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第三段 杨振铎/著 胡方建/整理
(2015-12-22 15:10:50)| 分类: 太极拳理论 |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 第三段
杨振铎/著
胡方建/整理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动作说明、口诀、要点
第五十五式 抱虎归山
动作和要点与第17式“抱虎归山"相同。
口诀:与第17式“抱虎归山"相同
第五十六式
斜单鞭
斜单鞭
斜单鞭与正单鞭动作和要点相同,唯方向和角度不同。第4式“单鞭”定式方向为面向正东,“斜单鞭”定式为面向东南。由于此式上接“抱虎归山”之按式,其基础是斜的,虽具体动作与正单鞭完全相同,但从形象上看,与正单鞭有别,构成了斜的形象。
口诀:与第4式“单鞭”相同。
第五十七式
右野马分鬃
动作1: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左脚里扣90度,两臂亦随体转动。
动作2: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平屈,掌心向下,右臂顺势里屈,掌心侧向上,右臂顺势里屈,掌心侧向上,置胸前,两臂相合。身偏向左。
动作3:右脚略向右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逐渐右移,弓出右腿成右弓步。随同重心的移动,身向右转,两臂亦随之展开。左掌置于左胯旁,掌心侧向下。右掌由下而上,置右前方,掌心侧向上,身略偏右。眼看右掌前方。
口诀:重心右移,左脚里扣,左臂屈。重心左移,右臂环至左臂下放(掌心向上),两臂相合。右腿迈出,弓腿两臂开。
第五十八式 左野马分鬃
动作1:重心略向后移,使前脚掌微离地面,用腰部带动使右脚略向右开。
动作2:重心右移,坐实右腿,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身向右侧转,两臂右侧合。右臂里屈,掌心向下,置胸前。左臂里屈,掌心朝上,置腹部前方。
动作3:左脚略向左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逐渐左移,弓左腿,成左弓步。身向左转,两臂亦随之上下展开。左臂由下而上,掌心侧向上,置左斜上方。右臂置右胯旁,掌心侧向下。身略偏左,眼看左掌前方。
口诀:重心略向后,腰带右脚开,重心向右移,左臂环至右臂下方,两臂相合,左腿迈开,弓腿两臂开。
第五十九式 右野马分鬃
动作1:重心略向后移,使前脚掌微离地面,用腰部带动左脚略向左开。
动作2: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脚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平屈,掌心向下,右臂顺势里屈,掌心侧向上,置胸前,两臂相合。身偏向左。
动作3:右脚略向右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重心逐渐右移,弓出右腿弓成右弓步。随同重心的移动,身向右转,两臂也随之展开。左掌置于左胯旁,掌心侧向下。右掌由下而上,置右前方,掌心侧向上,身略偏右。眼看右掌前方。
口诀:重心略向后,腰带左脚开,重心向左移,右臂环至左臂下方,掌心向上,两臂相合,右腿迈出,弓腿两臂开。
要点:
此式定式与“斜飞势”相同,但在式与式衔接处及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斜飞势”是由“倒撵猴”接转,由正东方向,转向右后西南方向,跨度是135度,它以大跨度的转身,大开大展的技法,用小臂挒劲横击右后之敌胫部。而“野马分鬃”从其动作的方向角度来看,基本上是在正面,它的技法是以掤为主,无需转体,只要用腰腿劲,而具体到使用技法就有所区别了,因此应注意到两者的不同之处。
该式要求臂与手都全然放展,纯以腰带,手臂必须一致。有意识地使手向里扣,实际上里扣是不得力的。
