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迎接汛期这场考验【崔文生】

标签:
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安阳汛期记者编辑崔文生 |


6月28日下午,烈日下的洹河安静地向东流去。在岸边遛弯纳凉的几位老人说起去年“7·21”特大暴雨袭击安阳市时,对洹河波涛汹涌的样子仍心有余悸。
去年7月,安阳市遭遇暴雨灾害,覆盖范围广、量级大、雨势强,造成市政基础设施大范围损毁,全市10座市政桥梁因受雨水浸泡、冲刷,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安阳桥拆除栏杆600余米,桥面受损需重建;铁西路洪河桥南北桥台西侧浆砌块石损毁,锥形护坡损毁严重,桥南端东侧混凝土路面损毁,桥梁需拆除新建;文明东桥高速公路西南侧挡墙坍塌142米,高速公路北侧非机动车道挡墙损毁120米。平原路、中华路、文明大道等多条道路出现机动车道塌陷,人行道道板缺失、下沉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其中,车行道损坏15666平方米,人行道损毁35103平方米。
暴雨导致南立交、北立交、文昌地下道等多个桥洞积水严重,造成我市东西方向交通严重受阻。市政部门火速展开排水工作,5台新购置的移动抽水车和1台移动抽水泵全部投入排洪抢险,市政排水量从每小时900立方米提升至每小时16900立方米。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雨后连续奋战36个小时,将连接铁东铁西的立交桥下积水全部排完,比2016年“7·19”暴雨时提前36个小时恢复交通。
桥梁、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安全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减少暴雨灾害对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暴雨过后,我市立即启动市政项目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人、财、物。”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副主任韩永峰介绍。我市受灾范围大,同时开展的重建项目众多,导致急缺工人;暴雨导致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下属的搅拌站被淹,施工面临生产资料短缺的难题;对损坏道路、桥梁的紧急抢修和华祥立交桥、铁西路洪河桥重建,共需资金4740万元。
面对种种困难和重重挑战,市住建部门攻坚克难,抢时间、抓进度,重质量、保工期,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市区市政道路修复项目于2021年7月23日开工,市政桥梁修复项目于2021年7月30日开工,均于2021年9月30日按时竣工。
在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时,我市充分考虑应对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安阳桥两侧护栏为例,我市采用了可放平的装配式栏杆,再遇到洪水时可直接放倒,以最快的速度保障洪峰通过,不仅能减少拆除护栏带来的时间消耗,还能节约资金。记者在安阳桥采访时,干了一辈子建筑的田俊义老人对施工中的这一创新做法赞不绝口。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为应对汛期的到来,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从3月中下旬开始,对立交桥、积水点等重点部位的雨水管网进行疏挖,至今已疏挖管道5.8万米。同时,市市政维护发展中心开展了多次防汛应急演练,泵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强对重点桥梁和重点路段的积水检测,严阵以待迎接汛期这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