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孤独
(2013-04-27 02:54:24)
标签:
育儿 |
不止一次听说过春上村树,但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书,那天无意中发现公司的小图书管竟然也有的他的书,稍感意外。便放下手里已经拿好了的书,换来这本《挪威的森林》。回来以后,有同事说
《挪威的森林》是黄色书籍。看完以后的感觉,怎么说呢,不算是吧,因为从开始都最后,读着始终没有那种低级污浊感,只是有些细节描写站在中国文化立场上看的话,或许有些露骨。不知怎样说合适,只能用文化背景不同来解释!但在情节上,只觉的是那种感情的自然流露,和作者行云流水般的绝妙文笔。
文中主人公渡边,有点特立独行,一个人孤独且努力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只有木月一个朋友,但他死了。和永泽走的虽近,但却不是那种可以交心的朋友。木月的女朋友直子或许是因为已故木月对渡边的喜欢,也对渡边怀有一种难以理清的情愫。渡边却深爱直子,但直子最后也选择自杀来追随木月。他们之间的关系说起来拗口,感觉起来也别扭。反正从前到后,都觉得直子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
文中的永泽在我看来就代表了那种事业型的男人,一面不懈的努力,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努力的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看得上的以外的人不屑一顾,只对自己认为喜爱的人示好,连善良无求的初美对他的全心付出,他表现出的也是麻木,甚至是冷酷。但一句“那是个好人啊,对我好的过分啦”,却让读者发现,在他冷酷的个性和对人刻薄外表下隐藏着的善良人性的一面,说实话,本来不喜欢这个人物的,就因这句话,也让我对他释然了!
总是感觉小说中的渡边和永泽身上,有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就是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人感兴趣,所想的,不过是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说白了这其实就是自私,就像我喜欢没完没了的上夜班一样,就是为了可以让我摆脱家的羁绊,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自己关心的事,有一种将自己置身与所有事物之外的冷漠。
直子的死对渡边的打击是沉重的,他用一个月时间放逐自己,一面深刻的怀念着已故的直子,一面将自己交予悲哀,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己吞噬。人有的候就是这样,无论多么高深的道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都不能说服自己,不能排遣所爱的人的死带给我们的打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走出来,勇敢的活着就是坚强!
渡边孤独但不寂寞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说:“我是不喜欢束缚,怎么都无所谓,就这样平静安稳的活着就好了。”或许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开始喜欢《挪威的森林》。“哪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不喜欢勉强自己去结交朋友,徒增失望罢了。”是啊,恪守孤独其实是就是自我保护意思的体现,让自己心中最“原始的部分得到疏导和释放,最软弱部分得到鼓励和抚慰,最孤寂部分得到舒缓和安慰,最隐秘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
常听人说社会浮躁了,人心叵测了,可那些都是一些虚无的感觉而已。谁能把这些言论具体成一个具体的形象,不能吧?每天机械打发着时间,日复一日麻木的往前走,不知将要去向何方,也不知哪里才是我前行的方向,之所以一直向前,因为我知道我必须向前,仿佛,活着,只要向前走就行了。
这段时间,因为要离开工作了多年的单位,虽然这个工作工资不高,还要倒班,可这么多年形成的习惯突然要改变,总是觉得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有时一个人孤独的在外面闲逛,看着路上行色匆忙的人们,为着生活,为着理想而追逐,而奔波,唯我没有了方向,麻木的移动着脚步,盲目地向着前方,虽时时有笑声飘过耳边,但心里却感受不到任何愉悦,有的只是满心的悲凉。
算了,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我们只要认真的生活,认真的活着就好。让我们怀着一种孤独自守,自娱,自得,自乐的怡然情怀认真的对待我们自己的人生,毕竟,活得轻松自在,活得幸福快乐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