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加拿大朱凡
加拿大朱凡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42
  • 关注人气:6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里孩子和城中村孩子们不一样的暑假生活...

(2013-07-19 10:40:01)
标签:

教育


编者按: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暑假是丰富多彩的。假期里,除了做作业外,他们会参加培训班、夏令营等各种活动,还可旅游;
而“村里”孩子很少会像“城里”孩子一样,待在家里看书或者上各种辅导班等,他们或帮大人干活,或做暑假作业和看电视、空闲时间就跟伙伴做游戏。
近日,记者走访后发现,“城里”孩子和“村里”孩子的暑假生活,各有各的“任务”,也各有各的无奈和失落。


“城市孩子”:
暑假充实又烦恼
城市孩子,或被动接受家长的支配,或因“同学都去”而坐在本不愿意待的地方。虽然暑假已经过了半个月,但是他们的时间早就已经被各种辅导班的预约填满。
采访时很多家长表示出苦衷:“我也想让孩子轻松,但是我们家长都要上班,孩子没人照顾,只能找个托教育班代为照顾孩子。”
“我的孩子轻松了,别人的孩子却在加码,一开学,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升学的一道道门槛,没有过硬的考试成绩,凭什么来闯关?”
而有些家长,知道孩子学习生活,选择了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放松迎接新学期。

家长报名孩子“上班”很烦恼
下午5点, 某培训学校放学了,学生们陆续从教室里走出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张同学。他今年读初中,这个补习班是家长给报的,报之前也没有同他商量。他告诉记者,等到这个补习班结束后,父母肯定还会给他报其他的补习班。
记者采访到的中小学生,在回答为什么假期要上培训班时,大部分人都回答:爸爸妈妈让我上的。该学生很羡慕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行的同学。“我也想去,但是,妈妈让我补课。”
即将升入初二的小杨就读于长安实验中学,小杨的父母在这个暑假没有给她报任何培训班。小杨告诉记者,她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到各地旅游,好好放松一下。小杨也曾经在一家培训班学过一段时间的英语,效果还不错,但是报班是小杨自己决定的,父母并未施加太多的压力,她认为,如果当初是“被上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好的学习效果了。
采访中,许多家长表示,自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甚至包办孩子的暑期生活,也是出于关心和责任,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好未来,或者培养一些音体美特长。“不报班,课程可能就跟不上,中考就会有问题,爸爸妈妈也是为我好。”初一学生小旭的一句话,折射出“被上班”孩子的无奈、压力和早熟。


上学前圆了看海梦
6岁的倩倩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在这个对她来说还不算真正意义的暑假的假期里,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看大海的梦想。
倩倩一直对大海充满向往,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一直没有带她去过。眼看着孩子就要开始十几年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涯,以后的暑假恐怕再也不会像这个暑假这样轻松了,7月10日,倩倩的爸爸妈妈分别向单位请了假,带着倩倩去了海南,痛痛快快地在海边玩上一个星期。

万元的暑假生活,充实!
私营业主李女士家庭条件较好,女儿小闲上小学三年级。她家孩子平时一直上着舞蹈班和钢琴班,到了暑假这两个班还要继续学,每周各一次课,两门课程共花费2200元。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上了两个班,我觉得也不少了,就没给她再报别的班”。
小闲的舞蹈班老师准备组织一次去深圳的夏令营活动,在夏令营中孩子们会参加拓展训练,吃住完全自理。“我很想去,这种活动能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增强与其他孩子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小闲的要求下,李女士估计了一下,还是让小闲报了名,夏令营5天包吃包住加上场地活动费用,估计要支出1000到2000元。
孩子喜欢亲近自然,前段时间李女士把小闲送回湖南的农村老家住了几天。小闲告诉记者,她帮着姥姥干农活、做饭,还能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去田间地头、小河边玩耍,过得非常愉快,临走时恋恋不舍,眼泪汪汪地告别了几个伙伴。
“天气挺热,想带她去东北的森林中避暑。”李女士和老公计划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带孩子去东北小兴安岭。他们有个朋友在宜春,朋友家开了旅馆、在山里还有个厂房,他们可以直接住在森林里。有朋友住宿上能省不少钱,但是来回路费不少,三人来回近万元。