“野马分鬃”连续做三个、五个也可以,但必须与其他连续势子相互协调起来,不然,就不易回到原位。
关于“野马分鬃”的方向,不是正前方,也不是45度斜角,而是大约20多度,就可以了。
第六十式 揽雀尾
动作1:重心后移,坐左腿,右腿呈虚步,脚掌离地。右臂内旋,掌心向下,左臂外旋,掌心朝上,两臂合成捋状。
动作2:右脚里扣,趾向西南,重心右移,身向左转,收左腿成左虚脚,脚跟离地。两臂随同由右向左转体,在右侧相合。右臂在上伸向正前。左臂里屈,置胸前,掌心侧向上,在右臂下方。面向正南,两眼正前平视。
动作3:左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脚掌虚悬。
动作4:当左脚着地,即将重心向左腿移动,此时右腿向前蹬出,使左腿成弓步。同时左臂由下向上掤起,其臂略与肩平,掌心侧向内,手指略高于肘部。右臂由上向下置于右胯前,掌心向下。面向正西,两眼向前平视。
此“揽雀尾”势除在上述接续处有别,其他动作与第3式“揽雀尾”的动作相同。
口诀:重心略向后,腰带右脚扣,重心向右移,两臂右侧合。坐好腿(右腿)迈出去腿(左腿)。弓腿,左臂掤,右手置右胯前。
其中之捋、挤、按与第3式“揽雀尾"之捋、挤、按相同。要点也相同。
第六十一式
单鞭
单鞭
请参照第4式单鞭。
口诀:与第4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二式 玉女穿梭(一)
动作1: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左脚里扣135度,左臂外旋里屈,掌心侧向里。
动作2:重心左移,坐实左腿,右腿呈虚步,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右臂松吊手外旋,掌心侧向上。左臂里屈,掌心侧向里,置胸前。
动作3:由左向右转体,逐渐将重心移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沿右臂下放,由下朝上,掌心侧向内。右臂沉肩屈肘,由前而后置左臂下方。
动作4:提左腿向正前方迈出,脚跟先着地,前脚掌虚悬,两臂继续翻动。
动作5:左腿逐渐弓步,成左弓步,左臂向外翻动,成弧形,捧圆,屈至左额角上方,掌心侧向外。右臂坐掌向正前方击出。面向西南,眼看前方。
口诀:重心后移,腰带左脚扣135度,左臂里屈,重心左移,打开右脚45度,翻过右掌使掌心侧向上,顺着脚尖的方向移动重心,左手置右臂下方。提腿迈步,两臂拉开,左臂翻至头部上方,右臂坐掌平伸
玉女穿梭(二)
动作6:重心后移,坐右腿,左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臂随同重心移动,顺势由上而下,将两臂放平,两掌心向下,右掌在左臂下放,形如捋状。
动作7:用腰带动四肢,由左向右转体,左脚随同里扣135度,并将重心移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也随体转动,并向右后平环,左臂随之。
动作8:坐稳左腿,身向右转,提右腿向右后迈出,趾向东南角,左臂同时外旋由左向右朝里屈,掌心侧向上。右臂亦随之外旋,由外向里屈至左臂下放,掌心侧向内。
动作9:继续由左向右转体,并将重心移向右腿,弓右腿,成右弓步。左脚亦随之再次扣脚,趾向正东。两臂随同转体的同时,将右臂捧圆,成弧形,由下往上,逐渐翻转,屈至右额角上方,掌心朝外。左臂坐掌随之伸出,掌心侧向前。面向东南角,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重心向后移,两臂落平,腰带,由左向右环臂,左脚里扣,扣过来,坐下来,身子转过来,右臂环过去,左臂屈过来,迈右腿,身向右转,左脚里扣,右臂翻至头部上方,左臂坐掌伸出。
玉女穿梭(三)
动作10:重心后移,右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臂随之由上向下放平,坐掌在右臂下放,形如捋状。
动作11:右脚向里扣,趾向正东。身向左转,重心即向右腿移动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外旋,掌心朝上。左臂也同时外旋,掌心侧向上,置右臂下方。
