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承恩小升初,到中学报到不过一周就要参加军训。周末,我接他回家,一路上这个小家伙喋喋不休地向我诉说过去一周他在军训基地的“地狱式”生活。
“爸爸,你不知道我们多辛苦呀,一早六点起床,天天要出操。在操场上练习站立、步操,练闭嘴不准讲话。烈日之下,体质差的同学顶不住昏倒了,多嘴舌的同学被罚跑步或掌上压。那些教官可凶了,个个像电脑游戏里的职业杀手式的……”我一边听一边心里暗暗发笑,对付你们这些00后,不凶点你们哪知道害怕,平时你们早被家里的老人保姆父母宠坏了,即便在学校老师们对你们也是小心呵护呀。
“儿子,吃的怎么样?”“哎,别提了,我们的同学都说,冬瓜带皮煮,猪肉还留有毛,馒头没有味道。不过,我也实在太饿了,每一顿都吃三大碗饭。”哦,这可是意外收获,在家里他可是挑食大王。
“你们那么累,晚上一定会睡得很香吧?”我转了个话题,“开始时我不习惯所有人在一起对着大水龙头洗澡,又没有热水,所以我不洗澡只换衣服就上床,后来我实在忍受不了,也洗了,一躺就睡到天亮。只是宿舍里没有空调,半夜有时会热醒过来。”现在的孩子,太娇嫩了,睡觉没空调还真的不习惯,即便在学校午休,为了优质睡眠也开着空调的。“还有,军训时吃饭也要排队,在规定时间内吃完,然后排队出去,这叫做纪律,没有命令不准动筷子……”待他啰嗦完,我轻轻地问了一句“那,你觉得这种生活难忘吗?”他冲口而出“终生难忘呀!”好呀,一周的军训看来没有虚度。
我家三个孩子都在中国读过中学。大女儿那一年因为“非典”,军训被取消,到了老二读中学,她因为发烧享受“病号”待遇,没有吃什么苦,轮到小儿子才算是真正体验了一回中国中学生的军训生活。
其实,吃苦教育并非中国独有,两天后,我们也收到加拿大二女儿发来的露营照片。二女儿读11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二)。在加拿大每个新学年开始,学校都会安排各种类型的露营探险活动。她去年参加了潜水训练,今年选择了独木舟露营。
在视频里,二女儿向我们大吐苦水,“你们一定以为独木舟很舒服,在湖上划艇很浪漫,其实并不是,我们每天都有训练目标,三个人一组要越穿不同的湖,最艰苦的是我们好不容易用了半天划完一个湖,还要把独木舟拖上岸,然后扛着步行至下一个湖。通常我们要走20多公里羊肠小道,划完、又扛起独木舟,步行到露营地方。每一天宿营的地方都不一样,我们自己搭建帐篷,燃点篝火,烧水煮东西吃。”谈话之间,她传了几张照片过来,只见照片上的她背着比她高出半截子头的背囊,“那是睡袋”,她解释道。再细看,袋子左右挂满各样的装备,看起来已经够份量,她还要用肩膀去扛艇,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辛苦!
“我一个星期都没有洗澡了,因为没有洗澡的地方,和衣而睡,早上用湖水擦把脸。”“真的把你累坏了。”我想安慰她,“那倒没有什么,我们挺开心的,老师挺照顾我们的,晚上,我们还可以点着篝火唱歌、聊天,可以数天上的星星。”
和小儿子的军训不同,二女儿的露营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学校发来的电邮,报告孩子的情况。同样,同中国军训强调纪律服从不一样,加拿大的中学露营生活更强调的是团队合作精神。
中式军训和西式露营,各有千秋。军训,虽然不可能将娇生惯养的孩子一下子改变过来,但起码让他们短暂尝试另一种不同的生活。对于这些将来要挑起国家大梁的接班人,吃苦有福,对于这些将要管理社会的未来精英,学习服从放下自我,很有必要。露营,既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主张“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在个性张扬的同时强调合作,也是一门必修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