到梦寐的大学参观很给力

明年就上高中的小敏,这个暑假不打算参加学习班和兴趣班,她爸爸刚买了三张近日去厦门的飞机票,这次他们一家三口出游不仅仅为了看风景放松心情,此行一个重要目的地是厦门大学。想通过参观大学,让美好的大学生活“诱惑”小敏,从而激发她学习的斗志。
小敏说,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稳定,发挥得好,能考个班级前几名,但有时候却跌到班级十多名。一想到马上就要高中了,她就心慌,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哪所学校才是她向往的?她心里一直没有答案,直到看到了表姐在厦门拍的照片。
今年“五一”,小敏表姐的单位组织了一次厦门游,拍了许多美丽的照片,小敏看到表姐的照片时非常兴奋,“厦门真赞,鼓浪屿好美哦。”其实最让小敏心动的是厦门大学,“看完我姐的照片后,我就打了个电话给她,问她厦门大学的一些情况,学校有多大?是不是真的一出校门就是沙滩?”在得到了一系列的回答后,小敏心里有了一个目标——要努力考上厦门大学。
自那天后,小敏就经常上网查厦门大学的资料,甚至还打听起了厦门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中考结束后,小敏突然跟爸爸说,“你们带我去厦门玩好不好,我想去参观下厦门大学。”对于女儿的要求,爸爸欣然答应。“我想,实地参观后应该更有感触吧,希望此次厦门之行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小敏说。
“城中村”孩子:
假期为自己    筹集学费
在城里孩子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辅导班”之间时,农村孩子用稚嫩的肩膀帮家里扛起了生活的担子。他们的“第三学期”,更多的是来自现实的磨砺。
不少生活在“城中村”的孩子,从放假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承包”了家里的家务,甚至还帮忙做一些五金饰品手工,为自己赚学费。
采访中,记者问到在“城中村”玩耍的孩子,想过怎样的暑假时,他们会说,从老师或者一些富裕的同伴口中知道,一些人会去旅游,也会学画画、弹琴,他们也很想去,但是没跟父母提出来,“家里忙,也花钱。以后自己挣钱了再学。”他们的言语中透露出超越同龄孩子的成熟。

“假期没人管我们”
锦厦旧村, 繁华的358省道背后,一些现代住宅小区前不起眼小巷子,记者碰到了一群住在里面出租屋的孩子。
9岁男孩小石(化名)和同龄的男孩正坐在一处空地上玩着玩具车。
“你希望暑假怎么过呢?”记者问。 小石为难地说:“我想去长安公园游乐场玩一玩啊!”
“你的暑假作业多吗?”
“暑假作业其实也不多,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做完了。”小石上小学四年级,暑假作业只有语文和数学,他还告诉记者:“两本作业都很薄。”
“你们假期都去哪里玩啊?”记者问小石的伙伴。
“没地方去啊,自己在村里和小朋友玩玩。”周围几个小孩异口同声。
随后,记者又往村子的深处走去,远远看见一群孩子在巷子里活蹦乱跳地玩耍着。
一名正在忙着修家具的父亲说,由于平时没时间带孩子,他们就把孩子放在老家读书,放假了才来父母身边。“孩子来了,但是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带他们出去玩,一般他们都只是在村子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什么夏令营、旅游,对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边说,边看在路边玩耍的儿子,眼神里透出一丝愧疚。


守台球为自己筹集学费

 7月10日中午,在咸西旧村的一个巷子里,许多凌乱的台球桌摆放在路边,三五成群的青年紧紧地围着球桌打球。当桌面上只剩下白色母球时,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就会跑到桌前,熟练地将台球摆好。当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不愿说出自己的姓名,并一再要求不要拍照。
她叫小楠(化名),今年11岁,在一民办小学读5年级,每个假期她都会帮爸爸看桌球,而爸爸则到附近去打一些零工,筹集她的学费。
虽然每天她都在台球桌旁度过,可是她却不知道丁俊晖这个台球明星是何许人也?显然她对台球不感兴趣,她说,自己特别喜欢跳舞。“我真的很想和我的同学一起去学舞蹈,可是我还要帮爸爸守台球桌,再说学费太贵了……”