动作12:左腿向前迈出,脚跟着地,脚掌虚悬,左臂由下而上,右臂由前向后,两臂同时拉开。
动作13: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右臂内旋,掌心朝外,呈弧形,捧圆屈至左额上方。右掌坐起,伸臂向前击出,掌心侧向外。面向东北,两眼平视。
口诀:重心向后移,两臂落下(置平成捋状),右脚里扣,重心右移,左手置右臂下方,提腿迈步,两臂拉开,弓左腿,左臂置头部上方,右臂向正前伸出。
玉女穿梭(四)
动作14:重心后移坐右腿,左腿呈虚步,脚掌离地。两臂随同重心的移动,顺势由上而下,将两臂放平,两掌心向下,右掌在左臂下方,形如捋状。
动作15:用腰带动四肢,由左向右转体,左脚随同里扣135度,并即将重心移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右臂也随同转体向右后平环,左臂随之。
动作16:坐稳左腿,身向右转,提右腿向右后迈出,趾向西北角,左臂同时外旋,由左向右朝里屈,掌心侧向上。右臂亦随之外旋,由外向里屈至左臂下方,掌心侧向内。
动作17:继续由左向右转体,并将重心移向右腿,弓右腿,成右弓步,左脚亦随之再次扣脚,趾向正西。两臂随同转体的同时,将右臂捧圆,成弧形,由下往上,逐渐翻转,屈至右额角上方,掌心朝外。左臂坐掌随之伸出,掌心侧向前,面向西北角,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重心向后移,两臂落下,腰带,由左向右环臂,左脚里扣,扣过来,坐下来,身子转过来,右臂环过去,左臂屈过来,迈右腿,身向右转,左脚里扣,右臂翻至头部上方,左臂坐掌伸出。
要点:
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是分别向四个斜角方向进行的。按照次序,第一个是西南角,第二个是东南角,第三个是东北角,第四个是西北角。
由于转动幅度较大,提腿迈步均非一次能够完成。穿梭一和穿梭三之提腿迈步,中间均有过渡式了让穿梭二和穿梭四,幅度更大,当提腿迈步以后,在转身击出时,还得进行两次扣脚才能完成,注意第一次转体180度,扣脚135度;第二次转体90度,扣脚90度。共转体270度,共扣脚225度。
凡是大幅度的转体,更显其腰部带动的重要,不然,上下不能相随,动作不能连贯,如果身体失去重心,上下动作必散乱。
两臂在转变过程中,一向上捧起,一出掌击之,并轮番替换进行。
所谓“四隅”就是指四斜角说的。
在做第二个和第四个玉女穿梭时,转体动作一定要做够数,不然,右腿的卖出就会困难,因此务必转够角度。
虽然定式动作均为斜方向,但立身必须中正不偏。尤应注意,右臂伸出之后,身易向左偏;而左臂伸出以后,身易向右偏。
第六十三式——揽雀尾
动作1:重心后移,两臂由上而下,屈肘置平。右掌心侧向外,左臂里屈,置右臂下方,掌心侧向里,形如捋状。
动作2:右脚里扣90度,趾向西南,将重心向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掌着地。向左转体,右臂随同伸向正前,掌心侧向前。左臂里屈,掌心侧向里,置右臂下方,两臂相合。
这一“揽雀尾”动作与第3式之揽雀尾基本相同,只是在接转出略有不同。
口诀:重心左移,两臂落下(置平成捋状),右脚里扣,重心右移,两臂右侧合,坐好腿(右腿)迈出去腿(左腿)。弓腿,左臂掤,右手置右胯前。
其中之捋、挤、按与第3式“揽雀尾"之捋、挤、按相同。要点也相同。
第六十四式 单鞭
请参照第4式单鞭。
口诀:与第4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五式 左右云手(一)
动作1:用腰部带动,向右转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坐实。左脚也随同向里扣90度,趾向正南。同时左臂向里平屈至胸前,掌心侧向外。
动作2:由右向左转体,经正前至左侧45度处,重心左移,右腿呈虚步,同时带动左臂环上弧,变掌心侧向外。右手松吊手变掌,由上向下环弧。
