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世界大师学点早教

标签:
家庭教师教材朋友理想教育 |
近年来,家长送孩子报读儿童早教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鼓动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父母不加思索争先恐后把幼稚的孩子送去早教机构、育儿中心。其实,明白当中原理,你可以在家中早教孩子。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20120116110828888_副本.jpg早教不神秘
我对身边朋友说,送孩子去早教机构,你不妨和孩子的妈妈先去亲身了解一下,早教机构教些什么,育儿亲子活动中心又有那些活动,看完了再作决定吧。
早教,就是根据各种世界级大师著名教育理论对婴幼儿童早期的教育,培养孩子大脑、五官、四肢的正常发育,大脑和其他器官的平衡协调。国内的早教机构都有一套教程,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舒适轻松环境里,孩子透过游戏、集体活动等等项目,帮助刺激孩子大脑、活动手脚、学习表达等等。
说到这,你可能会对我说,那么简单的,不就是陪伴孩子玩,我也可以自己早教。是的,早教,爸爸完全可以亲自执起教鞭,最多在妈妈的助教下,你帮自己孩子实行“家庭早教”。当然,你还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份婴幼儿童发育评估表格和数据,透过你和孩子玩一些游戏做各种动作,你自己孩子做一些测试和评估,然后有针对性进行培养、训练。
你没有时间陪孩子,也懒得陪孩子,当然可以把孩子全部交给早教老师,但起码你知道为什么将孩子送去早教机构。
不要被“输在起跑线上”观念欺骗了,早教,只是孩子幼儿成长第一步,人生是一场长期跑,跑到最后才算胜利。
跟世界大师学点早教
我建议你不妨从以下的著名教育大师了解多一些婴幼儿的教育,避免人云亦云:
卡尔•威特(Karl Weter)
塞德兹(James Sadeci)
塞德兹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以卡尔•威特早期教育理论为基础,在自己孩子身上加以实践,写出《俗物与天才》一书。他的儿子11岁入哈佛大学读书,他有一句名言:孩子是庸才还是天才,取决于父母对他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他同样采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他为孩子设计各种游戏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体育游戏、创造性游戏,从而在各种游戏中,小塞德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被开发出来。家庭教育,为孩子打开智慧的天窗。
铃木镇(Shinichi Suzuki)
日本小提琴家,他提出,每个孩子在刚满2岁时是任何大人也比不上的学言学天才,但了6岁,这种才能就会逐渐消失。孩子智慧增长潜能是遵从递减法则。他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就是以幼稚儿为对象,透过孩子的直觉与听觉,通过每天的训练复习,使孩子形成习惯。他用音乐开启孩子天才思维,并主张“才能教育”实施越早越好。
玛丽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权威,她最著名的儿童教育理念“敏感期教育”:0~6岁的儿童在动作、语言、专注力、次序、数字概念等方面学习都有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父母抓住这个机会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她将自己理念实践于《儿童之家》一个按家庭环境而设计适合于3-6岁幼儿的早教机构。她觉得孩子成长环境很重要,而家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环境。父母责任十分重大。在这个理想之家的环境里,最好有: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施和用具;有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有规律和秩序的生活;有一套引导孩子行为规范等。后来,根据蒙特梭利理论面建立的早教机和幼儿园,今天已遍布世界各地。
史宾赛(Herbert Spencer)
英国教育家,他的《教育学》对美国影响巨大并促进十九世纪中美国教育制度全国改革。在《史宾赛的快乐教育》讲到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成为快乐的人。他是“快乐教育”创始人。他主张,家庭应成为孩子快乐的港湾,父母不要在自己情绪很差时来教育孩子,孩子在快乐状态下学习才会取得最好效果的。
夏洛特•梅森(Charlotte Mason)
英国“家庭教育之母”,她提醒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因为这是父母的工作,而且只有父母才能胜任的工作,即使聘请家庭教师,也不能代替父母这个责任。家庭是比幼儿园、学校更为重要的儿童成长场所。
约翰•洛克(John Locke)
英国绅士和淑女教育家,所谓绅士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小塑造孩子的人格。幼儿的脑袋如同白纸,父母要精心选择知识教给孩子,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轨道,例如要让孩子学会相处时忍让和慷慨,帮助孩子战胜欲望,不要虐待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荣誉感等,当然作为绅士淑女,良好的礼仪习惯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