“家庭小工”要圆旅游梦
小英在新安社区一所民办学校里升读六年级,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小英的暑假就是做家务和帮家里加工五金饰品。小英说:“从10岁开始,暑假期间我家中有事就做家事,没有事就做首饰,一方面省得无聊,另一方面又能赚点钱贴补家用,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
在还带稚气的脸上,小英说,我们和那些有钱家庭的孩子不一样,假期里他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成绩不好可以补习,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你一个暑假下来,大约能赚到多少钱?”
“去年暑假1000左右,估计今年能有1200吧。”
“除了家务和加工饰品,那你暑假一般玩什么”?
小英想了半天答道,“骑车去兜兜风吧,对了,我游泳游得很好,可以一个猛子扎下去,可是爸爸说2个星期才带我去一次体育公园游园。”
“明年就要读初中了,爸爸已经答应我,今年帮我把暑期工里赚的钱存起来,暑假带我到外面旅游。”小英充满期待地说:“我喜欢大海,希望能到海边去看看真正的大海,爸爸说带我到惠州。”

“小候鸟”出来也难见世面
10岁的小峰一放暑假就被父母从湖北老家接来长安,说是让他出来见见世面。“在老家很好玩,能去游泳、钓鱼,在这里不行。”小峰说,“来这里只是由于能跟爸爸妈妈一起,但是爸妈白天上班都没时间管我。”
小峰家在锦厦旧村,低矮的房间约30平方米,由一块布帘分隔成两间,外间作厨房,里间摆放一台彩电、一床旧沙发和两个凳子。
暑假里,小峰每天做完作业后除了闷在房里看电视,就是到外面跟不是很熟识的小伙伴玩。他羡慕在城里孩子,他们可以跟家人去旅游,去上绘画班等兴趣班。“老家有很多好玩的,可以爬树,到小溪边放纸船、叉鱼,但是在这里,爬树都不让,他们说毁坏了绿化树要赔偿。”
小峰的爸爸告诉记者,夫妻俩在锦厦市场靠摆地摊为生,一般月收入不到2000元,除了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暑假接送孩子到自己身边已经很不容易,再为孩子出兴趣班教育开支,几乎不可能,只能有空就带小峰到图书馆和书店转转,因为那里有小峰喜欢的书。
像小峰这样的“小候鸟”其实不少,说是出来见世面,实际是帮父母做生意:运货、卖东西、招呼顾客……原本是属于他们自由玩乐的假期往往成为“工作时间”。
编者手记
“城乡”孩子暑假空间
如果可以互换……
通过采访“城市孩子”与“城中村孩子”不同的暑期生活,记者发现生活在“城中村”的家庭,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相对淡薄,加上经济条件有限,“城中村”里的孩子假期基本没有上什么培训班,但这种游戏的暑假生活,恰好把自由的空间还给了孩子,也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庭劳动,让孩子在平时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放松身心的时间;而在“城里”,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家长也更注重教育,总认为,孩子不接受“再教育”就会落后。幸运的是,也有家长重新领略“把暑假还给孩子”这句话,让孩子出去旅游,给孩子的身心一个放松的机会了。
这边厢“城市”的孩子嫌弃暑假补习多、兴趣班多没有玩耍的时间,那边厢“村里”的孩子垂涎学画画,渴望跳舞,但是只能为赚钱学费。“城乡”孩子暑假空间如果可以互换,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他们会否因此而更欢乐?出现“城”“村”孩子相互向往,原因在于他们的需要。“城里”的孩子,他们生活条件好,接受教育资源丰富,但是缺乏玩乐时间;“村里”孩子除学校以外,很难提供一个廉价的“再学习”环境给他们。他们不缺乏玩的时间,但是也难获得外面精彩世界的知识。
这是社会现象,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改变的。虽然不同情况的孩子他们的暑假空间不能互换,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孩子们的要求很简单,无非是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如何,我想,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慢慢贴近他们的心灵,给孩子们一个安全而多彩的暑假。

(责编:陈康水/ 文、图:李伟超/编辑: 蔡硕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