动作3:当上体向左转动时,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变右脚跟离地。左臂由上向下,继续环弧,变掌心侧向下。右臂由下屈肘向上掤起,掌心向里。
动作4:提右脚向左收半步落地,脚尖朝前与肩同宽踩成马步。重心逐渐右移;同时向右转体至正前方,两臂随同转体将右臂环至右胸前,左臂环至腹部前方,两掌心朝里。面向正南,两眼向前平视。
口诀: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左脚里扣踩马步,左臂里屈。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左臂下环。收右脚(脚尖里扣,内脚缘着地,踩成马步),掤右臂,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右臂环下。
第六十六式 左右云手(之二)
动作1:继续向右转体至右侧45度处。右臂外旋,变掌心侧向下。左臂由下向上逐渐掤起,置腹部前方。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变左脚跟离地呈虚步。
动作2:当右腿坐实,即提起左腿向左跨出,先使脚尖向里扣用内脚缘着地。两臂在右侧相会,掌心相对。
动作3:当左脚着地以后,即向左转体,重心也同时向左腿移动,逐渐坐实左腿,变右腿为虚步,脚跟离地。两臂亦随之继续上下环弧,右臂上环,左臂下环。
动作4:继续向左转体,坐实左腿,并将右脚向右收半步落地,踩成马步与肩同宽。两臂仍上下环弧,右臂向上,掌心向里,左臂向下,掌心侧向下。动作5:由左向右转体至正前方。两臂随同转体环臂,右臂至胸前,掌心向里,左臂至腹部前方,掌心也向里。
口诀:跨左腿,左臂掤起,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左臂环下。收右腿,右臂掤起,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右臂环下。
第六十七式 左右云手(之三)
动作1:继续向右转体至右侧45度处,右臂外旋,掌心侧向下,左臂由下而上,逐渐掤起,置腹部前方。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变左脚跟离地,呈虚步。动作2:当右腿坐实,即提起左腿向左跨出,脚尖向里扣,内脚缘着地,两臂在右侧相会,掌心相对。动作3:当左脚着地以后,即向左转体,重心也同时向左腿移动,逐渐坐实左腿,变右腿为虚步,脚跟离地。两臂亦随之继续上下环弧,右臂上环,左臂下环。动作4:继续向左转体。坐实左腿,并将右脚向左收半步落地,注意脚尖向里扣,两臂仍上下环弧,右臂向上,掌心向里。左臂向下,掌心侧向下。动作5:由左向右转体至正前方。两臂随同转体环臂,右臂至胸前,掌心向里。左臂至腹部前方,掌心也向里。面向正南,两眼平视。
口诀:跨左腿,左臂掤起,身向左转,重心左移,左臂环下。收右腿,右脚里扣(为单鞭做出八字步),身向右转,重心右移,右臂环至右后。
要点:
左右手是以腰部带动四肢,向左右两侧转动,幅度较大,因此,必须注意以腰腿带动四肢徐徐转动,上下左右必须协调。
两臂之转动,有上有下,有左有右,相互交替转动。向左转动时是以左臂为主,身向左转,左臂掤起,重心左移,右臂相随,右臂环下弧,右脚向左收步。如果是向右转动,就以右臂为主,身向右转,右臂掤起,重心右移,左臂相随,左臂环下弧,左脚向左跨半步,收脚与跨步,两脚尖都必须向里扣,落脚时也必须用内脚缘先落地,尔后再使脚板平踩地成马步。
云手式分一左一右,两臂均环一上弧一下弧,称之为一个云手式,通常是联系做三个,也可以做五个,以至一个。但按套路编排,只能做单数,不能做双数,并且还得与套路中几个做连续动作的势子,如搂膝拗步,倒撵猴等相互走成一致,以适应套路编排的需要。
在做云手动作时,特别注意以腰为主带动躯干向左右转动。一定要头随身转至左侧与右侧45度处。不论是虚实交替,一曲一伸,跨步收步,都要求平平稳稳,式式均匀,不要出现起伏、波浪式的现象,应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动作。
