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梁”和“柱”【崔文生】

标签: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阳泉“梁”和“柱”编辑记者崔文生 |
分类: 新闻报道 |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要想走得远,就不能竭泽而渔,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勇担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使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当前,我市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必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落实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构建起来,但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的根基还不够扎实和牢固。因此,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实施生态筑基战略,落实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不断构建完善巩固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才能支撑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基础体制越牢固,所支撑的“梁”和“柱”才能越牢固。
健全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机制,让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大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必须打好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持续推动“两河四山一泉域”生态保护……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建设是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保障。答好生态文明建设源头答卷,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要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绿色带来的诗意生活。
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造低碳转型新高地。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阳泉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我市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我市不断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能源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传统火电”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健全绿色消费机制,加快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通过一系列举措,绿色正在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绿色低碳生活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人心所盼,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真抓实干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阳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