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侄儿女孩子谢谢你走了病痛教育 |
博者按:儿子看了《母亲的故事》后给大伯写了回信,看后我有感而发,给儿子写了以下短信
大伯: 谢谢你把《母亲的故事》这篇文章发给我。 从小到大,一直有机会听爷爷成长的故事,但从未听过奶奶的故事。读完了这篇短文后我感觉很遗憾,因为我没有机会能亲身听奶奶讲她自己的故事。但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听你、爸爸和三叔讲王家的故事。侄儿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06/17329638_951650.jpg看到大伯写的奶奶的故事,对于你们孙子辈,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知道爷爷奶奶他们这一代的成长经历和艰辛的生活历程,从而对他们的世界观,甚至那些有时看来像缺点的一些习惯或行为,就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就会同情和同意。这就是为什么爸爸很愿意与你交流我们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尤其是每年给你写的生日信,主要还是谈我们自己的过去。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营养。好在你很愿意听,听了以后还懂得吸取其中的精华,这就决定了你会比一般的孩子有更快的进步。
奶奶走了,爸爸最大的感受和大伯一样,就是觉得为奶奶做得事情太少、太晚。
从小我们就知道,奶奶很大的一件憾事就是觉得没有生一个女儿。从爸爸懂得记事开始,就知道大凡家务这些被认为由女孩子做得事情,奶奶通常叫爸爸做,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奶奶和我乃至家庭的习惯。如果说兄弟中爸爸较会做家务和愿做家务,而且还能从中多学了技能和多品味到生活的滋味,这完全是奶奶的功劳。
尽管如此,奶奶一生都没有一个说悄悄话的人。媳妇们对老人都很好,但那毕竟都是别人养大的女儿,还是不方便随时随地说那些掏心窝子的话;而且,一家之中,作为东北汉子的爷爷,其高风亮节和行为习惯对家庭的影响最大;一帮大男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按照了爷爷的原则和标准处理家政,这自然疏忽了对奶奶这个广东女人的照顾,对奶奶的生活习性、饮食起居、抠门节省、直至一些小心眼和不良习惯,总是批评得多、谅解的少。现在看来,我们曾多少次在“正确”的名义下让奶奶独自伤心啊!我想,这无形中也加大了奶奶“承受”的负担。尤其到了晚年,一家人关心爷爷要远多于关心奶奶,奶奶却用超强的承受能力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去面对时而的孤寂和长期的病痛。爷爷去世后,奶奶在大伯那里享受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一家人都围着她转,处处让她开心——只可惜,这一切都太晚和太短暂了。
现在回想起来,正如大伯说的,“奶奶是一位很不简单的女性,遗憾的是所受教育太少,但她身上很多优秀的品格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希望儿子能更全面地了解爷爷奶奶,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