云手动作转体幅度比较大,分左右上下,转动虚实是比较清楚的,尤其以腰带腹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锻炼效果非常好。但如果做得不得法,只见手动不腰不动,上下波动乱摆动,这种做法,何止形象欠佳,锻炼效果也不理想。
在做第三个云手,收右脚时,为什么要向里扣脚?这是为单鞭八字步做准备。不然,在下一式做单鞭时,左腿之迈出,就会感到困难。为了给下一式在步法上打好基础,为其创造条件,向里扣脚是十分必要的。
第六十八式 单鞭
重复动作。
口诀:与第35式”单鞭“相同。
第六十九式 下势
动作1:使右脚向右撇出90度,身向右转。
动作2:右腿顺着右脚尖的方向屈膝下蹲,逐渐讲重心坐在右腿,左腿成大扑步。同时左掌随同重心逐渐由前向后收,经胸前至腹部前方,掌心侧向右,指尖朝前。面向东南,眼前看。
口诀:打开右脚,屈腿下蹲,左手收至胸前。
要点:
该式属低姿势,须向下坐腿,因此,请注意上体勿向前倾,也不要低头,臀部要收,勿突出。
后脚要向右后撇出90度,不然,右腿向下坐就会感到困难。
左臂由前随同重心后移,呈弧形,经胸前收至腹前至左腿内侧,但弧形不宜过大,只要顺势屈肘收回就可以了。
如果下蹲有困难,姿势可以高一些,但应注意,有些人自觉与不自觉出现低头、驼背、弯腰、突臀,这些都是需要防止的。
第七十式
右金鸡独立
动作1:四肢随腰,先扣回右脚还原来位置。
动作2:继开左脚,使左脚向左撇出45度,重心逐渐移向左腿。
动作3:重心继续向左腿移动,使右腿逐渐离地。右手松吊手变掌,由后向前走下弧,至右胯旁,左掌略有按意。
动作4:左腿站起,右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右臂由下而上,屈肘坐掌托起,掌心向左,指尖朝上。左臂由上向下按至左胯旁,肘尖向后,五指朝前,掌心向下。身偏左侧,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左手由上向下至腹前,向前穿出,扣右脚,开前脚,重心前移,站起来(左腿)提起右腿,右掌托起,左掌置左胯旁。
第七十一式
左金鸡独立
动作1: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向后撤半步,脚尖仍以45度角度着地。右臂内旋,掌心向下。
动作2:坐右腿,左腿呈虚步,右臂由上向下按至右胯旁,左臂屈肘坐掌。
动作3:右腿站起,左腿提起,脚尖自然下垂,脚面略绷。左臂屈肘托掌,掌心向右,指尖朝上。右掌心朝下,指尖朝前,肘尖向后。面向正东,身偏右侧,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坐左腿,撤右腿,右腿站起来,左腿提起来,左手托掌,右手置右胯旁。
要点:
当左脚里扣,左脚外撇以后,重心移向左腿一定要坐实、坐稳,而后右腿提起也就比较轻灵了。
两脚之一扣一开,关系到起动之稳妥,姿势之正确。右脚不扣,左脚不开,身必斜,因此一定要按要求做到。
第一个金鸡独立式为右金鸡独立式,因为其膝是顶对方腹部,其脚是踢对方下身,是用法的主要部分,也就是用意主要在右腿,这与前右分脚,以右脚之出击是一个意思,不是以站起之腿区分左右。第二个金鸡独立自然就是左金鸡独立了。
该式是由低姿势直接进入高姿势的,因此运动量较大,下肢承受力较强,不易控制,这就需要注意整体协调,一定要以腰带动四肢,相互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做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圆满舒适。
第七十二式
右倒撵猴
动作1:两臂翻动,左臂外旋向前伸出,掌心向上。右臂外旋,掌心向上,由下向上屈肘坐掌,变掌心侧向前。
动作2:坐右腿,落左腿,左脚向后撤半步,脚尖先着地,落脚踩成八字步。
口诀:翻两掌,两手心朝上,撤左腿,向左转,摆右脚,右掌推出,左手置左胯旁。
第七十三式
左倒撵猴
左倒撵猴
重复动作,与第20式“ 左倒撵猴”相同。
口诀:与第20式“ 左倒撵猴”相同。
第七十四式
右倒撵猴
重复动作,与第21式“ 右倒撵猴”相同。
口诀:与第21式“右倒撵猴”相同。
第七十五式 斜飞势
重复动作,与第22式“斜飞势”相同。
