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是孩子的镜子

标签:
专文外国教育 |
编者按:父母的力量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从家长的身上有样学样,所以,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儿女,我们收到一篇的分享:我们一起来看: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是责无旁贷的人生教练。我们固然要因材施教,透过生活中的素材讲故事 ;但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身教更重于言传。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08/200978162630203.jpg孩子生下来,首先是从父母身上感知世界的,父母是个榜样,但榜样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好榜样,孩子将来会以你为骄傲并将之发扬光大 ;坏榜样,孩子也照学,但长大后如果有分辨能力一定会以你为警戒,若没有分辨力的,那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了。孩子是张白纸,第一个落笔着墨者是其父母也。
有一次,我开车经过越秀公园,看见一对盲人无法过马路,因为他们看不见行人信号灯,车辆又穿梭不停。我停了下来,扶着这对盲人过了马路。回到车内,车里的嘉嘉拍拍我的肩头,回去将这件事告诉妈妈听。但也正是她,当我开快车,尤其是当别人抢占我的车道,我不服气加油反赶别人时,她也会回去向妈妈告状。当太太指出我的错误时,我自知理亏但嘴上却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打断她,一旁的宝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天气转凉,妈妈要她多加一件衣服,她不干,我出面干预,她勉强接受,我再说多两句,她连声说“得了,得了,咁烦架”,这种态度其实是学我的。
以前听过一句话,父母是“怎样的人”,比他们为子女做了“什么事”,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影响。我想起发生在大女儿身上的“一张便条”的故事。“妈妈,你今天累了,喝点水吧!” 这是大女儿嘉嘉写在小便条上的一句话。事情是这样的 :我出差了,晓红照看三个孩子,忙坏了。
晚饭后,她先帮读三年级的老大听写,布置嘉嘉练习钢琴,嘉嘉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作业。然后,晓红照料老二,督促宝宝用治疗仪照眼半小时,每天这样治疗可以帮助宝宝改善视力。宝宝虽然在幼儿园读大班,但她特别好学,央求妈妈拿姐姐一年级学过的课本来教她。与此同时,晓红还要看看小弟弟,给他讲故事。一晚上下来,晓红有点吃不消了,只好捶打捶打腰坚持下去。听见妈妈发出感叹声,老大赶紧完成作业,洗完澡,主动提出帮妈妈陪弟弟。
趁着妈妈洗澡时,嘉嘉到大厅倒了一杯水,放在妈妈的床头,下面还压着一张小便条 :“妈妈,你今天累了,喝点水吧!”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望着这张小便条,晓红感动得半天也没说一句话。我听罢,备感欣慰 :我们从小开始,给孩子上的人生第一课,今天,从嘉嘉身上结出成果了。我跟太太有个不成文的约定,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信口开河,随便承诺。孩子虽小却是心中有数。失信于他们,后果严重。承诺是什么?承诺是用来坚守的。《圣经》教导我,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有一次我去香港,在街头书报摊看到一本新潮漫画。报贩告诉我,这是城中热卖的日本漫画杂志,每个月月初上市不久很快就被抢光。我当即将该杂志买了下来,带回广州送给嘉嘉。她看到设计新颖、印刷精美的外国杂志十分开心,连声道谢。看见孩子那么开心,我开腔说道,你那么喜欢这本杂志,以后每个月我都买给你。我不是信口开河,往后的四年里,每个月 5 日,该漫画面市后,我总要安排自己去香港,买下这本杂志。
有时我实在抽不出时间又担心去晚了断货,我就委托香港公司的同事代劳。你可能奇怪,我为什么不订购,每个月劳师动众。我试过在香港订购《读者文摘》,三年来没有一个月准时扺达广州,有时还会被内地海关扣起,即使寄到香港公司,那么精美的杂志在邮寄途中也难免有所损坏。这个承诺我坚持了四年多。嘉嘉长大了,她觉得这本漫画杂志有点幼稚,主动叫我停止每月购买。
谁知道妹妹宝宝步姐姐后尘,喜欢了这本杂志。我一视同仁,坚守承诺,每月初,宝宝书桌上总会出现这本杂志。我又坚守了两年多。直到她觉得该漫画吸引力减少,劝我不要再费心为止.
在三个孩子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嘉嘉从 4岁开始学弹钢琴,每天练习,一直坚持到 15 岁 ;宝宝每天起床,见到我,总会开口用英语说 :Good Morning , Daddy.(早晨,爸爸。)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承恩从小懂得祈祷,至今 11 岁了仍保持这个习惯。孩子们能这样做,的确不简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