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中寻访洛阳八大关之大谷关

标签:
洛阳洛阳八大关之大谷关伊滨寇店水泉村图片 |
分类: 洛阳周边游 |
因为工作的繁忙,我们很久不曾外出过,眼看孩子快要开学了,我也闷得够呛。于是,8月29日上午的会议结束后,下午,看看没啥事,就想着去郊野转转吧。虽然一直下着雨,但是不去危险的地方。
先生和女儿让我定目的地,我说,下着雨,远处不能去,那还是去伊滨寇店镇吧,虽然几年前去过,但现在好象是说那边正在修客家小镇,还建了个客家源纪念馆之类的。
下午三点钟,开车出发,沿新伊大街,到开元大道,过伊河大桥,沿孝文大道,南山大道等,跟着导航提示,往寇店方向。路修得不错,车也稀少。两边的田野,沟域经济示范带,满目绿色,细雨蒙蒙,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到达水泉村,看到路边的标语,建客家小镇的宣传语,再看路两侧,山沟中的房子,好象正在统一修整。我四处看,看到了一个客家小镇指挥部的牌子,先生说,那就是这附近了。但是一直没看到纪念馆呀。我们把车停到路边,公路两侧的栾树花黄果红,煞是好看。
看从山上流下来的水,还不小呢。
公路右侧的山谷一片翠绿。
看到路公路左侧有一处伸缩门,有一条新修的水泥路通向山中。我们步行进入,看到路边一个小亭子,问一值班人,他说,再往里走,就是客家源纪念馆,不过,现在应该没开门。那我们就去看看外观吧。
路两侧是各色的小花,虽是秋天,但开得正好。尤其是雨中,更显得妖艳欲滴。蹲下来拍这小花,仔细地拍下露珠欲滴的美。并且还看到了黄色的彼岸花,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颜色的,平时我看到的多是红色的彼岸花。
听到水声哗哗,一看,这山间小河水流挺大,水挺黄。
过了木桥,到达这纪念馆前,客家之源纪念馆。我以为还没修好呢,问旁边一值班人员,说前阵子都正常开放着呢,这阵因为疫情,闭馆了。有点儿遗憾,没有看到馆内。
纪念馆今年4月16日已向公众开放,是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为全球客家人打造精神家园。位于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客家之源纪念馆是大谷关项目“关、馆、道、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新中式汉风建筑风格,主馆两侧各有一个厢房和阙楼。
看不了室内,那就看周边吧,远远地看到对面山体上的字“客出大关”。
从网上搜索一下大谷关的历史吧:西晋末年,为避战乱,很多士族、百姓离开京师洛阳,踏上了漫漫南迁之路。对这些客家先民来说,有一条出城的路尤为重要,那就是汉魏洛阳城南的大谷关。大谷关为“洛阳八关”之一,地处今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历史上,它曾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
水泉村位于万安山东麓,有20多个自然村,分布在南北长十几里的山谷里。这里地势险要,人称大谷(也名太谷),自古为南出洛阳城的交通要道。东汉时,张衡曾在《二京赋》中描述洛阳形势,称“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晋人也在《洛阳记》中记载:“大谷,洛城南五十里,旧名通谷。”
在雨中四望,畅想,历史、现代,外迁,融合,回归,乡愁。无数意象,带给人淡淡的哀伤。
这个秋天的雨中下午,我们一家在此流连,遥想历史,观望现代,几十年之后,我们也将成为历史,无人可知的历史。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何其短暂。
雨还在下,天还阴沉着,驱车返回,到水泉石窟处,我下来拍了几张照片,先生和孩子在车上没下来。这地方,以前来写过拍过,就不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