口诀:与第22式“斜飞势”相同。
第七十六式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
重复动作,与第23式“提手上势”相同。
口诀:与第23式“提手上势”相同。
第七十七式
白鹤晾翅
白鹤晾翅
重复动作,与第24式“白鹤晾翅”相同。
口诀:与第24式“白鹤晾翅”相同。
第七十八式
左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
重复动作,与第25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口诀:与第25式“左搂膝拗步”相同。
第七十九式
海底针
重复动作,与第26式“海底针”相同。
口诀:与第26式“海底针”相同。
第八十式
扇通臂
重复动作,与第27式“扇通臂”相同。
口诀:与第27式“扇通臂”相同。
第八十一式
白蛇吐信
白蛇吐信
动作1:重心后移,由左向右后转体,腰部带动左脚里扣135度,当扣过左脚以后,即将重心转移至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向上屈,成弧形,置左额角上方,掌心向外。右臂外旋,掌心向下,由上向下置腹部前方,并由掌变拳,拳心向下,拳眼向里。
动作2:四肢随腰,继续由左向右转体,提起右脚向正西迈出,脚跟着地。两臂随同转体,左臂屈肘坐掌置左胸前,掌心侧向前。右臂由腹前往上朝外,逐渐松拳为掌,以手背向前撇出,掌心向上。
动作3:重心右移,弓右腿,成右弓步。右臂由上向下收至右胯旁,掌心朝上。左掌向正前击出,掌心侧向前。面向正西,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重心后移,腰带左脚扣,左臂屈至头部上方,右臂掌心向下按至腹部前方。转过来,坐过来。右手握拳,拳向下行,由下往上,由里朝外撇出,左臂坠下,右腿迈出。弓右腿,挎右拳,推左掌。
要点:白蛇吐信与转身撇身捶的做法基本相同,唯转身之后一个用拳背,一个用手背击打对方面部。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此式也是重复动作,但在接转处是掌而不是拳。
口诀:翻两臂,重心左移,右臂搭出左手置右臂内侧,右手握拳搬过来,搬过去,右脚打开,重心右移,迈左腿,推左掌,右手挎拳,收左掌,弓左腿,右拳伸出。
第八十三式
上步揽雀尾
上步揽雀尾
重复动作,与第30式“上步揽雀尾”相同。
口诀:与第30式“上步揽雀尾”相同。
第八十四式 单鞭
重复动作,与第31式“ 单鞭”相同。
口诀:与第31式“ 单鞭”相同。
第八十五式
左右云手(一)
重复动作,与第32式“ 左右云手(一)”相同。
口诀:与第32式“ 左右云手(一)”相同。
第八十六式
左右云手(二)
重复动作,与第33式“ 左右云手(二)”相同。
口诀:与第33式“ 左右云手(二)”相同。
第八十七式
左右云手(三)
重复动作,与第34式“ 左右云手(三)”相同。
口诀:与第34式“ 左右云手(三)”相同。
第八十八式 单鞭
重复动作,与第35式“ 单鞭”相同。
口诀:与第35式“ 单鞭”相同。
第八十九式 高探马穿掌
动作1:由左向右转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腿坐实,使右脚呈虚步,脚掌微离地面。同时右臂吊手变掌伸展,掌心向下。而左掌随臂外旋,掌心侧向上。
动作2:两臂随腰,转体向左至正面,右臂里屈,由后屈至胸前。
动作3:右掌由胸前向上往前探出,掌心向下,掌缘朝前。同时左臂屈,左肘向后,使左掌收至左肋前,掌心侧向上,手指侧向前。左脚也随之提起,用脚掌在正前方找地,成虚步,面向正东,两眼正前平视。
动作4:右腿坐实,左腿提起向正前迈出,先使脚跟着地,重心逐渐左移,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右臂由前向后朝里,屈臂,掌心朝下,收至左臂腋下。左臂随之由后向前传出,掌心朝上。面向正东,身偏东南,两眼向前平视。
口诀:翻左掌,松开吊手屈右臂,右掌向前探出,左掌收至左胯旁,摆正左脚。左脚跨出,弓左腿,出左臂,右掌收至左腋下。
