加上新营养,想要英语讲得贼溜溜的,你起码肚里有些加拿大当地面包牛油疏菜诸元素。
故事二:Cindy是北京的女孩子,她的这个寄宿家庭是意大利人,能做很多中国人喜欢吃的东西。她一来这个寄宿家庭,他们就跟孩子说你不能碰厨房内任何设施(如灶头、微波炉等),过了一段时间又说,你不要要求我会做A、做B、做C,因为我们不是你们国家的人,但是我在做我喜欢吃的东西时,你要记住哪些你是喜欢的,我下次给你做。慢慢的,我再问你喜欢吃什么东西,我尽量去做我认为你喜欢的东西。不过,你要明白,你喜欢的东西,我做的东西不一定是很地道的,但是我会把你喜欢的东西记下来,这样就形成了为你说不上量身订做,但是起码是你喜欢的一个菜单。因为用这种方法,他们相处得还算比较满意。他们一起去购物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告诉他们,比如她喜欢吃一些简单的洋葱炒蛋,寄宿家庭做不出她想吃的味道,她自己尝试在寄宿家庭里面做出来,然后告诉他,他在旁边看着她怎么煮这个菜,寄宿家庭也放心,从此,她也有机会做出自己想吃的东西。
我的看法:
2、同寄宿家庭交朋友你要让他觉得你有价值,除了每月交费用外,你还会教他们一些中国菜式,省得他们花钱去光顾中国杂碎馆,说不定他们还可以在自己朋友圈子里炫耀一番呢。
故事三:小王的寄宿家庭对她的要求可以列成一张清单:没有特殊事情,不能上到主人的二楼生活休息区;如不能在他们家招待同学;不回家或迟回家,必须打电话告。他们家有个同小王一样年龄的孩子,可是他们交流不多,各自基本是呆在他们自己的房间内的。小王告诉家里,她的交往除了在加拿大的同学外,估计仍旧是国内的同学朋友了。
我的观察:
1、不要奢望寄宿家庭对孩子的英语有很大帮助,他们只愿意提供一个住和吃的地方,不愿意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孩子尽量在学校认识同学朋友。不是每个寄宿家庭都会成为“英语之角”!
2、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他/她是否喜欢同人打交道,她\他是否更关心吃饱、吃好,还是其他的呢。和孩子商量,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寄宿家庭,鱼与熊掌不能兼顾。
故事四:有一天我和太太去探望附近的三个学生,他们向我们投诉最近老吃不饱。之前我们见个屋主,是个年轻人,他那天恰好不在。太太叫他们事先做好晚饭拿出来。三个少年人吃这些也少得可怜。我们把三个孩子拉回家里,让他们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教他们,你们要好好地跟屋主讲,你们吃不饱,加大份量。几天后问他们,才知道他们和屋主有沟通上误会。屋主旅游了,叫母亲代劳。老人家按本地孩子份量做了,屋主叫三个孩子实在不饱可以翻冰箱里东西,用微波炉加热可以吃。当然,我也听过有些寄宿家庭比例令色,例如,冰箱里的东西不可以动,煮了什么就吃什么,更加离谱的是在牛奶瓶里划一条线,规定留学生只能喝到线以上,线以下留给他家孩子喝的。
我的建议:
1、吃不饱一定要提出,不敢自己提出就向学校老师、监护人,甚至自己父母。少年正是发育长身体关键期,学习可以放慢点,身体健康最重要;
2、不妨每天都把正餐拍照发给父母或监护人,让他们有所了解,对于那些心怀不轨的屋主也有威慑作用吧。
总的来说,关于寄宿家庭除了住的条件要安全之外,吃的要可口,这对于很多中国的小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在中国,假如他们住校,他们没有任何选择,但是不管怎么样,起码口味上对得上他。在一个新的国家,在一个新的文化里面,假如他要住在当地人的家庭里面,口味对他是很大的挑战。不过可以这么说,你真的想要别人做你喜欢的东西,其实你是在给别人添麻烦。你可以想象得到,一个对另外一种文化不是很熟悉的人要做出另外一种食品,这是多么大的挑战,即使做出来,可能也都不是你满意的,与其那样逼他,制作麻烦,他做出来的不是最好的,倒不如让他做自己最好的东西,等他们做出来之后,你告诉他,你喜欢什么,他们记下来,一个星期有七天,起码有一半时间他做他拿手的东西,你又觉得是好的,喜欢的,起码你不会那么难受。
