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四种谎言培养“听话”的孩子

标签:
教育亲子幼教育儿早教 |
分类: 2018中学就去加拿大 |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10/谎言.jpg
一、“吊诡”型谎言
家长为了阻止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但又想不到好办法时,就会想出一些吊诡的事情来欺骗或者吓唬孩子,比如:“玩火就会尿床”、“吃了西瓜籽,肚子里就会长西瓜”、“在屋里打伞长不高”。
二、“恐吓”型谎言
当家长面对调皮的孩子又束手无策时,就会编造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管教孩子,试图借助外界的力量来降伏那个无法无天的“捣蛋鬼”。比如:“你再哭,老虎就把你吃掉了”、“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会来抓你了”。
三、“搪塞”型谎言
如果家长被孩子问到一些难以直接面对或者难以启齿的话题时,就会罔顾科学知识,而通过自己的胡编乱造搪塞孩子。比如:当被问到“我是哪里来的”时,就会有“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你是从石头缝里钻出来的”。
四、“惩罚”型谎言
当家长需要让孩子体验做错事情的后果,或者预防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大人要求的事情时,就会拿一些永远不可能实施的谎言来给孩子设定“惩罚”措施。比如,当孩子在外面“惹是生非”了,家长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以后我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等等。
我们之所以对这些谎言乐此不疲,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希望借助这些莫须有的谎言来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这个案例中的母亲的心态,就是很典型的表现,希望通过“诈死”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从而使他变得更“听话”。
然而,用谎言“倒逼”出来的“听话”则会隐藏一定的风险。当大人们精心编织的谎言被戳穿时,会导致孩子既有的认知和思维出现混乱、形成的价值观受到破坏,甚至还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谎言在短期内能够立即见效,但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长远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
在教育孩子的手段上,应尽可能趋近真诚和诚实。因为经常使用谎言进行教育,也可能会培养孩子说谎的习惯。《夏山学校》一书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假如你的孩子说谎,他不是怕你,就是在模仿你。撒谎的父母必定有撒谎的子女,如果你要孩子说实话,就不要对他们说谎。这不是道德问题,因为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说谎。有时我们因为不想伤害别人而说谎;有时假如人家说我们自私、虚伪,我们当然不愿意承认。”
同时,该不该教育孩子不要说谎,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这让很多家长犯难,因为如果鼓励孩子说谎,担心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坏;如果教育孩子不要说谎,又担心孩子步入社会后吃亏。
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首先就要教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真诚待人的公民。唯有诚实,才不会故意欺骗别人,才不会总是谎话连篇,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小帮致谢】本文作者付小平,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感谢本文作者贡献的精彩文章,感谢图片作者贡献的精美图片,请与爸爸帮取得联系,我们将奉上精心准备的小小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