要点:
高探马穿掌虽是一个势子,实际上有两个内容:第一是高探马,第二个才是穿掌。
在步法上高探马是虚实步,而穿掌是左弓步,因此需要注意步法的变换。当左腿向前迈步时,落脚点一定要向左跨,不能在原地变转,以免立身不稳。
第九十式 十字腿
动作1:重心后移,身向右转,并带动左脚里扣135度,当左脚扣过来以后,即将重心转向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脚跟离地,两臂随同转体,左臂里屈,掌心向里。右臂外旋,拳心向里,由左腋下向右与左臂搭成十字手,右臂在外,左臂在里。
动作2:站起左腿,提起右腿向正前方蹬出,同时两臂亦随之分开,两掌心均向外,右腿右臂同一方向为正西,左臂相应的置左后。
动作3:屈回右腿。
口诀:重心右移,左脚里扣,扣过来,坐过来,两臂左侧合,站起左腿,提起右腿,蹬出去,两臂同时开。
要点:
十字腿之动作,与转身右蹬脚相似,唯在手法上略有不同。十字腿在转身之后右掌有向对方胸部冲击的意思,这与双手捧之右蹬脚稍有不同。
其他可参考右蹬脚。
第九十一式
进步指裆捶
动作1:坐左腿,落右腿,右脚着地,右脚向右撇出45度。
动作2:重心右移,身向右转,右腿坐实,左腿呈虚步,脚跟离地。左臂里屈,右臂外旋。
动作3:迈左腿,脚跟先着地。右手握拳置右胯旁,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左臂屈至腹部前方,掌心向下。
动作4:身向左转,弓左腿,成左弓步。左臂随同转体,由里向外经膝前收至左膝旁,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右臂内旋,拳面侧向前,向对方裆部击出。身略向前,面向正西,眼视对方裆部。
口诀:坐左腿,落右腿,右脚尖打开,重心移在右腿上,提腿迈左腿,左臂屈至腹部前方,右手挎拳,弓左腿,左臂环膝,右拳指裆伸出。
要点:该动作与进步栽捶相似。这是以拳击打对方裆部,也就是下身,而栽捶是向下击打的,搬拦捶是平捶,指裆捶正好在两者之间。
第九十二式
上步揽雀尾
上步揽雀尾
重复动作,请参照30式“上步揽雀尾”习练。
口诀:与30式“上步揽雀尾”相同。
第九十三式 单鞭
重复动作,请参照第4式单鞭。
口诀:与第4式“单鞭”相同。
第九十四式 下势
重复动作,请参照第69式“下势”动作。
口诀:请参照第69式“下势”动作。
第九十五式
上步七星
动作1:四肢随腰,身向左转,扣回左脚。
动作2:再开左腿,右手握拳。
动作3:重心前移,坐实左腿。右腿提起向正前方迈步,脚掌着地呈虚步。右臂屈肘,由下向上往前,将右拳击出,同是左手也握拳一并向前击出。左拳在上,两拳眼向里,两拳坐腕向里扣。面向正东,两眼平视。
口诀:扣后脚,开前脚,重心前移,右手提锤,上步,双捶击出。
要点:
动作1与动作2都是通过转换步法而调整脚型,同时右拳已经握好,其势是为冲击前之准备。
上步七星是以双拳同时向对方击出,尤其右拳随同腰腿向前打出的动作,必须将这一拳的击打意思做出来,不然,只是把拳摆上去,会使该式大为逊色。
注意起腿上步之际,虚实更应分清,实腿坐实沉稳,虚腿上步才能灵活自如。
第九十六式
退步跨虎
动作1:右腿提起,向后退步,身向右移,重心右移,坐实右腿,左腿呈虚步。两臂随同转体,右臂外旋,拳心朝上,顺势屈肘,由前向后,将拳挎至右胯旁,拳向上扣,拳眼朝右。左拳仍置身前。
动作2:坐实右腿,身向左转,即将左脚摆正成左虚步。两臂随同转体,右臂外旋,由下向右往上,逐渐松拳变掌,成弧形,屈至右额角上方,掌心朝外。左臂屈肘由前向左往下,逐渐松拳变掌,收至左胯旁,掌心向下,手指朝前,肘尖向后。面向正东,两眼向前平视。
口诀:撤右腿,右拳挎起,摆正左脚,两臂上下展开。
要点:
为了使姿势准确规范,一定不要偏离中心线。注意退步之落脚点与进步之落脚点,都不能踩在一条线上。
向后退步,应以腰带动肢体向后移动,做到心中有数,虽退犹进。注意整体协调,臀部勿突出。
两臂上下分开所环的弧形不宜太大,其定式与“白鹤晾翅”向似。
第九十七式
转身摆莲
动作1:两臂向前环,左臂由下向左,往前推出,屈置于胸前。右臂由上向右,往下朝前推出,屈置于左臂下方,两掌心侧向前,两掌里扣。
