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门峡市灵宝市有这样一种民间奇俗“骂社火”【崔文生】

(2023-02-04 21:35:09)
标签:

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

灵宝

社火

编辑崔文生

三门峡市灵宝市有这样一种民间奇俗“骂社火”【崔文生】

三门峡市灵宝市有这样一种民间奇俗“骂社火”【崔文生】

         2月1日,在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这里早已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文化广场、入村巷道人来人往,各类摊位正在有序摆开,承担“骂社火”的群众则在完善演出道具、演出排练,处处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社火定点后,就有十里八村的六七千人提前目睹为快,非常热闹,骂社火好戏在后头哩!”东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海波介绍,“连续几年没有耍了,今年村民争先恐后地加入表演队伍,今年参与群众大概要在六七百人。”

      正月里,想耍社火的村从正月初二晚上开始,由锣鼓、土炮、骂家组成,到对方村挑骂,“刺激对方同意出社火”。双方都同意出社火的话,按照“东起西落”的规矩,如正月十一是东常村拜请,晚上西常村夜征来喊骂,次日西常村拜请,当晚东常村夜征来骂。如此往来三次,一直耍到农历正月十六,每晚都是人山人海。

  骂社火从下午开始,东常村组织人马到西常村请邻村观看社火、夜骂,称为“拜请”。随后,组织声势浩大的社火表演队伍在自己村里进行精彩表演、出杆。晚上,西常村组织骂阵队伍和社火表演队伍,敲锣打鼓到东常村,开始重头戏表演——夜骂。

  骂人者反穿羊皮袄,代表他骂人的时候是牲畜,骂的话不能当真,骂赌博、骂陋习、骂懒惰、骂不孝不敬、骂对方村干部不作为等等。被骂者一般都是本村的村干部或者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骂得越狠,被骂者越欢喜。反而辱骂成为一种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

  晚上,东常村灯火通明,骂者用灵宝方言开始了开场白,嬉笑之中蕴含着骂意,讽刺、挖苦、挑剔出白天东常村社火的失误。现场怒骂声、嬉笑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67岁的樊书生,是西常村在社火表演中坚持了47年的老“骂家”,也是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骂社火口才流利,出口成章,调动观众的热情,让人啼笑皆非。

  “虽然骂了多年,很多东西都在自己的脑子里,但是也得有准备,要结合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廉洁自律、卫生环保等随机而变,来发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樊书生说,“这场下了,还得赶紧思考编写下一场的内容。”

  今年,樊书生虽然腿脚不便,他依然浑身满劲,拄着拐杖参与骂社火表演。

  “村里干部当得好,就是道路修不了……”东常村道路边一段土路长期行走不便,通过“骂社火”,后来干群以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铺设了道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以“骂”这种戏谑形式,大雅大俗美丑尽显,起到互相批评,互相警示,互相监督作用,各种陈规陋习得到消除,乡村文明风尚悄然兴起。

  正是这一大俗大雅的民俗文化,2007年,东常村、西常村骂社火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东西常村骂社火,铿锵的锣鼓声,扭动的秧歌,欢愉的笑脸,无不透露出两村群众的昂扬的斗志。节日,对于他们来说,庆祝一年的丰收,期盼着来年更多美好的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