我有时候会跟那些孩子说,在你们家里面,你父母做的东西,你未必很喜欢,但是你每天也吃了,只不过你不会太多挑剔,而且你挑剔,也没有选择。来到寄宿家庭,你也要有这样一个概念,他不可能每顿饭都好像餐馆那样,或者量身订做的私人厨房、私房菜,你在外面吃东西,还可以点菜,在寄宿家庭里吃饭,你就当做在你家里吃饭一样,你父母所做的,尽量去迁就,但是你迁就不了,你也要正常吃,正因为我们有时吃一顿不好的,当我们吃到可口的食物,我们才会享受到美食,这个时候对寄宿家庭加以表扬,我相信他更加卖劲做可口、好吃的东西。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负责,有经验的寄宿家庭会制定一些“家规”,例如,作息时间,加拿大人习惯早睡早起;个人隐私,客人未经允许不能出入主人房间,或者动用某些私人物品、食品;帮做家务,剪草、倒垃圾、洗碗碟之类;清洁个人卫生,洗衣干衣、收拾房间,等等。这些“家规”有些写成文字贴出来,有些是口头讲的。入乡随俗,家长把这个道理灌溉给孩子;约定俗成,孩子们要清楚游戏规则不同在中国了。
延伸阅读:寄宿家庭的家长教孩子如何收拾房间
我进到Eden的房间,说老实话是没办法进去的,一推开门,床上是臭袜子,地毯上是一堆吃完东西的垃圾。最让Eve感到心疼的是,“你看,他竟然把球鞋、脏脏的鞋不放在门口,而是靠墙壁放着,我的墙还是刚刚粉刷过的,弄得脏、黑黑的。再看看他的厕所,它都已经堵过几次了,有一次它堵住了,我要叫外面的师傅来帮他清理,以至于他自己都要罚款赔偿差不多一千块加币。因为堵住了。”
这位家长说,“今天,我当着你的面教他怎么收拾房间。”于是,在Eve的督促下,Eden乖乖地把地上的书放到书架里,桌面上垃圾放到垃圾筒,洗完的衣服叠好,忙了好一会儿,房间秩序有点样子,Eve给了他一个吸尘器,叫他把地毯重新吸过,虽然他昨天才吸过尘。Eve说“怎么看得出你是不是吸尘干净的,我一看地毯吸纹路就知道的。还有鞋子放在鞋柜、被子放得整整齐齐,人也舒服。”Eve用英文跟Eden说,“我怎么觉得我好像你妈那样的啰嗦你”Eden傻笑。
“是的,所以你不要给他太多压力,一步一步来,不过有一点,他愿意听你的,说明他可以去教育。”
趁孩子下去倒垃圾的时候,我对Eve说,“你要忍受,他有可能几天之后又乱七八糟的,你可能要规定他一个星期要来检查,怎么样去做。”
我后来有机会跟一个朋友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说,“哎呀,你不要说这些中学生,就算大学生也是这样的。”接着他讲了自己故事
尾声:我也曾被寄宿家庭赶走过
今年中,我帮一个学生转校,在中学的学生指导中心取得一个寄宿家庭地址。我和读10年级的Wesley顺路探访这个未来3年住处。我们俩对这个新地方还算满意,Wesley还选定一个大房间。我和女主人协商6月中学放假前我带孩子过来办手续。
期末考试完了,我联系女主人,她却告诉我大房间已经有人给了定金,我们只有小房间。Wesley不高兴,我反过来劝说,可能我们没有说清楚,她怕房子租不出去吧!我开车接Wesley,并吩咐他记得带上1600元(一个月房和一个月按金)。到了那,Wesley看小房比大房间更安静,心情转好。但他告诉我,他忘记带钱了,马上去取银行己经关门只能在自动柜员机取钱。这里的自动柜员机一天只能取400元。我只好实情告䜣女主人。谁知她马上转了脸色,说,你们没有诚意要搬过来的,一点钱都没有带来,不守诺言,她不租给了。我还解释一下,她连我也骂,孩子不懂事,你这个大人为什么也这样不守信。她下驱客令,我们被赶出大门。我把孩子送回住处,把车开到附近银行,我觉得自己有错,打算我替垫上钱,打电话给女主人,她一口回绝!
事后,Wesley逢人就说,幸好我没有搬入,他说,这个寄宿家庭女主人脾气那么差,我只是做错了小小她叫我们立即离开,如果我真的住进来,难免有什么差池,她说不准叫我滚蛋,我不成了流浪汉!
哎,孩子必竞孩子,我心里暗暗想,你做错在先,不守承诺,连累我也被人赶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