动作2:四肢随腰,以右脚掌为轴,由左向右转体180度,同时右臂由里向外环大弧,左臂逐渐由前向里屈至胸腹之间。
动作3:重心坐在右腿,立身中正,左脚呈虚步离地,仍以腰部带动,跨步继续向右转体225度,至东南角,右腿呈虚步。两臂置身前,右臂在前,左臂在后,左手在右肘内侧,两掌心向下。
动作4:左腿起立,右腿提起,右脚自然下垂,脚面略绷。
动作5:以腰带动右腿,由左向右上方,呈弧形,以脚背向外摆动。同时两掌由右向左,迎着右脚拍打脚面,左掌在先,右掌在后。打毕,站稳左腿,右腿屈膝,脚尖向下,两臂置于左侧,呈捋状,两掌心向下。面向东南,两眼平视。
口诀:两臂环起,均向前推出,转身,右臂环起,跨步,倒腿,站起来(脚迎手,手迎脚),拍打,两臂置左侧。
要点:
转身摆莲,共转405度,由正东转过来至东南,其幅度之大又超过了左蹬脚转右蹬脚的幅度(360度),因此必须掌握好转身跨步的次序,有条不紊的逐次进行,不然就会出现下盘不稳,身体摇晃,不利于转身跨步。现将转体跨步动作分解为三步,即三次完成,第一次转体135度,右脚不动,只是腰带身转,左脚相应地动。第二次转体90度,右脚跟微离地面,以脚掌为轴,随转体转90度。第三次转体180度,仍以右脚掌为轴,左脚离地,联通转体跨步。这样正好是405度,只要按照以上次序,连贯起来进行,就不致出现下盘不稳,身体摇晃现象,自会轻灵圆活的完成转体跨步动作。
摆脚与两手拍打脚面动作,应因人而异,不可为打脚面而打脚面,致使肢体散乱,甚至出现怪状,形象不佳。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如果拍打不着,也只能是够到哪里是哪里,总之以自然为原则。
摆动之右脚,以横摆为主,勿直踢。
第九十八式
弯弓射虎
动作1:坐左腿,落右腿,右脚跟着地。
动作2:四肢随腰由左向右转体,重心逐渐向右腿移动。两臂随腰环下弧,经膝前向上至右侧,两掌心向里。
动作3:两手逐渐握拳,两臂随同右腿弓出,成右弓步,同时由右向左前以拳击出,右臂上屈,右拳置于右额前,虎口向下,拳面朝前。左拳置左胸前,虎口向上,拳面朝前。面向东北,两眼平视。
口诀:坐左腿,落右腿,两臂随腰,手心向里,由左向右经膝前到右侧,两手握拳再由右向左,双捶击出。
要点:
当右脚着地,由左向右逐渐转体时,右腿也应逐渐向前弓出,但必须注意与两臂由左向右,又由右向左转体击拳相互协调。此势之臀部活动较大,而两腿之一蹬一撑动作较小,两者大小悬殊,因此上下肢配合一定要掌握好,以免上下脱节。
此势两臂出击的方向,与弓出之右腿不是同一方向,因此要注意,弓出之右腿方向为东南,而上身和两臂均朝东北。
注意身偏左略向前。
第九十九式
进步搬拦捶
动作1:左脚向左撇出,趾向东北,身向左转,右脚也随之里扣,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坐实,右腿呈虚步。左臂向里屈,置腹前,松拳变掌,掌心侧向里。右臂仍握拳,屈肘俯腕坐拳置左手上方,拳心侧向下,形如搬状。
其他动作与第14式“进步搬拦捶”相同
口诀:开左脚,身向左转,重心左移,扣右脚,左手里屈,成搬状,搬过来,提腿迈步,搬过去,两臂拉开,右手挎拳,左掌伸出,左腿迈出,出右拳,收左掌,左腿弓出。
要点:请看第14式“进步搬拦捶”。
第一百式 如封似闭
动作和要点与第15式“如封似闭相同。
口诀:与第15式“如封似闭相同。
第一百零一式
十字手
十字手
动作和要点与第16式“十字手“相同。
口诀:与第16式“十字手"相同。
第一百零二式 收势
动作:两腿起立、站直。两臂向左右两侧分开,与肩同宽,臂向内旋,由前往下至两胯旁,由前往下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朝前。面向正南,两眼正前平视。
口诀:站起来,两臂分开与肩同宽,放下来。
要点:此势与起势相同,收势为练完一趟拳终结之势,但往往易被忽略,认为结束的最后一势可以马虎,这是不应该的。练太极拳能陶冶人的性格,使人养成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该式虽为收势,往往有不少演练者曾连续反复多次演练。因此,虽为收势,而仍含有动意,也可做起势。
第一百零三式 还原
还原就是恢复到练拳之前的状态。
口诀:停。

加载中…