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拿大中学如何募捐?

(2011-05-28 21:13:25)
标签:

校园

加拿大中学如何募捐?

前几天,我收到大女就读中学校长的亲笔签名电邮,这位校长去年才上任,这一年,听女儿讲新校长有不少改革深得人心,这间百年老校将焕发青春。在电邮里,校长讲了她将未来10年规划,其中也承认校园需要逐步改造维修了,其中第一步就是学校的图书馆和饭堂。她将这个行动用了一个creating special places美名为代号。装修设计差不多,预算也出来了,10多万加帀。作为私立学校的校长,她向每一位家长讲她如何募捐这笔资金的构思:

第一步,邀请8位学校支持者每人出资5,000元,承担了大头的,即40,000元,现在己有6位答应了出资;

第二步,邀请15位每人出资2,000元,合计30,000元;

第三步,邀请10位各出1,000元,即得到10,000元;

第四步,邀请所有寄宿生优先认捐;

第五步,邀请我们这些家长参与捐款;

最后一步,邀请学校社区成员捐献。

……

为了10多万元的装修,这位校长亲自伸手开口化缘,校友、学生、家长、社会等等资源都是她的争取的对象。她想得很细,校园里其实有好几座大楼以个人捐款者冠名,但这次,她却让有创意地变成人人有份参与的活动;其次,清楚交代捐款用款金额数目的理由;最让我佩服的是那种梯级式的分配,认捐者量力而为,也有一定的透明度。

所以,我还是乐意做些为女儿学校做点贡献的。

联想到日前我们议论纷纷的清华“真维斯楼”冠名事件,我觉得,我们的大学也应该向人家的中学学习了。

校园冠名,我觉得既不是企业还是个人冠名的资格争议,也不是公共大楼还是院系专业大楼问题,而是大学本身交待不清,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大学校园里的建筑物、甚至植物、有形的和许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代理合作等,都可以有偿的互利的冠名、借用。大学是一个产业,产业讲白了就是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再通俗些就是生意。20年前,我听到加拿大人讲私立学校不是“学校”是“学店”,我还有点反感。斯文扫地?在我骨子里浸透的还是传统文化的残余。

其实,清华及他大学将校园里可冠名的东西逐一罗列、明码实价,这几经是一个进步了,但如果再迈进一步,鼓励并大胆地让公众行使知情权,我为什么冠名,收了多少钱,钱又花在那里,大学受益在那,老师得到什么好处,学生得到什么实惠。

一句话,好似加拿大中学校长那样讲清讲楚,皆大欢喜。

不说了,好好想想,我要认捐多少吧,说不定,大家还争先恐后,抢着上.我想巴结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